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出身于中药世家,14岁时进入著名的国药号“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做学徒,成为关门弟子;他心系社会,不惧危难,七次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为国企改革与发展奔走呐喊;他呕心沥血,把一个只有30多万元资产的作坊式工厂,培育为总资产18亿元的现代化中药企业;他是新的中药事业的开拓者,连续34年担任同一企业的掌门人,年届72岁却依然精神抖擞,志在千里。
熟悉当代国企改革历程的人,大概都会记得冯根生的名字。邓小平生前曾说过:“冯根生,我知道,做药的。”1988年评出的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中,目前仍然活跃于管理一线的,仅存两位:一位就是青春宝的冯根生,另一位是青岛双星的汪海。
1949年1月,14岁的冯根生进入胡庆余堂做了一名学徒工,成了胡庆余堂的最后一代传人。当学徒期间,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记住了千余个药名和药性,学会了所有中药炮制手段,共煎药12万余剂。
解放后,胡庆余堂转型为一家国有企业。1972年,国家把胡庆余堂位于杭州西郊桃源岭的一个简陋的制胶车间剥离出来,成立杭州中药二厂,身为车间主任的冯根生出任厂长。当时所谓的厂子其实只有一栋破厂房、几只铁锅、数眼土灶而已。冯根生第一次召集大家开会的时候,100多人只能站在一间破屋子里。当听到冯根生“十年内建成国内一流的中药厂”的豪言壮语时,大家顿时哄堂大笑。可就是在这样的“哄堂大笑”中起步,冯根生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将一个中药小作坊带成了全国中药业的领军者——中国青春宝集团。
冯根生告诉记者,青春宝的成功,得益于不断改革,不断向旧制度挑战,用甘当“出头鸟”的勇气和胆识为企业赢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中国保健品之父”、“中国中药之王”、“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已年逾古稀的青春宝“掌门人”冯根生身上,环绕着诸多光环和荣耀。回首这些荣誉,冯根生在庆幸自己趟过一次次风浪的同时,却是更多的感慨,“很多人说我是企业界的‘常青树’,他们看到我的外表很风光。实际上谁都不知道这‘常青树’的背后究竟流下过多少眼泪、汗水和心血。要成长为一棵‘常青树’,你要承受多少超过常人的负担、精神压力以及付出多少的努力拼搏。所以,‘常青树’讲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说到这里,冯根生回忆起了青春宝研制与投产时发生的故事。“1978年年底、1979年年初我们推出青春宝,效果确实明显,但是我们内部有人告状说我们是假处方,省卫生厅的一个处长说,我们现在的贫下中农吃得起青春宝吗?饭都吃不起,还吃你青春宝?你这个方向就错了,你应该搞感冒药。后来这个事情越闹越大,惊动了国家卫生部。卫生部的专家审查证明,我们的药是永乐皇帝的宫廷秘方,而且它的结构完全没动,效果非常明显。后来卫生厅总算批了。”
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当时冯根生的勇气与坚持,就不可能有造福人类的青春宝事业,也就不可能有青春宝这个28年长盛不衰的产品和品牌。
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故事
冯根生喜欢挑战,更喜欢在挑战中书写传奇。
冯根生喜欢思考问题,特别是在事业发展遇到阻力的时间,他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思路会更加清晰,他的智慧与勇气在青春宝合资改制以及兼并胡庆余堂中被人刮目相看。
冯根生告诉记者,有些国有企业在合资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而青春宝则创造了增值的合资奇迹。许多企业的合资方式是外资具有控股权,中方沦为为外方打工的小伙计,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冯根生几经思索,出手了一着妙棋:在杭州第二中药厂之上,成立一个青春宝集团公司,合资后作为国有企业的母公司,这样,就确保了合资后中方资产带来的利润仍可归拢到国家手中,既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机会,并保护了青春宝的品牌归国有集团公司所有。
经过多次谈判,杭州中药二厂最终和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功,成立了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合资时,中药二厂账面净资产只有4600万元,经冯根生力争,未上账的土地开发费、新产品开发费、绿化雕塑费等也一一进入了评估范围,结果评出了1.28亿。最终,正大集团收购其中60%股份,原有的以冯根生为代表的经营团队保持不变。就这样,基于对国有资产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原本以小抵大,以弱对强的合资,经冯根生妙手点化,国有资产不但没有流失,反倒增值近两倍。
就在青春宝飞速发展的同时,同在杭州的另一家国有制药企业胡庆余堂却步入困境,苦苦支撑。胡庆余堂是赫赫有名的百年药府,1874年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史上曾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青春宝集团的前身杭州中药二厂脱胎于胡庆余堂的一个郊区车间,所以,胡庆余堂是青春宝的“老子”。冯根生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胡庆余堂的店员,冯根生本人更是解放前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冯根生的大儿子冯鹤也在胡庆余堂工作,冯家和胡庆余堂四代结缘。
1996年杭州市政府要求胡庆余堂制药厂正式加入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公司。当时,胡庆余堂已亏得一塌糊涂,弄不好会让冯根生名誉扫地。但冯根生说:“风险大我清楚,可胡庆余堂不救回来是会丢中国民族药业脸面的,号称江南药王,结果关门倒灶,外人会笑掉牙齿,我怎睡得着吃得下?我对中药的感情是什么语言都形容不了的,为了这份感情我就是要拼一拼老命,还管自己什么名声?”
