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炮膛线
为了确保弹丸始终是弹尖向前飞向目标,有的火炮在身管内壁上要加工出若干条均布的平行螺旋槽——膛线。火炮发射时,弹丸靠镶嵌于自身上的弹带(常由软铜等制造)卡八膛线,火药气体即可使弹丸绕其弹轴高速旋转运动,即产生急螺稳定效应,以确保弹尖始终向前。为了保护好膛线不受环境腐蚀生锈,不射击时膛内必须涂以炮油,射击时又必须将其除掉。这在一般火炮的使用说明书中,都是有规定的。从国外传回的信息
然而正是这项简单的工作,却在1983年的国际市场上出现了轩然大波。当时某国购买了我国已连续生产三千门的金牌火炮若干门,交货后不久,却突然传来有多门火炮的身管出现膛线脱落的问题,即在身管的某一区域或是连续几条阳线剥落。对方认为产品质量不佳,要求我方查明事故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对方还对我方派出的核查人员加以重重限制,不安排我方人员前往现场查看实际使用情况,拒不说明事故发生的情景及过程,仅提供了由前方运回的身管残件供我方观察分析。并说,若此问题不能妥善合理解决,将要求赔偿部分火炮和弹药。
查找原因
此事如处理不当,不仅会给国家和工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声誉,给国家和工厂刚刚开创的军贸事业带来极大威胁。
对此,国家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部级机关和北方公司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工厂:火炮、弹药及身管材料厂家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处理的方案与措施i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考虑与用户操作有直接原因的程度,决定以火炮为重点,开展查找故障原因的工作。
生产厂作为生产和出售火炮的总体厂,立即组织各专业人员和厂家分析研究,认为故障发生的缘由应该是以下三点:我方的火炮身管、弹、药的加工质量或强度不足,致使膛线脱落:对方使用的弹药来自苏联、罗马尼亚、埃及和朝鲜等多个国家,其货源的质量及保管条件欠佳所致:对方仓促备战,兵员训练不足,违规操作所致。
按上述要求,工厂首先对该批身管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机床设备、工艺工装、质检记录,以及工厂的射击验收试验等做了全面认真的复查,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与此同时,也对火炮使用操作进行了分析。当时认为膛内残留异物所致,于是工厂对膛内有沙石杂物、药筒防潮盖未拔出以及弹丸除油不彻底等组织了排查,但通过射击试验,均未发现类似情况。在复查往年产品合格证记录中,记载过在七十年代有一门152毫米加榴炮出现过类似现象。当时认为是由于射击前膛内涂油未除净所致。幸运的是当年遗留下的身管还在,经查看分析,认为此情况与该国发生的现象很相似,于是工厂便组织了“违规操作”的验证试验。试验前先在膛内分别送入0.15~1.0左右的炮油块,射击后检查,居然再现了膛线脱落的现象。这证明了该国射击前膛内涂油未除净,而导致了膛线脱落的现象。对方认可
1984年春,他国负责订货的将军率团来工厂了解处理情况。厂长周燕生向对方详尽地介绍该批火炮质量复检的过程与结论,并提供大量的数字记录和分析文件,说明该批火炮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同时介绍了原定的火炮射前勤务操作要求和末按要求用炮的试验结果的分析意见。然后就约他们共去靶场通过射击试验进行验证。
靶场试验时,在周燕生厂长的统一指挥下,首先将火炮身管内膛炮油彻底清除,射击数发后检查膛线毫无损伤。周厂长坚持要求对方现场表态,认定内膛清理后未出现问题。待对方确认后,再由我厂炮手向膛内送入炮油块,射后检查出现了膛线脱落现象。如此数发,均出现同样的损坏情况。此时对方提出,由他们亲手送炮油块入膛,射后膛内亦出现同样情况。这样,对方在现实面前当场确认了这次试验结果,同意工厂给出的“战场违规操作”造成事故的结论。一个影响重大的问题得到了合理圆满处理,避免了我方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对我国军贸的负面影响。
膛线剥落现象
对膛内局部涂油射击试验所出现的膛线脱落现象,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情况。①损坏的膛线总是出现在射前所放置的炮油块(一般都是放在炮膛轴线的正下方距炮口1.0~1.5米处)之前100~150毫米处的正上方偏右一点处,少则有2条、多则有20条阳线受损伤,其轴向长度在100~200毫米范围内,也就是弹丸在膛内运动接触炮油的那一段。②膛线受损部位的身管外表面出现不同的胀膛现象。③阳线两侧成45°角剥落,构成对称的“八”字形,阳线顶面的中间残留一条剩余部分。
对弹丸而言,也出现了四种情况。①回收后的弹丸,在其前定心部和弹丸的弧形部的某段外表面出现明显的阳线印痕,最深可达0.8毫米(膛线深为2.7毫米)。②弹丸前、后定心部出现了直径缩小现象。③弹体的弧形部分出现明显的歪斜变形。④弹丸的长度也有一定增加。
从射后回收的弹丸来看,弹体膛线刻痕深的,膛线剥落的情况要轻于弹体刻痕较浅的。弹体刻痕印深,说明弹体和膛线挤压时间长,弹丸动能的损耗是弹丸在膛内受炮油挤压较长的距离造成的。弹体膛线刻痕较浅,是弹丸在膛内突然受到侧向推力而偏斜,弹体强烈挤压膛线,致使膛线剥落。当膛线破坏后,弹丸继续向前运动,但初速值比正常值下降约15%左右。
膛线为什么会剥落?
