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等学校,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必需,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文章从当代高校学生自身特点及需求,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礼仪素质欠缺的现状,强调学生具备礼仪素质的重要性,明确大学生礼仪素养的目标,找准教育途径等方面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礼仪素质提出对策,使高校学生的礼仪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礼仪素质;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礼仪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也走进了各大校园。教师和学生作为校园主体都应当意识到礼仪修养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文明与教养的重要体现。礼仪是规范人的行为的,礼仪修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职学生的礼仪素质,除了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外,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高职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应当放在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一,高职学生礼仪素质现状
综观当今高职校园,学生的礼仪素质仍存在着种种缺失现象:
(一)教材编制过于细化,内容西化、教条化
市场上的礼仪教程多种多样,如商务礼仪、营销礼仪、服务礼仪、展会礼仪、国际商务礼仪等等,这些教程将对礼仪研究的触角细化到了不同的行业。但由于行业礼仪均以社交礼仪为基础,而行业之间又存在交叉,所以编制教材的过程中难免有许多重合的内容。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现行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多以西方国家礼仪为主,更多地适用于与西方国家有经济来往的从业人员。当一个人的活动范围仅存于国内时,由于我国整体“社会失礼”,“个人失礼”更是在所难免,即使是一些涉猎过相关知识的人也遵循所谓的“中国特色”的行为举止旨在增加社会中的归属感,不会按照相应的准则行事交往,所以大学生往往感觉到教材所讲所学与国情脱钩。
绝大多数教材在传授相关礼仪时,用文字罗列具体规则、细节、缺少生动的示例展示,且学生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学与行相分离,使得本应很生动应用的课成为了枯燥的理论教条。还有一点,礼仪是一个社会长期形成遵循的行为规范,而多数教材仅是人们行为的操作规范,缺少其由来介绍,使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得教条化的特征更为明显。
(二)教师队伍专业性缺失。很多人认为礼仪课程就是讲一些行为规范,不需要专门的知识积淀,因此出现了在普通类院校中,礼仪课程任职教师非专业出身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有学经济的、有学教育的,还有一部分是由机关院系行政人员兼任的,科班出身的教师很少。另外,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扩招,教学任务相对繁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修的机会相对减少,还有一些教师又只把讲课看作是工作,不愿深入研究,任课教师本身知识积累不足,现学现卖,降低教学水平,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校对礼仪课程重视不足
一些专业学校和有相关专业的学校对学生礼仪课程设为重要专业课程,很多综合性院校仅仅是将这类课程视作业务自由选修课,学生可自愿选修。少数学生将其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手段,多数学生只是把它视为获得学分的一种途径。
学校对礼仪课程重视程度不足也直接导致对实践环节的不重视,例如:很多学校社团中都有礼仪协会,但协会知识普及的作用相当有限,多数同学都认为其仅是为校内活动提供礼仪服务人员的组织,外联工作甚少。很多学校缺乏对临促学生礼仪素养的培训、指导,学生的一些不守礼行为影响学校名誉等等。
二,高校学生礼仪素质提升的对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有为人师表的内在素质、受人尊重的外在职业形象。因此,高职学生礼仪素质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
(一)思想重视,提升美学修养。首先,高职教师应当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礼仪修养不仅是学生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还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高职院校除了对教师加强礼仪教育外,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礼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反复向学生宣传有关礼仪方面的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学生只有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才能将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渗透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体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
高职学生的美学修养应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无限热爱,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掌握上,学生应当把课堂看成是情感交流和审美的空间,在轻松、美妙和美的愉悦中既接受了文化知识又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松弛和愉悦。
(二)提高素质,以师为榜样。“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榜样作用,履行教师职责,任何时候都应当按照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行事,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们喜欢上课充满热情、笑口常开,始终把真诚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的教师,这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原则,它既是一种礼仪,也直接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每一位教师都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
(三)举止得体,树立个人形象。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举止得体、言语生动,是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和端庄的仪表,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从学习需要出发,学生的礼仪形象应为:谦逊文雅而不庸俗,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稳重端庄而不怯懦,“温而厉,威而不猛,恭敬而又安详”,即学生的形象应具有美感、职业感,同时还应具有时代感。总之,学生礼仪形象规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表达文明规范。语言表达是学生与人沟通的重要方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礼仪礼节、文明规范,讲究语言艺术,用美的语言去感染人,语言要自然、准确、生动。
(1)表达准确。学生在平时说话中要注意语言的方法和技巧,讲普通话、吐字要清晰、语速均匀、语气柔和、表达完整,不可庸俗随意。
(2)音量适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音量的适中,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人以声嘶力竭之感,也容易产生疲劳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则会很难听清,直接影响个人形象。
(3)语气亲和。亲和友善的语气能缩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增强沟通的感染力,语调流畅、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可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
(4)语言文明。学生要注意语言文明,避免脏、乱、差的语言。
2、衣着服饰整洁得体。作为学生保持天生的自然美和质朴美,学生的着装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个性、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还体现着社会风尚。
3、仪态举止端庄大方。举止是指人们的仪姿、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可以体现人的思想和感情。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使自己的举止得体。
