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以来,由于我国多地持续的雾霾天气,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的销量迅猛攀升,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喜笑颜开。然而,口罩和净化器不过是环保产业链上的末端产品,节能减排技术的市场则更为广泛。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规划“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性产业。
2014年3月9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表示,“十二五”前三年,我国环保投入每年以2000亿元以上幅度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入将超过5万亿元。
据吴晓青预计,2014年全国财政节能环保的投入还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之后,预计全社会的投入要超过1.7万亿元。
“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人类对生态文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可以说新一轮的经济腾飞一定是以节能环保为引擎的腾飞。”四川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麟向本刊记者表示,“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和上万亿的投资,将促进环保企业和致力于解决环保问题的企业快速发展。未来的环保企业应该具有既能为客户解决环保问题,又能帮客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功效。”
防污治理就是效益
高耸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这是以前在钢铁、火电等工厂常见的景象,也是青海际华江源实业有限公司产业升级转型前的写照。
由于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不断下滑,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眼看际华江源公司的高碳铬铁就快跌出成本价了。在形势的逼迫下,际华江源公司“华丽转身”,受到央视的关注,《新闻联播》对其进行了深度报道。
青海际华江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桑建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升级改造以后,能耗能够得到降低,每炼一吨铁能够降(电)三百到四百度,密闭炉可以产生一氧化碳的尾气。这个尾气可以用于发电,每(炼)一吨(铁产生的)一氧化碳,能带来200块钱左右的收益。”
转型之后的际华江源公司,不见了“滚滚浓烟”,而且,在同行业内形成了绝对的成本优势,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示范作用。
“这套矿热炉和炉气回收装置,就是易态公司的产品。”高麟自豪地告诉记者,易态的使命就是用最先进的技术和不断创新,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善,实现工业企业的产业升级。
高麟认为,雾霾的主要来源是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气体,其次是汽车尾气和城市建设的扬尘。而在整个工业生产中,膜分离技术是最基础的技术,分离得越好,排出的废气和污染物就越少。
据了解,因为受到高温滤材的限制,传统工业气体除尘采用的是布袋除尘或电除尘工艺,具有耐高温性差(布袋200℃,電除尘300℃)、耐腐蚀性差、过滤精度低、水污染严重和资源回收率低等局限性,而且布袋除尘工艺还容易烧袋、糊袋,电除尘面临极大安全风险。
“在布袋除尘技术和电除尘技术目前均无法满足国家对环境要求的现在,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必须开发高效的高温过滤材料和新的气体过滤技术来改善民生。”高麟向记者介绍,金属间化合物滤材及过滤技术能够较好地替代现有的金属、陶瓷、布袋等过滤技术,这是易态拥有的世界领先的膜制备及膜分离原创技术,已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苛刻工况下的550℃以上高温煤气净化回收以及工业生产中的膜过滤。
“其过滤精度可达到0.1微米,只有现在常说的PM2.5(指直径为2.5微米的颗粒)的1/25,成功解决了国内外生产企业在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等苛刻环境中无法实现过滤分离的技术难题。”
而且,与传统环保企业对工业排放进行末端治理的方式不同的是,易态将膜分离技术植于用户的生产过程中,推动相关行业的产业技术升级,实现用户的资源节省、能耗降低、产品品质提升,增加用户经济效益的同时解决了环保难题,开辟了节能环保的新途径。
2013年,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滤芯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生产出2250毫米世界超长高温气体过滤滤芯,这也是中国在世界环保领域的突破。也是这一年,易态共申报专利62项,截止目前,公司总专利数达172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易态的膜过滤技术在电厂尾气净化、褐煤提质、煤制油、工业窑炉的高温煤气净化已实现规模化运用,除尘后的效率可在国家排放标准的50-80mg/Nm3的基础上提高到10 mg/Nm3,相关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013年,公司资产总额较上年增长40.4%,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384.6%,净利润较上年增长274.7%。”高麟告诉记者,目前,都江堰生产基地正在进行技改,技改完成后,年生产能力将提高33%。此外,易态还在金堂的“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园”购地100亩,建设年产30万支滤芯及节能环保过滤装备,计划年内达产,备战这场举国环保大战,践行蓝天碧水梦。
环保企业的业绩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环保中有“黄金屋”
“环保产业是具有高增长性、吸纳就业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钟勤建在接受公开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中研普华报道,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2013年四季度环保产业产销规模整体将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在“调结构、惠民生”的经济导向下,环保产业产销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