就这样,凭借对国药事业的执著,凭借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凭借一位国有企业家的斗志,1996年11月,62岁的冯根生走马上任,“儿子”正式兼并“老子”。
冯根生开出的药方是只有12个字:擦亮牌子,转换机制,理清摊子。短短5个月后,胡庆余堂止住了多年来的下滑势头。第二年便开始扭亏为盈,销售回笼达1亿元,创利税1100多万元。
继2000年“青春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后;2002年,“胡庆余堂”也获中国驰名商标。青春宝成了我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两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
“面对胡雪岩的塑像,我终于无愧了!”冯根生说。
在这次兼并中,针对胡庆余堂管理存在的混乱,针对“穷庙富方丈”的国企困境,冯根生曾经厉声呵斥:“富方丈,你跑不了!”这种声音到现在仍然令人尊重。
“儿子”吃掉“老子”的故事,现在更是已经成为一些商业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冯根生告诉记者:市场经济从不承认论资排辈,别说儿子吃掉老子,就是孙子吃掉爷爷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一曲持续辉煌的青春乐章
冯根生的心态非常年轻。
72岁的他走路健步如飞,讲话声若洪钟,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了一颗年轻的心。与冯根生交流,各种现代语言与词汇他常常脱口而出,他告诉记者,只有这样的年轻心态,才能使他不断克服 困难,才能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和尊严,才能演奏一曲持续辉煌的青春乐章。
60岁那年,冯根生可以退休了。这时候,一个重大选择摆在他面前。一家国际跨国公司出100万美元安家费聘请冯根生担任经理人,并承诺安排其他一切事宜。如果选择了这份工作,对退休工资只有1400元的冯根生来说无疑是个好归宿。冯根生动心了,可是经过三天的考虑,他最终说,我不能去,我要对青春宝负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他把青春宝看作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那种感情实在难以割舍。结果可以退休的他,在各方的再三挽留下依然留在了青春宝。12年过去了,厂里每天最早到的,最晚走的,还是冯根生。在这里,他的生命已经和青春宝事业紧紧维系在一起。
1998年,青春宝子公司改制,实行“工者有其股”。冯根生作为经营者,必须持有2%的股份,折合成人民币是300万元。但他当时的收入根本买不起,这就引起了著名的“冯根生难题”。
冯根生的家人包括亲戚都反对他持300万元的股份,而同时,企业职工的眼睛却紧盯着冯根牛:当老总的不买,说明你对企业的前景没有信心,如果老总都对企业没有信心了,职工还怎么敢买?
冯根生最后一咬牙,个人出资30万元,贷款270万元买下300万元股份。冯根生说:“那时间我压力很大,因为连星期天都要向银行还600元利息。”
直到2002年7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冯根生、宗庆后、鲁冠球3人每人奖励300万元人民币,以表彰他们为杭州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300万,显然是政府对“冯根生难题”的有意回应。至此,许多关心冯根生命运的人终于为他松了一口气:“冯根生难题”终于解决了,他不用再为贷款发愁了!
