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组织疝入蛛网膜下腔1例报告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j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1976年~1988年共收治与退变有关的胸椎脊髓病33例。其诱发因素,包括椎间软骨病14例,DISH4例,氟骨症5例,病变下邻脊椎融合5例,骨骺软骨病5例。脊髓造影,CT及手术发现狭窄均无例外地发生在椎间关节一间盘水平。该部连接结构在反复、持久和超限应力下发生退变,即关节囊、黄韧带附着部的增厚骨化及间盘突起。胸椎管狭窄与颈、腰椎不同:韧带骨化更明显,神经系症状更重,脑脊液蛋白含量更高。脊髓造影多为
期刊
报道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X线、CT平扫和脊髓造影CT(CTM)检查结果,并将三种检查方法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常规X线片仅可作为筛选,CT平扫虽能确诊,但无法直接显示椎管内脊髓、神经根受损情况,CTM检查则能弥补CT平扫之不足,使诊断更为精确可靠。
期刊
36例经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其中18例随访2年~8年5个月,平均3年11个月。术后完全恢复3例,不完全恢复14例,未恢复1例。作者总结了本病的5个临床特点,讨论其与马尾肿瘤之鉴别诊断,发病机理。提出预防意见,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
期刊
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我们放弃了下腰椎椎板广泛切除,改用下腰椎两侧多处开窗探查,黄韧带切除,棘突间和椎板上植骨融合,特别要求撑开棘突,使下腰椎维持在屈曲位,自1975~1987年共施行50例,随访最长14年,最短2年平均3年6月。47例优,3例良,无1例失败。此手术既探查了椎管内,摘除致压物,撑开棘突在棘突间椎板上植骨融合、维持下腰椎屈曲位,又可以扩大椎管和根管,稳定下腰椎,所以效果优良。
期刊
为了观察创伤性骨折及危重多发伤患者血浆纤粘素(简称FN)的变化及其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关系,作者连续检测了316例临床患者FN,28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骨折无并发症者伤后5~48小时,其血浆FN降低并于4天恢复;合并感染和MOF患者,伤后第4和7天仍显著降低。在败血症和MOF的临床症状出现时,FN分别低于对照组44%和61%(P﹤0.001)。作者认为:(1)伤后无并发症患
报告15例临床应用前路脊柱内固定器进行胸腰部脊柱重建术的治疗结果。其中脊柱骨折11例,肿瘤4例。平均随访15个月,仅1例畸形矫正度部分丢失;伴神经并发症的14例中,2例无变化,余均有Frankel1级以上改善。初步体会,前路椎管减压或瘤椎切除后采用该前路固定器一期脊柱重建,具有直视下手术、加重脊髓损伤的机会小,截瘫恢复率高和固定坚强等优点。
45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1~4),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8%。列举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特点,放射学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所见。14例(31.1%)术前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瘫痪;22例(48.9%)系多间隙突出;23例(51.1%)髓核破入椎管,其中3例破入硬膜囊;12例(26.7%)做了2~3次手术。随访1年以上者32例,平均随访2年4月,效果优良者31例(96.9%),差1例(3.1%)。本文讨论了高
本课题用多孔陶瓷羟基磷灰石(PHA)作为利福平(RFP)的载体,制成利福平—陶瓷人工骨核(R—PHA),一种治疗骨结核的植入式缓释体。实验表明,能在体内至少持续27周释放出有效浓度的药物,局部浓度高于口服给药组数10倍,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金葡菌,结核杆菌具有长时间的抑制作用;组织相容性良好。临床应用治疗骨结核44例,疗效满意,具有(1)缩短抗痨用药疗程;(2)适于治疗混合感染病例;(3)促
期刊
用导管法硬脊膜外腔造影术对48例主要为腰腿痛患者进行了检查,造影成功率达100%。此法优点为置入软质导管便于病人在检查台上随意翻转,因此可带管摄正、侧、斜各种体位的X线片。并可分次注入造影剂渐增剂量连续摄片,获得一系列不同剂量的图像,能动态地观察到除颈椎以外的椎管病变的X线表现。此法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无后遗症,术后还可通过导管向硬膜外腔注药进行及时有效地保守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