2013年12月19日,在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金堂举行的“2013中国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上,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雷鸣惊提出,“力争取到2015年,成都市实现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00亿元,其中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 正着力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千亿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的成都金堂,已汇集了德国西门子、日本丰田通商、法国拉法基等世界500强企业,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江苏鹏鹞集团、河北先河环保、成都易态科技、四川长虹等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制造及节能环保研发服务等230余家企业,基地初步形成了水处理、大气防治、固废处理、资源循环利用、在线监测等链条,集群式发展态势良好,2013年产值达到220亿元。
在全国,还有若干个大大小小的环保产业基地、产业园等等,环保背后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吸引着无数的企业在这个行业奋勇搏击。
“从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工业大国在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环保产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接受公开媒体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在成长为工业强国的同时,也成为了环保产业强国,形成了一流的制造业和环保技术产品。
长效机制对抗负外部性
防污减排的技术有了,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为环保投入重金,然而这场驱霾大战的关键还是要破解雾霾背后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制定排污标准,完善环保制度,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建立起治霾的长效机制。
排污本来就是经济负外部性现象,排污企业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给周边其他单位和个人造成了损害,产生了“外部成本”,由企业之外的百姓或政府来买单。如果排污的违法成本太低,企业根本没有动力和压力去防污减排。与监管部门玩玩“猫和老鼠”的游戏比花费高昂的成本防污要来得轻松。
有业界专家建议,应当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作出新的制度设计,使企业的排污成本大大高于治污成本,违法违规排放甚至要冒“倾家荡产”的风险。
“一个有责任心的环保企业,应该向政府部门提供自己先进的环保治理技术,促进更高排污标准的制定、出台。”高麟告诉记者,四川省环保协会指定易态科技以主任单位主持成立“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筹建中),同时易态参与发起成立了“四川联合环保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并正在负责起草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以作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的参考。
逐步完善制度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制度就形同虚设。近来,《京华时报》报道的“北京‘大气污染条例’首张罚单”显示了管理部门的治理决心。
被查处的北京宏翔鸿热力公司,因为脱硫环节没有加入足够的碱性物质量,领受了10万元的罚单。盡管该公司及时纠错,并汲取教训——迅速安装24小时的加碱新设备,并且配备监控摄像头,但相关部门将在下个供暖季复查,一旦发现排放超标,处罚金额就会加倍。
让违规者感觉到“痛”,才能痛下决心止步违规。
金融助力产业市场化
治理雾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资金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国家对环保投入上万亿元,但这笔资金怎么落实,如何监管,直接影响到环保产业的发展。
“首先,要优选环保项目,真正发挥投资的缓解效应;要强化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作为下一批资金拨用的凭据。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要建立环保资金监管的信息平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钟勤建表示。
近日,四川在环保资金监管方面做出了新尝试。据四川省环保厅信息显示,四川已基本建成环保资金监管信息平台,今后所有的环保项目申报都可以在网上完成,然后进行评审、公示、入库,再拨出资金实施。
此外,拆除金融业进入环保领域的“藩篱”,鼓励民营资本投入,也是促进环保产业市场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滞后的根源首先是市场化程度差。”钟勤建分析说,环境保护的需求大多没有转为外部化服务,大部分都是环保事业,没有转化为环保产业,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没有演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雾霾等环保问题的“反击战”打响,大量治理投入亟待落实,环保产业市场化需求日益增强,而传统环保投融资来源单一、数量不足、效率低下等弊端,正面临严峻挑战……
近日,环保部传来了好消息。据环保部网站消息显示,环境主管部门正在酝酿对传统环保投融资体系进行改革,为金融业进入环境保护拆除“篱笆”,重点研究解决生态环保领域投入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
“创新和加强政府环保投资,健全环保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这是落实中央要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还将明确基于政府投资与社会不同投资主体环保投融资政策改革重点与方向,研究制定金融机构环境保护投入引导机制,民间资本、外资环保投入引导机制等。
