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我省高等教育振兴崛起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w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我省高等教育振兴崛起,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3月1日,省政府召开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动员部署会,同时下发《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双一流”建设和“产教融合发展”战略部署,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的工作要求,努力开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山西振兴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坚持内涵发展、统筹规划、完善体系,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竞争力。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发展、注重贡献,推动高校改革发展与国家和区域需求高度契合、紧密关联,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坚持特色发展、凝练思路、明确定位,引导高校走特色强校之路,实现“一校一面”,形成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特色发展局面。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分类实施,既鼓励上水平、冲一流,通过适度倾斜实现率先发展,也注重调结构、谋布局,通过普遍支持实现均衡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大力深化高校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高校的创新和发展活力。坚持开放发展、拓展空间、合作共赢,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总体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国家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全面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创新团队建设,全面加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联盟)建设,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着力提高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推动高校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重要策源地。经过努力,基本建成规模合理、结构优化、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的山西高等教育体系,高校综合实力、办学活力、服务能力、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相关发展指标达到中西部省份先进水平,产出一批对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标志性成果。
  “1331工程”建设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促进高等学校“一校一面”特色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全面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创新团队三项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加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项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努力产出一批对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标志性成果,提升高校服务我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能力。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积极探索和改进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通过科教融合、校企联合、国际合作等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二)全面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创新团队建设
  1援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夯实全省高校学科基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实施“优势学科攀升计划项目”,着力打造10个优势一级学科,努力达到国内一流学科水平;实施“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学科群;支持一批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培育一批新的学科方向,努力新增一批新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点)。
  2援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坚持择优立项、稳定支持、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支持高校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既支持针对学科发展前沿、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更重视主动适应和对接国家及我省重大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努力实现对我省未来重点发展产业的全覆盖。力争1耀2个高校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级。
  3援實施“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坚持目标导向、统筹规划、动态管理、滚动支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培育建设领军人才领衔、成员优势互补、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1耀2个进入国家级。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培育建设高水平新型智库。加快吸引优质国际智力资源,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全面加强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战略联盟)建设
  1援实施“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按照“山西急需、国内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线,大力推进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市场化导向的协同创新机制,在继续支持已有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新建5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力争1耀2个进入国家级。(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2援实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围绕我省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的技术需求,支持高校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1耀2个进入国家级,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煤炭厅、省国资委)   3援实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战略联盟)建设计划”。支持高校围绕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优势,按照自愿原则和市场机制,建设集技术开发、产业培育和企业孵化为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战略联盟),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前沿技术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努力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围繞国家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服务有力的学科群和优势专业。以市场为导向,深化科教融合、产学协同、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产出一批对国家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标志性成果,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推动高校真正成为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人才办、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保障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战略高度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宏观布局和统筹协调,针对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勇于探索、大胆革新。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紧密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氛围。
  二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强力推进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实践,为全省高校改革发展提供经验。推动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推进高校优势专业发展和课程体系创新,不断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
  三是全力提升保障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努力拓展办学空间,持续改善高校办学条件。采取市场化的改革办法,多方争取社会资源,拓宽经费筹措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在政策、规划、环境、土地、项目、平台、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在高校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培养、引进一批中青年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团队,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服务保障质量,最大限度激发高校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五是着力强化督导考核。明确目标要求,严格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切实抓好落实。要加强对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密切跟踪了解情况,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评估,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保证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意见》提出,各高校要深刻认识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振兴崛起的重大意义,全力以赴抓好各项计划任务的落实,制定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工作台账,建立完善工作推进和责任机制,自加压力、争先进位,努力开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其他文献
3月1日至2日,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研修班在太原举办。研修的内容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清宪,副省长张复明出席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  王清宪部长站在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战略高度,結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
期刊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益派咨询对2033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80.3%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家庭的依赖严重,75.6%的受访者认为这已经给家庭造成了较重负担。(1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做作业是“规定动作”,完成后家长检查是“必须程序”。这个检查程序,有些是老师要求,更多是家长自愿,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尤其如此。  孩子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
期刊
2013年8月,太原市小店区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了《小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合作协议》,标志着小店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加突出教育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  2017年1月6日,太原市小店區隆重举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以下简称“促进工程”)总结大会,全面展示“促进工程”实施三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光巨,教育部华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师
期刊
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13年开始,襄垣县教育科技局为全县所有中小学校,565个教室配置了助力“智慧校园”的现代教学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管理方便、书写自如、操作简单,是和教育专用资源库强力配合的教育领域非常重视的一款教学设备。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襄垣县教育科技
期刊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乃是社会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对于教育的发展来说,教师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在新形势下,学生日益个性化,家庭背景复杂化,价值观多元化,教育被要求在促进核心价值观形成与社会进步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知识显然已不再是稀缺物,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与传播者,肩负着更大的教育責任,其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期刊
最近,我翻阅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很受启发。他深入地阐述了“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并将之归纳成三点: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  1.以教育認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认识自己有两方面:一为自己的主体,或称‘自我’;一为自己的环境,或称‘外物’或‘客体’。单是自我,不会有正确的认识;单是被认识的客体,也不能认识自己
期刊
1月12日,全国首家青少年自主教育营地在北京郎园Vintage文化创意产业园落地。当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青教育传媒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共同打造青少年自主教育营地。同时借助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奥会的契机,围绕冬奥主题面向青少年开展冰雪教育。  青少年自主教育营地将以郎园vintage为空间依托,以造梦空间、阅梦空间、探梦空间三部分为运营核心,打造青少年阅读基地、兴趣社群、课外实践、职
期刊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曾几何时,教师被那样神圣的光环所笼罩。但如今,新形势下,教师所面临的胜任力危机却越来越明显。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我们必须有一点真本事。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必须有点令学生信服的别的小才能。比如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特别爱好体育,就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比如晨起跑步时,我会有意地指导学生调整
期刊
1.博览群书,终身学习。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发展进步得慢就会被淘汰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不进步就是退步,进步得慢就有可能被淘汰。教师只有善于将多种学科的知识系统整合,形成科学而独到的学术见解,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更高层次的知识需求,才能令学生心服口服、心悦诚服,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只有顺应时代
期刊
知识是人类千百年来生产实践的积累和提炼。大数据时代,知识和信息无处不在而且以几何级数增长。那么,信息时代书本价值何在?  在筆者看来,书本的价值在于其基础性和系统性。书本知识虽然容量小,但却是学生从别的渠道获得知识的工具和基础。学生从书本以外获得的知识,只能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延伸。  所以,教师胜任力危机不在于知识本身,解决这个难题还需从教师本身着手。  首先,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死教书教死书,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