就是在那次颁奖会上,三位获奖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起了今后的理想。冯根生说:我想退休,希望东家开恩让我休息。我想圆这个梦。即使这样,我还是愿意告诉各位,如果需要,我愿意当它的终身“保姆”。
冯根生告诉记者,他最大的遗憾是夕阳没有红。所谓夕阳红,就是60岁以后的时间是自己的,可以带孙子去逛公园,去旅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从60岁到72岁,冯根生仍然在为企业付出。说到这里,他问记者:“如果我60岁退休以后去搞民营企业的话,我是不是几个亿的资产都有了?”记者问他感到后悔吗,冯根生回答了四个字:“无怨无悔!”
冯根生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保持年轻的心态,不断自我提高,才能带动一个企业不断创新。只有小学文化的冯根生喜欢读书,善于学习新知识。他是全国首批执业药师、高级经济师、高级职业经理人,还是几个大学的客座教授。
冯根生特别喜欢读名人传记,从松下幸之助到李嘉诚,甚至是一些失败企业家的报道,他都喜欢看,并从中学习管理企业的经验。曾经有一个留学美国的经济学博士,自认带着先进的理念和学问来到青春宝,激情洋溢地为冯根生指点江山。这位洋博士言必称游戏规则,冯根生没有多言,听完淡淡问了一句:“到底什么才是‘游戏规则’呢?”博士闻言,面红语塞。冯根生对他说,“我在胡庆余堂学到的生意经有六条,第一戒欺,第二诚信,第三不得以次充好,第四不得以假乱真,第五童叟无欺,第六真不二价。这就是我理解的游戏规则。”经济学博士从此十分佩服小学毕业的冯根生。
一位殚精竭虑的国药传人
作为胡庆余堂的嫡传弟子,冯根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中药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满怀继承者的使命感。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中药奇才,在业界有“中药基辛格”的美称。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经出现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少数人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震动。谈起少数人对中药的质疑和一些人对中药科学性的怀疑,冯根生非常激动,他告诉记者,中药行业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讲究和谐之道,不是中药不科学,而是现代科学还没有完全认识中药。
他回忆起他的学徒时代,也就是1951年,社会上曾经有完全否定中药的论调,他的一些师兄也因为看不到中药的前途而改行。“那时流失了一大批中药人才,很可惜。”
冯根生说,中药行业是个非常脆弱的行业,建国以来可以说没有国家投资新建的中药厂,没有国家的重视,中药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GMP的要求是中药和西药一样,但GMP改造的投入巨大,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承担。
冯根生说:“对中药行业来说,可以说是后继无人。它真正的学问在整理炮制,这是我们国家的专利。现代化的设备好弄,中药的真正的传统工艺已经失掉了。像现在,高科技人才有的是,最苦的部门却没有人去。整理炮制是很苦很脏的,中性的、热性的、温性的、寒性的,都要认识,这是很难的。”在他看来,在这种后继无人的困境中,如果青春宝这面现代化中药旗帜不能高高飘扬的话,中国中药行业的损失将会很大。
尽管危机重重,困难万千,但青春宝在冯根生的带领下,已经彻底完成了现代化改造。许多到正大青春宝参观的外国同行都是瞪大了眼睛,他们认为中国中药发生的奇迹不可思议。日本一个生产制药设备的企业家说:“如果我们的设备能放到青春宝试用,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曾有一次,杭州动物园园长姚隆德找到冯根生,动物学家询问中药专家,大熊猫到底能不能服用“青春宝”?当时,冯根生肯定地点了点头,他说,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动物,青春宝都有效而没有副作用。从此,杭州动物园的大熊猫培培的食物中增添了捣碎的青春宝,每天两次,每次15片。年迈的培培的体重开始增加,毛色开始发亮,一不留神就成为了世界上最长寿的大熊猫之一,10万片青春宝帮它谱就了一曲生命传奇。谈到这件事情,冯根生问记者,你说中药科学吗?对中药怀有深厚感情的冯根生说,作为和谐之魂的中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2004年8月28日,温家宝到青春宝视察工作,无论是犹如公园的厂区,还是具备世界最先进中药提取设备的车间,都让总理眼前一亮,他说:“这么现代化的中药厂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了不起。你作出了很大贡献。”冯根生告诉总理:“我们已经扬眉吐气地走向了世界。”温总理很高兴,说:“我们需要扬眉吐气地走向世界!”
离开青春宝前,温家宝拉着冯根生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年纪不轻了,但是,中药是个特殊行业,事业需要,你还要干下去啊!”