金融的助战,企业的参与,行业的升级,整个社会受益——这或许正是雾霾催生的最大的“经济”。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规划“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性产业。
2014年3月9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表示,“十二五”前三年,我国环保投入每年以2000亿元以上幅度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入将超过5万亿元。
据吴晓青预计,2014年全国财政节能环保的投入还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之后,预计全社会的投入要超过1.7万亿元。
“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人类对生态文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可以说新一轮的经济腾飞一定是以节能环保为引擎的腾飞。”四川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麟向本刊记者表示,“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和上万亿的投资,将促进环保企业和致力于解决环保问题的企业快速发展。未来的环保企业应该具有既能为客户解决环保问题,又能帮客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功效。”
防污治理就是效益
高耸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这是以前在钢铁、火电等工厂常见的景象,也是青海际华江源实业有限公司产业升级转型前的写照。
由于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不断下滑,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眼看际华江源公司的高碳铬铁就快跌出成本价了。在形势的逼迫下,际华江源公司“华丽转身”,受到央视的关注,《新闻联播》对其进行了深度报道。
青海际华江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桑建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升级改造以后,能耗能够得到降低,每炼一吨铁能够降(电)三百到四百度,密闭炉可以产生一氧化碳的尾气。这个尾气可以用于发电,每(炼)一吨(铁产生的)一氧化碳,能带来200块钱左右的收益。”
转型之后的际华江源公司,不见了“滚滚浓烟”,而且,在同行业内形成了绝对的成本优势,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示范作用。
“这套矿热炉和炉气回收装置,就是易态公司的产品。”高麟自豪地告诉记者,易态的使命就是用最先进的技术和不断创新,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善,实现工业企业的产业升级。
高麟认为,雾霾的主要来源是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气体,其次是汽车尾气和城市建设的扬尘。而在整个工业生产中,膜分离技术是最基础的技术,分离得越好,排出的废气和污染物就越少。
据了解,因为受到高温滤材的限制,传统工业气体除尘采用的是布袋除尘或电除尘工艺,具有耐高温性差(布袋200℃,電除尘300℃)、耐腐蚀性差、过滤精度低、水污染严重和资源回收率低等局限性,而且布袋除尘工艺还容易烧袋、糊袋,电除尘面临极大安全风险。
“在布袋除尘技术和电除尘技术目前均无法满足国家对环境要求的现在,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必须开发高效的高温过滤材料和新的气体过滤技术来改善民生。”高麟向记者介绍,金属间化合物滤材及过滤技术能够较好地替代现有的金属、陶瓷、布袋等过滤技术,这是易态拥有的世界领先的膜制备及膜分离原创技术,已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苛刻工况下的550℃以上高温煤气净化回收以及工业生产中的膜过滤。
“其过滤精度可达到0.1微米,只有现在常说的PM2.5(指直径为2.5微米的颗粒)的1/25,成功解决了国内外生产企业在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等苛刻环境中无法实现过滤分离的技术难题。”
而且,与传统环保企业对工业排放进行末端治理的方式不同的是,易态将膜分离技术植于用户的生产过程中,推动相关行业的产业技术升级,实现用户的资源节省、能耗降低、产品品质提升,增加用户经济效益的同时解决了环保难题,开辟了节能环保的新途径。
2013年,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滤芯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生产出2250毫米世界超长高温气体过滤滤芯,这也是中国在世界环保领域的突破。也是这一年,易态共申报专利62项,截止目前,公司总专利数达172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易态的膜过滤技术在电厂尾气净化、褐煤提质、煤制油、工业窑炉的高温煤气净化已实现规模化运用,除尘后的效率可在国家排放标准的50-80mg/Nm3的基础上提高到10 mg/Nm3,相关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013年,公司资产总额较上年增长40.4%,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384.6%,净利润较上年增长274.7%。”高麟告诉记者,目前,都江堰生产基地正在进行技改,技改完成后,年生产能力将提高33%。此外,易态还在金堂的“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园”购地100亩,建设年产30万支滤芯及节能环保过滤装备,计划年内达产,备战这场举国环保大战,践行蓝天碧水梦。
环保企业的业绩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环保中有“黄金屋”
“环保产业是具有高增长性、吸纳就业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钟勤建在接受公开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中研普华报道,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2013年四季度环保产业产销规模整体将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在“调结构、惠民生”的经济导向下,环保产业产销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