当高速运动的弹丸,碰到膛内某一侧(只是圆周方向的1处)炮油时,弹体必然会产生一个因挤压炮油而造成的巨大径向推力,在该力的作用下,弹丸的正常运动被破坏,而向另一侧(与炮油块相对称的那一侧)偏斜,弹丸前定心部强烈挤压阳线,同时炮油通过弹体与膛壁所形成的漏口,高速流入弹带和前定心部之间的空隙(即弹丸的圆柱部与炮膛之间的环形区域),压缩弹体使其直径减小,弹体长度增加。若身管此处(指接近炮口处)壁厚较薄,如果达到塑性变形极限便会产生胀膛,或同时出现膛线剥落。如果此处身管壁较厚则仅产生膛线剥落而不胀膛。弹体是因此而两败俱伤,直径缩小、长度增加、弧形部歪斜。
近年来火炮膛线剥落事故时有发生,经研究分析,多因膛内除油不净、不均、且炮油多聚集在炮膛轴线的下方,当残留的炮油达到一定重量,弹丸碰到炮油时的速度已经接近出口速度时,就会在炮油所在位置的对称部位造成阳线分叉剥离或剥落,残留的阳线呈“八”或“人”字形。此处身管有时也会出现大小不等的胀膛现象。
所以,给炮膛除油和给炮膛涂油用来保护膛线的目的是一样的,切不可轻视!
【编辑摩海峰】
为了确保弹丸始终是弹尖向前飞向目标,有的火炮在身管内壁上要加工出若干条均布的平行螺旋槽——膛线。火炮发射时,弹丸靠镶嵌于自身上的弹带(常由软铜等制造)卡八膛线,火药气体即可使弹丸绕其弹轴高速旋转运动,即产生急螺稳定效应,以确保弹尖始终向前。为了保护好膛线不受环境腐蚀生锈,不射击时膛内必须涂以炮油,射击时又必须将其除掉。这在一般火炮的使用说明书中,都是有规定的。从国外传回的信息
然而正是这项简单的工作,却在1983年的国际市场上出现了轩然大波。当时某国购买了我国已连续生产三千门的金牌火炮若干门,交货后不久,却突然传来有多门火炮的身管出现膛线脱落的问题,即在身管的某一区域或是连续几条阳线剥落。对方认为产品质量不佳,要求我方查明事故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对方还对我方派出的核查人员加以重重限制,不安排我方人员前往现场查看实际使用情况,拒不说明事故发生的情景及过程,仅提供了由前方运回的身管残件供我方观察分析。并说,若此问题不能妥善合理解决,将要求赔偿部分火炮和弹药。
查找原因
此事如处理不当,不仅会给国家和工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声誉,给国家和工厂刚刚开创的军贸事业带来极大威胁。
对此,国家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部级机关和北方公司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工厂:火炮、弹药及身管材料厂家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处理的方案与措施i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考虑与用户操作有直接原因的程度,决定以火炮为重点,开展查找故障原因的工作。
生产厂作为生产和出售火炮的总体厂,立即组织各专业人员和厂家分析研究,认为故障发生的缘由应该是以下三点:我方的火炮身管、弹、药的加工质量或强度不足,致使膛线脱落:对方使用的弹药来自苏联、罗马尼亚、埃及和朝鲜等多个国家,其货源的质量及保管条件欠佳所致:对方仓促备战,兵员训练不足,违规操作所致。
按上述要求,工厂首先对该批身管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机床设备、工艺工装、质检记录,以及工厂的射击验收试验等做了全面认真的复查,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与此同时,也对火炮使用操作进行了分析。当时认为膛内残留异物所致,于是工厂对膛内有沙石杂物、药筒防潮盖未拔出以及弹丸除油不彻底等组织了排查,但通过射击试验,均未发现类似情况。在复查往年产品合格证记录中,记载过在七十年代有一门152毫米加榴炮出现过类似现象。当时认为是由于射击前膛内涂油未除净所致。幸运的是当年遗留下的身管还在,经查看分析,认为此情况与该国发生的现象很相似,于是工厂便组织了“违规操作”的验证试验。试验前先在膛内分别送入0.15~1.0左右的炮油块,射击后检查,居然再现了膛线脱落的现象。这证明了该国射击前膛内涂油未除净,而导致了膛线脱落的现象。对方认可