为了青春宝青春常在,为了总理的嘱托,冯根生这位国企老“保姆”看来还要继续做下去。他热爱国药事业,他说,国药是值得人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熟悉当代国企改革历程的人,大概都会记得冯根生的名字。邓小平生前曾说过:“冯根生,我知道,做药的。”1988年评出的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中,目前仍然活跃于管理一线的,仅存两位:一位就是青春宝的冯根生,另一位是青岛双星的汪海。
1949年1月,14岁的冯根生进入胡庆余堂做了一名学徒工,成了胡庆余堂的最后一代传人。当学徒期间,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记住了千余个药名和药性,学会了所有中药炮制手段,共煎药12万余剂。
解放后,胡庆余堂转型为一家国有企业。1972年,国家把胡庆余堂位于杭州西郊桃源岭的一个简陋的制胶车间剥离出来,成立杭州中药二厂,身为车间主任的冯根生出任厂长。当时所谓的厂子其实只有一栋破厂房、几只铁锅、数眼土灶而已。冯根生第一次召集大家开会的时候,100多人只能站在一间破屋子里。当听到冯根生“十年内建成国内一流的中药厂”的豪言壮语时,大家顿时哄堂大笑。可就是在这样的“哄堂大笑”中起步,冯根生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将一个中药小作坊带成了全国中药业的领军者——中国青春宝集团。
冯根生告诉记者,青春宝的成功,得益于不断改革,不断向旧制度挑战,用甘当“出头鸟”的勇气和胆识为企业赢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中国保健品之父”、“中国中药之王”、“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已年逾古稀的青春宝“掌门人”冯根生身上,环绕着诸多光环和荣耀。回首这些荣誉,冯根生在庆幸自己趟过一次次风浪的同时,却是更多的感慨,“很多人说我是企业界的‘常青树’,他们看到我的外表很风光。实际上谁都不知道这‘常青树’的背后究竟流下过多少眼泪、汗水和心血。要成长为一棵‘常青树’,你要承受多少超过常人的负担、精神压力以及付出多少的努力拼搏。所以,‘常青树’讲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说到这里,冯根生回忆起了青春宝研制与投产时发生的故事。“1978年年底、1979年年初我们推出青春宝,效果确实明显,但是我们内部有人告状说我们是假处方,省卫生厅的一个处长说,我们现在的贫下中农吃得起青春宝吗?饭都吃不起,还吃你青春宝?你这个方向就错了,你应该搞感冒药。后来这个事情越闹越大,惊动了国家卫生部。卫生部的专家审查证明,我们的药是永乐皇帝的宫廷秘方,而且它的结构完全没动,效果非常明显。后来卫生厅总算批了。”
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当时冯根生的勇气与坚持,就不可能有造福人类的青春宝事业,也就不可能有青春宝这个28年长盛不衰的产品和品牌。
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故事
冯根生喜欢挑战,更喜欢在挑战中书写传奇。
冯根生喜欢思考问题,特别是在事业发展遇到阻力的时间,他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思路会更加清晰,他的智慧与勇气在青春宝合资改制以及兼并胡庆余堂中被人刮目相看。
冯根生告诉记者,有些国有企业在合资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而青春宝则创造了增值的合资奇迹。许多企业的合资方式是外资具有控股权,中方沦为为外方打工的小伙计,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冯根生几经思索,出手了一着妙棋:在杭州第二中药厂之上,成立一个青春宝集团公司,合资后作为国有企业的母公司,这样,就确保了合资后中方资产带来的利润仍可归拢到国家手中,既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机会,并保护了青春宝的品牌归国有集团公司所有。
经过多次谈判,杭州中药二厂最终和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功,成立了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合资时,中药二厂账面净资产只有4600万元,经冯根生力争,未上账的土地开发费、新产品开发费、绿化雕塑费等也一一进入了评估范围,结果评出了1.28亿。最终,正大集团收购其中60%股份,原有的以冯根生为代表的经营团队保持不变。就这样,基于对国有资产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原本以小抵大,以弱对强的合资,经冯根生妙手点化,国有资产不但没有流失,反倒增值近两倍。
就在青春宝飞速发展的同时,同在杭州的另一家国有制药企业胡庆余堂却步入困境,苦苦支撑。胡庆余堂是赫赫有名的百年药府,1874年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史上曾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青春宝集团的前身杭州中药二厂脱胎于胡庆余堂的一个郊区车间,所以,胡庆余堂是青春宝的“老子”。冯根生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胡庆余堂的店员,冯根生本人更是解放前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冯根生的大儿子冯鹤也在胡庆余堂工作,冯家和胡庆余堂四代结缘。
1996年杭州市政府要求胡庆余堂制药厂正式加入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公司。当时,胡庆余堂已亏得一塌糊涂,弄不好会让冯根生名誉扫地。但冯根生说:“风险大我清楚,可胡庆余堂不救回来是会丢中国民族药业脸面的,号称江南药王,结果关门倒灶,外人会笑掉牙齿,我怎睡得着吃得下?我对中药的感情是什么语言都形容不了的,为了这份感情我就是要拼一拼老命,还管自己什么名声?”