总之,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就社会而言,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礼仪作为人們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高职学生礼仪规范就是学生在教育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是高职学生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高职学生应当遵循礼仪规范,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礼仪素质,才能符合职业需求,才能打造魅力名牌,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敬和喜爱。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礼仪素质;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礼仪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也走进了各大校园。教师和学生作为校园主体都应当意识到礼仪修养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文明与教养的重要体现。礼仪是规范人的行为的,礼仪修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职学生的礼仪素质,除了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外,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高职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应当放在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一,高职学生礼仪素质现状
综观当今高职校园,学生的礼仪素质仍存在着种种缺失现象:
(一)教材编制过于细化,内容西化、教条化
市场上的礼仪教程多种多样,如商务礼仪、营销礼仪、服务礼仪、展会礼仪、国际商务礼仪等等,这些教程将对礼仪研究的触角细化到了不同的行业。但由于行业礼仪均以社交礼仪为基础,而行业之间又存在交叉,所以编制教材的过程中难免有许多重合的内容。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现行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多以西方国家礼仪为主,更多地适用于与西方国家有经济来往的从业人员。当一个人的活动范围仅存于国内时,由于我国整体“社会失礼”,“个人失礼”更是在所难免,即使是一些涉猎过相关知识的人也遵循所谓的“中国特色”的行为举止旨在增加社会中的归属感,不会按照相应的准则行事交往,所以大学生往往感觉到教材所讲所学与国情脱钩。
绝大多数教材在传授相关礼仪时,用文字罗列具体规则、细节、缺少生动的示例展示,且学生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学与行相分离,使得本应很生动应用的课成为了枯燥的理论教条。还有一点,礼仪是一个社会长期形成遵循的行为规范,而多数教材仅是人们行为的操作规范,缺少其由来介绍,使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得教条化的特征更为明显。
(二)教师队伍专业性缺失。很多人认为礼仪课程就是讲一些行为规范,不需要专门的知识积淀,因此出现了在普通类院校中,礼仪课程任职教师非专业出身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有学经济的、有学教育的,还有一部分是由机关院系行政人员兼任的,科班出身的教师很少。另外,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扩招,教学任务相对繁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修的机会相对减少,还有一些教师又只把讲课看作是工作,不愿深入研究,任课教师本身知识积累不足,现学现卖,降低教学水平,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校对礼仪课程重视不足
一些专业学校和有相关专业的学校对学生礼仪课程设为重要专业课程,很多综合性院校仅仅是将这类课程视作业务自由选修课,学生可自愿选修。少数学生将其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手段,多数学生只是把它视为获得学分的一种途径。
学校对礼仪课程重视程度不足也直接导致对实践环节的不重视,例如:很多学校社团中都有礼仪协会,但协会知识普及的作用相当有限,多数同学都认为其仅是为校内活动提供礼仪服务人员的组织,外联工作甚少。很多学校缺乏对临促学生礼仪素养的培训、指导,学生的一些不守礼行为影响学校名誉等等。
二,高校学生礼仪素质提升的对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有为人师表的内在素质、受人尊重的外在职业形象。因此,高职学生礼仪素质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
(一)思想重视,提升美学修养。首先,高职教师应当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礼仪修养不仅是学生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还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高职院校除了对教师加强礼仪教育外,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礼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反复向学生宣传有关礼仪方面的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学生只有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才能将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渗透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体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
高职学生的美学修养应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无限热爱,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掌握上,学生应当把课堂看成是情感交流和审美的空间,在轻松、美妙和美的愉悦中既接受了文化知识又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松弛和愉悦。
(二)提高素质,以师为榜样。“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榜样作用,履行教师职责,任何时候都应当按照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行事,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们喜欢上课充满热情、笑口常开,始终把真诚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的教师,这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原则,它既是一种礼仪,也直接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每一位教师都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
(三)举止得体,树立个人形象。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举止得体、言语生动,是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和端庄的仪表,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从学习需要出发,学生的礼仪形象应为:谦逊文雅而不庸俗,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稳重端庄而不怯懦,“温而厉,威而不猛,恭敬而又安详”,即学生的形象应具有美感、职业感,同时还应具有时代感。总之,学生礼仪形象规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表达文明规范。语言表达是学生与人沟通的重要方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礼仪礼节、文明规范,讲究语言艺术,用美的语言去感染人,语言要自然、准确、生动。
(1)表达准确。学生在平时说话中要注意语言的方法和技巧,讲普通话、吐字要清晰、语速均匀、语气柔和、表达完整,不可庸俗随意。
(2)音量适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音量的适中,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人以声嘶力竭之感,也容易产生疲劳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则会很难听清,直接影响个人形象。
(3)语气亲和。亲和友善的语气能缩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增强沟通的感染力,语调流畅、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可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
(4)语言文明。学生要注意语言文明,避免脏、乱、差的语言。
2、衣着服饰整洁得体。作为学生保持天生的自然美和质朴美,学生的着装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个性、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还体现着社会风尚。
3、仪态举止端庄大方。举止是指人们的仪姿、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可以体现人的思想和感情。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使自己的举止得体。
总之,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就社会而言,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礼仪作为人們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高职学生礼仪规范就是学生在教育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是高职学生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高职学生应当遵循礼仪规范,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礼仪素质,才能符合职业需求,才能打造魅力名牌,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敬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