1984年春,他国负责订货的将军率团来工厂了解处理情况。厂长周燕生向对方详尽地介绍该批火炮质量复检的过程与结论,并提供大量的数字记录和分析文件,说明该批火炮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同时介绍了原定的火炮射前勤务操作要求和末按要求用炮的试验结果的分析意见。然后就约他们共去靶场通过射击试验进行验证。
靶场试验时,在周燕生厂长的统一指挥下,首先将火炮身管内膛炮油彻底清除,射击数发后检查膛线毫无损伤。周厂长坚持要求对方现场表态,认定内膛清理后未出现问题。待对方确认后,再由我厂炮手向膛内送入炮油块,射后检查出现了膛线脱落现象。如此数发,均出现同样的损坏情况。此时对方提出,由他们亲手送炮油块入膛,射后膛内亦出现同样情况。这样,对方在现实面前当场确认了这次试验结果,同意工厂给出的“战场违规操作”造成事故的结论。一个影响重大的问题得到了合理圆满处理,避免了我方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对我国军贸的负面影响。
膛线剥落现象
对膛内局部涂油射击试验所出现的膛线脱落现象,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情况。①损坏的膛线总是出现在射前所放置的炮油块(一般都是放在炮膛轴线的正下方距炮口1.0~1.5米处)之前100~150毫米处的正上方偏右一点处,少则有2条、多则有20条阳线受损伤,其轴向长度在100~200毫米范围内,也就是弹丸在膛内运动接触炮油的那一段。②膛线受损部位的身管外表面出现不同的胀膛现象。③阳线两侧成45°角剥落,构成对称的“八”字形,阳线顶面的中间残留一条剩余部分。
对弹丸而言,也出现了四种情况。①回收后的弹丸,在其前定心部和弹丸的弧形部的某段外表面出现明显的阳线印痕,最深可达0.8毫米(膛线深为2.7毫米)。②弹丸前、后定心部出现了直径缩小现象。③弹体的弧形部分出现明显的歪斜变形。④弹丸的长度也有一定增加。
从射后回收的弹丸来看,弹体膛线刻痕深的,膛线剥落的情况要轻于弹体刻痕较浅的。弹体刻痕印深,说明弹体和膛线挤压时间长,弹丸动能的损耗是弹丸在膛内受炮油挤压较长的距离造成的。弹体膛线刻痕较浅,是弹丸在膛内突然受到侧向推力而偏斜,弹体强烈挤压膛线,致使膛线剥落。当膛线破坏后,弹丸继续向前运动,但初速值比正常值下降约15%左右。
膛线为什么会剥落?
当高速运动的弹丸,碰到膛内某一侧(只是圆周方向的1处)炮油时,弹体必然会产生一个因挤压炮油而造成的巨大径向推力,在该力的作用下,弹丸的正常运动被破坏,而向另一侧(与炮油块相对称的那一侧)偏斜,弹丸前定心部强烈挤压阳线,同时炮油通过弹体与膛壁所形成的漏口,高速流入弹带和前定心部之间的空隙(即弹丸的圆柱部与炮膛之间的环形区域),压缩弹体使其直径减小,弹体长度增加。若身管此处(指接近炮口处)壁厚较薄,如果达到塑性变形极限便会产生胀膛,或同时出现膛线剥落。如果此处身管壁较厚则仅产生膛线剥落而不胀膛。弹体是因此而两败俱伤,直径缩小、长度增加、弧形部歪斜。
近年来火炮膛线剥落事故时有发生,经研究分析,多因膛内除油不净、不均、且炮油多聚集在炮膛轴线的下方,当残留的炮油达到一定重量,弹丸碰到炮油时的速度已经接近出口速度时,就会在炮油所在位置的对称部位造成阳线分叉剥离或剥落,残留的阳线呈“八”或“人”字形。此处身管有时也会出现大小不等的胀膛现象。
所以,给炮膛除油和给炮膛涂油用来保护膛线的目的是一样的,切不可轻视!
【编辑摩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