就这样,凭借对国药事业的执著,凭借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凭借一位国有企业家的斗志,1996年11月,62岁的冯根生走马上任,“儿子”正式兼并“老子”。
冯根生开出的药方是只有12个字:擦亮牌子,转换机制,理清摊子。短短5个月后,胡庆余堂止住了多年来的下滑势头。第二年便开始扭亏为盈,销售回笼达1亿元,创利税1100多万元。
继2000年“青春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后;2002年,“胡庆余堂”也获中国驰名商标。青春宝成了我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两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
“面对胡雪岩的塑像,我终于无愧了!”冯根生说。
在这次兼并中,针对胡庆余堂管理存在的混乱,针对“穷庙富方丈”的国企困境,冯根生曾经厉声呵斥:“富方丈,你跑不了!”这种声音到现在仍然令人尊重。
“儿子”吃掉“老子”的故事,现在更是已经成为一些商业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冯根生告诉记者:市场经济从不承认论资排辈,别说儿子吃掉老子,就是孙子吃掉爷爷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一曲持续辉煌的青春乐章
冯根生的心态非常年轻。
72岁的他走路健步如飞,讲话声若洪钟,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了一颗年轻的心。与冯根生交流,各种现代语言与词汇他常常脱口而出,他告诉记者,只有这样的年轻心态,才能使他不断克服 困难,才能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和尊严,才能演奏一曲持续辉煌的青春乐章。
60岁那年,冯根生可以退休了。这时候,一个重大选择摆在他面前。一家国际跨国公司出100万美元安家费聘请冯根生担任经理人,并承诺安排其他一切事宜。如果选择了这份工作,对退休工资只有1400元的冯根生来说无疑是个好归宿。冯根生动心了,可是经过三天的考虑,他最终说,我不能去,我要对青春宝负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他把青春宝看作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那种感情实在难以割舍。结果可以退休的他,在各方的再三挽留下依然留在了青春宝。12年过去了,厂里每天最早到的,最晚走的,还是冯根生。在这里,他的生命已经和青春宝事业紧紧维系在一起。
1998年,青春宝子公司改制,实行“工者有其股”。冯根生作为经营者,必须持有2%的股份,折合成人民币是300万元。但他当时的收入根本买不起,这就引起了著名的“冯根生难题”。
冯根生的家人包括亲戚都反对他持300万元的股份,而同时,企业职工的眼睛却紧盯着冯根牛:当老总的不买,说明你对企业的前景没有信心,如果老总都对企业没有信心了,职工还怎么敢买?
冯根生最后一咬牙,个人出资30万元,贷款270万元买下300万元股份。冯根生说:“那时间我压力很大,因为连星期天都要向银行还600元利息。”
直到2002年7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冯根生、宗庆后、鲁冠球3人每人奖励300万元人民币,以表彰他们为杭州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300万,显然是政府对“冯根生难题”的有意回应。至此,许多关心冯根生命运的人终于为他松了一口气:“冯根生难题”终于解决了,他不用再为贷款发愁了!
就是在那次颁奖会上,三位获奖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起了今后的理想。冯根生说:我想退休,希望东家开恩让我休息。我想圆这个梦。即使这样,我还是愿意告诉各位,如果需要,我愿意当它的终身“保姆”。
冯根生告诉记者,他最大的遗憾是夕阳没有红。所谓夕阳红,就是60岁以后的时间是自己的,可以带孙子去逛公园,去旅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从60岁到72岁,冯根生仍然在为企业付出。说到这里,他问记者:“如果我60岁退休以后去搞民营企业的话,我是不是几个亿的资产都有了?”记者问他感到后悔吗,冯根生回答了四个字:“无怨无悔!”
