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应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主;自我展示;坚持;珍爱生命
班级管理第一例:伴随“喧嚣”的发展——源于自主的重要
1.游戏中的“喧嚣”。作为老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的“喧闹”是他们自主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都在增长,如果你给予的机会合适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成长。平日里几个孩子一边玩着积木,一边闲聊,说到激动处,站起来学着摩托车“吼”两声。闹不闹?当然闹,可是要阻止吗?难道我们能够为了所谓的安静和班级秩序而不顾孩子的发展?当然不能!如果作为老师的你也能积极加入其中,那么你给予他们的就不仅仅是积极的暗示,更是行为上的支持,你问一声:摩托车边上的这个是什么啊?孩子立马会洋洋得意地告诉你这是陀螺、城堡……他们会为此而更快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好好享受这种成人之美的愉悦呢?其实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也会让我们教师觉得再大的“喧嚣”也能承受。
2.规则外的“喧嚣”。班级总有需要安静的时候,那是给孩子思考的时候,那是安静学习的时候,那时如果孩子还要追逐吵闹,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喧闹就要“扼杀”其于摇篮中,如果不及时采用有效方法,那么孩子们就会像生活在被逐渐加温的水里的青蛙那样逐渐失去抵制反抗的能力,进而也成为班级“喧嚣”的提供者。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并且坚决遵守,摒弃无意义的吵闹。
班级管理第二例:优点展示的机会——多余豆奶的价值
晨间活动后回教室,我们组织孩子盥洗吃点心。今天喝的是豆奶,香香的豆奶显然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很快大家喝完了自己杯中的一份,好多孩子举起手发出信号——我还要喝。我笑,虽然今天壶里是多了些豆奶,但还没有多到可以满足每个孩子需要的程度,怎么办?如果按照举手先后分吧,显然对最后分得点心的孩子不公平。好吧,公平竞争:“还想喝豆奶的孩子们,请你告诉大家一个你可以多喝一杯的理由。”孩子们愣了一下,傻傻地放下了手,我又重复了剛才的言语,开始回过神来的孩子又举起了手。
“瑶瑶,你来告诉大家。”
“我带来了葫芦,小朋友们很喜欢。”
“大家觉得瑶瑶可以再喝一杯吗?”
“可以!”这些可爱的孩子们齐声回答说。
“换个男孩说说自己的理由吧。”
“我每天都帮大家把片片(晨检片片)收起来。”这个得到机会的孩子很得意地讲述着,他也得到了美味的豆奶。
“我帮着送餐车的”“我给大家讲故事的”……随着孩子们讲述理由的增多,壶里的豆奶越来越少,现在剩下的只够给一个孩子再添一次了,这个机会我给了娇越:“为什么你可以比别的孩子多喝一杯?”
“因为我和别的小朋友玩的。”
哦,真是一个可爱的理由,能和朋友一起快乐游戏,的确可以再喝一杯。
对着所有的孩子我说:“今天可以多喝一杯豆奶的孩子,都是能帮助朋友,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孩子。让我们谢谢他们给大家带来的笑声。”
虽然没有能再多喝一杯豆奶,有些孩子觉得遗憾,但他们显然对用这个办法来决定是否可以喝豆奶很臣服,他们真诚地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今天的“明星”。
班级管理第三例:真情陪伴见月明——收获坚持的喜悦
故事分享会上:“萝卜是怎么回来的?”这个问题抛出后,我惊喜地看到众多的小手中也有属于彦彦的那只小手。
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家都觉得彦彦性格内向,平时她似乎总是默默无声。
其实据我平时观察,课余的彦彦并不是一言不发,有时甚至有得理不饶人的架势,为何在课堂上就判若两人呢?如果她经常得到肯定、得到来自老师、同伴真心的赞赏,是不是她的自信心就可以延续到活动中呢?我不敢肯定,但我必须这么尝试,不仅是给她机会,也是对我的一次挑战。
在参加区域游戏时我认真倾听她讲述故事,故意引她与我“斗嘴”;在操作活动中我及时给予彦彦积极的称赞,因为不举手不代表不会,她在数学活动中的操作能力不错;在奖励小红花时孩子们也开始表扬彦彦……我不停地用真情接近她,彦彦感受到我这个大朋友的“可爱”,甚至有时她会和我玩一玩属于我们俩的秘密小游戏。在活动中她仍然没有举手,但我充满期盼与信任的眼光常常光顾她,慢慢地她的眼神不再游离躲闪……
“萝卜是小白兔的好朋友送回来的,小白兔把萝卜……”彦彦清脆的声音在教室里回旋,更掀起了我心头阵阵喜悦的浪花。
常常看到有老师写通过某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某一个孩子转变了,看到这些我只能付之一笑,怎么可能呢?如果是这样,教育何其简单啊?
