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混凝士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根本,也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部分。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既要坚持与建筑工程实际需耍相结合的原则,还要严格把握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下面就围绕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做一详细分析。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的混泥土施工施工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面对在混泥土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每一个施工人员、技术人员都还需要多做研究,结合实践来解决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对混泥土行业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加速我国混泥土行业的发展。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施工缝
在以下的两种情况都需要用到施工缝技术:一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者是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持续进行,并且中间的间断时间需要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那么,就需要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方案的时候确定的;二是,由于该处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就需用到施工缝来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
1.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人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因相关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简等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该反复的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养护技术
近年来,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多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模式。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建筑工程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进行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难以达标的现象。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包括:a.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7d;拆模后挂两层麻袋严密覆盖,继续保温,同时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b.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h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h-12h内(实际时问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7昆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3d~4d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1.4建筑整体强度控制的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整體强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根本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国家及地区相关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试验方法等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试验、试配,从而达到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的目的。在施工配料中如果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现象发生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砂石的含水率可能会与设计的配合比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在混凝土现场施工环节,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强度检验,一旦发现水泥、砂、石的配级难以达到标准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于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1.5建筑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2加强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
2.1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沿袭或借鉴的部分较多,自主创新与研究程度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国内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建筑技术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都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创新与研究,力争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都由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长期施工技术应用的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合理化建议,并且不断地在工作中寻求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2.2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面开展之前,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对于每一环节的施工节点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的对象主要为工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完全掌握建筑工程工程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并且结合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施工人员素质、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体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于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促进,也是工程建设方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先决条件。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对于混凝土施工作业重视程度的提升,适时加强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提高其施工技术,对于促进建筑的整体进度和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引起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各级建筑管部门的重要,并且坚强监管。
参考文献:
[1]张瑛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探究[期刊论文]《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3期
[2]李添浅谈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27期
[3]刘裕东探讨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9期
[4]段国建论述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3期
[5]江明杰浅析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2期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的混泥土施工施工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面对在混泥土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每一个施工人员、技术人员都还需要多做研究,结合实践来解决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对混泥土行业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加速我国混泥土行业的发展。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施工缝
在以下的两种情况都需要用到施工缝技术:一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者是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持续进行,并且中间的间断时间需要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那么,就需要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方案的时候确定的;二是,由于该处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就需用到施工缝来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
1.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人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因相关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简等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该反复的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养护技术
近年来,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多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模式。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建筑工程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进行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难以达标的现象。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包括:a.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7d;拆模后挂两层麻袋严密覆盖,继续保温,同时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b.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h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h-12h内(实际时问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7昆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3d~4d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1.4建筑整体强度控制的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整體强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根本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国家及地区相关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试验方法等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试验、试配,从而达到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的目的。在施工配料中如果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现象发生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砂石的含水率可能会与设计的配合比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在混凝土现场施工环节,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强度检验,一旦发现水泥、砂、石的配级难以达到标准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于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1.5建筑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2加强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
2.1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沿袭或借鉴的部分较多,自主创新与研究程度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国内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建筑技术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都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创新与研究,力争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都由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长期施工技术应用的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合理化建议,并且不断地在工作中寻求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2.2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面开展之前,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对于每一环节的施工节点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的对象主要为工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完全掌握建筑工程工程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并且结合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施工人员素质、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体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于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促进,也是工程建设方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先决条件。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对于混凝土施工作业重视程度的提升,适时加强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提高其施工技术,对于促进建筑的整体进度和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引起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各级建筑管部门的重要,并且坚强监管。
参考文献:
[1]张瑛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探究[期刊论文]《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3期
[2]李添浅谈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27期
[3]刘裕东探讨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9期
[4]段国建论述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3期
[5]江明杰浅析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