冯根生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保持年轻的心态,不断自我提高,才能带动一个企业不断创新。只有小学文化的冯根生喜欢读书,善于学习新知识。他是全国首批执业药师、高级经济师、高级职业经理人,还是几个大学的客座教授。
冯根生特别喜欢读名人传记,从松下幸之助到李嘉诚,甚至是一些失败企业家的报道,他都喜欢看,并从中学习管理企业的经验。曾经有一个留学美国的经济学博士,自认带着先进的理念和学问来到青春宝,激情洋溢地为冯根生指点江山。这位洋博士言必称游戏规则,冯根生没有多言,听完淡淡问了一句:“到底什么才是‘游戏规则’呢?”博士闻言,面红语塞。冯根生对他说,“我在胡庆余堂学到的生意经有六条,第一戒欺,第二诚信,第三不得以次充好,第四不得以假乱真,第五童叟无欺,第六真不二价。这就是我理解的游戏规则。”经济学博士从此十分佩服小学毕业的冯根生。
一位殚精竭虑的国药传人
作为胡庆余堂的嫡传弟子,冯根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中药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满怀继承者的使命感。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中药奇才,在业界有“中药基辛格”的美称。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经出现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少数人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震动。谈起少数人对中药的质疑和一些人对中药科学性的怀疑,冯根生非常激动,他告诉记者,中药行业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讲究和谐之道,不是中药不科学,而是现代科学还没有完全认识中药。
他回忆起他的学徒时代,也就是1951年,社会上曾经有完全否定中药的论调,他的一些师兄也因为看不到中药的前途而改行。“那时流失了一大批中药人才,很可惜。”
冯根生说,中药行业是个非常脆弱的行业,建国以来可以说没有国家投资新建的中药厂,没有国家的重视,中药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GMP的要求是中药和西药一样,但GMP改造的投入巨大,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承担。
冯根生说:“对中药行业来说,可以说是后继无人。它真正的学问在整理炮制,这是我们国家的专利。现代化的设备好弄,中药的真正的传统工艺已经失掉了。像现在,高科技人才有的是,最苦的部门却没有人去。整理炮制是很苦很脏的,中性的、热性的、温性的、寒性的,都要认识,这是很难的。”在他看来,在这种后继无人的困境中,如果青春宝这面现代化中药旗帜不能高高飘扬的话,中国中药行业的损失将会很大。
尽管危机重重,困难万千,但青春宝在冯根生的带领下,已经彻底完成了现代化改造。许多到正大青春宝参观的外国同行都是瞪大了眼睛,他们认为中国中药发生的奇迹不可思议。日本一个生产制药设备的企业家说:“如果我们的设备能放到青春宝试用,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曾有一次,杭州动物园园长姚隆德找到冯根生,动物学家询问中药专家,大熊猫到底能不能服用“青春宝”?当时,冯根生肯定地点了点头,他说,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动物,青春宝都有效而没有副作用。从此,杭州动物园的大熊猫培培的食物中增添了捣碎的青春宝,每天两次,每次15片。年迈的培培的体重开始增加,毛色开始发亮,一不留神就成为了世界上最长寿的大熊猫之一,10万片青春宝帮它谱就了一曲生命传奇。谈到这件事情,冯根生问记者,你说中药科学吗?对中药怀有深厚感情的冯根生说,作为和谐之魂的中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2004年8月28日,温家宝到青春宝视察工作,无论是犹如公园的厂区,还是具备世界最先进中药提取设备的车间,都让总理眼前一亮,他说:“这么现代化的中药厂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了不起。你作出了很大贡献。”冯根生告诉总理:“我们已经扬眉吐气地走向了世界。”温总理很高兴,说:“我们需要扬眉吐气地走向世界!”
离开青春宝前,温家宝拉着冯根生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年纪不轻了,但是,中药是个特殊行业,事业需要,你还要干下去啊!”
为了青春宝青春常在,为了总理的嘱托,冯根生这位国企老“保姆”看来还要继续做下去。他热爱国药事业,他说,国药是值得人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