孩子是不尽相同、复杂多变的,同时他们又是单纯的,作为教师只有善于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持之以恒地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有可能收到真正的效果。可那在我看来还只是“可能”,唯有行动才能让“可能”成为“现实”。“促使每个孩子得到发展”说起来毫不费力,做起来心力交瘁,可这其中的幸福体验又使我甘愿付出一切努力!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主;自我展示;坚持;珍爱生命
班级管理第一例:伴随“喧嚣”的发展——源于自主的重要
1.游戏中的“喧嚣”。作为老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的“喧闹”是他们自主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都在增长,如果你给予的机会合适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成长。平日里几个孩子一边玩着积木,一边闲聊,说到激动处,站起来学着摩托车“吼”两声。闹不闹?当然闹,可是要阻止吗?难道我们能够为了所谓的安静和班级秩序而不顾孩子的发展?当然不能!如果作为老师的你也能积极加入其中,那么你给予他们的就不仅仅是积极的暗示,更是行为上的支持,你问一声:摩托车边上的这个是什么啊?孩子立马会洋洋得意地告诉你这是陀螺、城堡……他们会为此而更快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好好享受这种成人之美的愉悦呢?其实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也会让我们教师觉得再大的“喧嚣”也能承受。
2.规则外的“喧嚣”。班级总有需要安静的时候,那是给孩子思考的时候,那是安静学习的时候,那时如果孩子还要追逐吵闹,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喧闹就要“扼杀”其于摇篮中,如果不及时采用有效方法,那么孩子们就会像生活在被逐渐加温的水里的青蛙那样逐渐失去抵制反抗的能力,进而也成为班级“喧嚣”的提供者。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并且坚决遵守,摒弃无意义的吵闹。
班级管理第二例:优点展示的机会——多余豆奶的价值
晨间活动后回教室,我们组织孩子盥洗吃点心。今天喝的是豆奶,香香的豆奶显然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很快大家喝完了自己杯中的一份,好多孩子举起手发出信号——我还要喝。我笑,虽然今天壶里是多了些豆奶,但还没有多到可以满足每个孩子需要的程度,怎么办?如果按照举手先后分吧,显然对最后分得点心的孩子不公平。好吧,公平竞争:“还想喝豆奶的孩子们,请你告诉大家一个你可以多喝一杯的理由。”孩子们愣了一下,傻傻地放下了手,我又重复了剛才的言语,开始回过神来的孩子又举起了手。
“瑶瑶,你来告诉大家。”
“我带来了葫芦,小朋友们很喜欢。”
“大家觉得瑶瑶可以再喝一杯吗?”
“可以!”这些可爱的孩子们齐声回答说。
“换个男孩说说自己的理由吧。”
“我每天都帮大家把片片(晨检片片)收起来。”这个得到机会的孩子很得意地讲述着,他也得到了美味的豆奶。
“我帮着送餐车的”“我给大家讲故事的”……随着孩子们讲述理由的增多,壶里的豆奶越来越少,现在剩下的只够给一个孩子再添一次了,这个机会我给了娇越:“为什么你可以比别的孩子多喝一杯?”
“因为我和别的小朋友玩的。”
哦,真是一个可爱的理由,能和朋友一起快乐游戏,的确可以再喝一杯。
对着所有的孩子我说:“今天可以多喝一杯豆奶的孩子,都是能帮助朋友,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孩子。让我们谢谢他们给大家带来的笑声。”
虽然没有能再多喝一杯豆奶,有些孩子觉得遗憾,但他们显然对用这个办法来决定是否可以喝豆奶很臣服,他们真诚地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今天的“明星”。
班级管理第三例:真情陪伴见月明——收获坚持的喜悦
故事分享会上:“萝卜是怎么回来的?”这个问题抛出后,我惊喜地看到众多的小手中也有属于彦彦的那只小手。
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家都觉得彦彦性格内向,平时她似乎总是默默无声。
其实据我平时观察,课余的彦彦并不是一言不发,有时甚至有得理不饶人的架势,为何在课堂上就判若两人呢?如果她经常得到肯定、得到来自老师、同伴真心的赞赏,是不是她的自信心就可以延续到活动中呢?我不敢肯定,但我必须这么尝试,不仅是给她机会,也是对我的一次挑战。
在参加区域游戏时我认真倾听她讲述故事,故意引她与我“斗嘴”;在操作活动中我及时给予彦彦积极的称赞,因为不举手不代表不会,她在数学活动中的操作能力不错;在奖励小红花时孩子们也开始表扬彦彦……我不停地用真情接近她,彦彦感受到我这个大朋友的“可爱”,甚至有时她会和我玩一玩属于我们俩的秘密小游戏。在活动中她仍然没有举手,但我充满期盼与信任的眼光常常光顾她,慢慢地她的眼神不再游离躲闪……
“萝卜是小白兔的好朋友送回来的,小白兔把萝卜……”彦彦清脆的声音在教室里回旋,更掀起了我心头阵阵喜悦的浪花。
常常看到有老师写通过某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某一个孩子转变了,看到这些我只能付之一笑,怎么可能呢?如果是这样,教育何其简单啊?
孩子是不尽相同、复杂多变的,同时他们又是单纯的,作为教师只有善于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持之以恒地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有可能收到真正的效果。可那在我看来还只是“可能”,唯有行动才能让“可能”成为“现实”。“促使每个孩子得到发展”说起来毫不费力,做起来心力交瘁,可这其中的幸福体验又使我甘愿付出一切努力!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