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将我院1959~1979年收治的1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如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我院1959~1979年收治的1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如下:
其他文献
毕某,男,23岁,农民。1975年住院,诊为柯兴氏综合征。作肾上腺次全切除术(一侧全切、一侧切90%),病理诊断为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术前X线片示蝶鞍不扩大。术后日服泼尼松20mg,3月后,体重下降,稍感乏力,皮肤渐发黑。于1979年9月第二次住院。体检:全身皮肤呈黑褐色,以面部、两耳轮、口唇、四肢伸侧及会阴部明显,两侧颊粘膜有色素沉着斑。住院后停服泼尼松一周,测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为7.9mg
阅读了你刊1981年第20卷第6期第323页“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一文后,提出以下三点不同看法与作者商榷。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尚不很清楚,近年来人们怀疑有免疫反应的参与并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我们对38例出血热患者血清补体第一组分(C1)激活的情况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C1激活程度与病型和临床经过密切相关。现已证实,C1一旦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各组分即以连锁方式参与反应,导致该途径的激活。本文试图通过38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结果来初步探讨补体经典途径激活在出血热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yclic Neutropenia简称CN)多见于儿童,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部分病例有家族遗传性特点[Br J Haematol 27:47,1974]。Leale报告1例周期性发生的疖肿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来[JAMA,54:1854,1910],国外文献屡有本病之报道,而国内至今尚无本病之报告。现将我院一例报告如下。
自1975年以来,我们在海南岛进行的抗性调查和青蒿抗疟治疗研究中,曾比较多种有抗疟作用的单药或复方的临床疗效,在肯定我国研制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对抗氯喹恶性疟具有良好疗效的基础上,为了克服青蒿素存在着的复燃的缺点以及简化用药方案,并吸取国外抗氯喹恶性疟治疗研究的经验,于1977年提出了以低剂量青蒿素伍用周效磺胺、乙氨嘧啶、伯喹一天疗法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愈效果。1978年又把一天疗法改进为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功能严重损害,以至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称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不仅见于内科疾患,也可见于外科、小儿科和妇产科疾患。因而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呼吸衰竭的正确处理带有更普遍的意义。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与机体的免疫、凝血、纤溶和激肽等系统都有密切的联系。近年来,许多研究的结果均提示凝血过程变化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活动程度相平行。为了观察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凝血机理的变化,本文分别测定了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凝血象。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现将我院收治并经尸解证实为纵隔平滑肌肉瘤一例报告如下。
近来,国外文献[ExcerptaMedica(InternMed)42∶255,1980]报告氯丙嗪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有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作用。我们自1981年1至3月试用5~10mg氯丙嗪肌内注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13例,共17例次,取得显著效果,特简要报告如下。
伴有甲状腺肿的自家免疫性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或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各种甲状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此病并非罕见,临床有多种不典型类型,不易及早诊断。本文通过42例分析,企图找出不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以利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