2013年12月19日,在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金堂举行的“2013中国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上,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雷鸣惊提出,“力争取到2015年,成都市实现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00亿元,其中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 正着力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千亿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的成都金堂,已汇集了德国西门子、日本丰田通商、法国拉法基等世界500强企业,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江苏鹏鹞集团、河北先河环保、成都易态科技、四川长虹等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制造及节能环保研发服务等230余家企业,基地初步形成了水处理、大气防治、固废处理、资源循环利用、在线监测等链条,集群式发展态势良好,2013年产值达到220亿元。
在全国,还有若干个大大小小的环保产业基地、产业园等等,环保背后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吸引着无数的企业在这个行业奋勇搏击。
“从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工业大国在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环保产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接受公开媒体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在成长为工业强国的同时,也成为了环保产业强国,形成了一流的制造业和环保技术产品。
长效机制对抗负外部性
防污减排的技术有了,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为环保投入重金,然而这场驱霾大战的关键还是要破解雾霾背后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制定排污标准,完善环保制度,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建立起治霾的长效机制。
排污本来就是经济负外部性现象,排污企业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给周边其他单位和个人造成了损害,产生了“外部成本”,由企业之外的百姓或政府来买单。如果排污的违法成本太低,企业根本没有动力和压力去防污减排。与监管部门玩玩“猫和老鼠”的游戏比花费高昂的成本防污要来得轻松。
有业界专家建议,应当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作出新的制度设计,使企业的排污成本大大高于治污成本,违法违规排放甚至要冒“倾家荡产”的风险。
“一个有责任心的环保企业,应该向政府部门提供自己先进的环保治理技术,促进更高排污标准的制定、出台。”高麟告诉记者,四川省环保协会指定易态科技以主任单位主持成立“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筹建中),同时易态参与发起成立了“四川联合环保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并正在负责起草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以作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的参考。
逐步完善制度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制度就形同虚设。近来,《京华时报》报道的“北京‘大气污染条例’首张罚单”显示了管理部门的治理决心。
被查处的北京宏翔鸿热力公司,因为脱硫环节没有加入足够的碱性物质量,领受了10万元的罚单。盡管该公司及时纠错,并汲取教训——迅速安装24小时的加碱新设备,并且配备监控摄像头,但相关部门将在下个供暖季复查,一旦发现排放超标,处罚金额就会加倍。
让违规者感觉到“痛”,才能痛下决心止步违规。
金融助力产业市场化
治理雾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资金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国家对环保投入上万亿元,但这笔资金怎么落实,如何监管,直接影响到环保产业的发展。
“首先,要优选环保项目,真正发挥投资的缓解效应;要强化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作为下一批资金拨用的凭据。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要建立环保资金监管的信息平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钟勤建表示。
近日,四川在环保资金监管方面做出了新尝试。据四川省环保厅信息显示,四川已基本建成环保资金监管信息平台,今后所有的环保项目申报都可以在网上完成,然后进行评审、公示、入库,再拨出资金实施。
此外,拆除金融业进入环保领域的“藩篱”,鼓励民营资本投入,也是促进环保产业市场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滞后的根源首先是市场化程度差。”钟勤建分析说,环境保护的需求大多没有转为外部化服务,大部分都是环保事业,没有转化为环保产业,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没有演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雾霾等环保问题的“反击战”打响,大量治理投入亟待落实,环保产业市场化需求日益增强,而传统环保投融资来源单一、数量不足、效率低下等弊端,正面临严峻挑战……
近日,环保部传来了好消息。据环保部网站消息显示,环境主管部门正在酝酿对传统环保投融资体系进行改革,为金融业进入环境保护拆除“篱笆”,重点研究解决生态环保领域投入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
“创新和加强政府环保投资,健全环保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这是落实中央要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还将明确基于政府投资与社会不同投资主体环保投融资政策改革重点与方向,研究制定金融机构环境保护投入引导机制,民间资本、外资环保投入引导机制等。
金融的助战,企业的参与,行业的升级,整个社会受益——这或许正是雾霾催生的最大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