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拧紧力矩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螺纹连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也是汽车底盘中最为常见的连接方式之一。目前设计螺纹连接拧紧力矩的公式多采用经验系数,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依据实际螺纹副系数建立拧紧力矩的设计方法,则能有效提高理论计算精度,并可以将此方法适用于解决汽车底盘螺纹连接力矩衰减的问题。
  Abstract: Threaded connection is a kind of widely used removable fixed connection,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liable connection,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and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nnection methods in automobile chassis. At present, empirical coefficient is often used to design the tightening torque of threaded connection, which has some limitations. If the design method of tightening torqu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ctual screw pair coefficient,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ccuracy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orque attenuation of automobile chassis thread connection.
  关键词: 螺纹;拧紧力矩;力矩衰减
  Key words: screw thread;tightening torque;torque attenuation
   中图分类号:U4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9-0013-03
  0  引言
  螺纹连接是目前汽车底盘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可拆式连接方式之一,为确保螺纹连接体的可靠,并使其能正常实现使用功能,必须保证螺纹连接达到初始的预紧力,而预紧力的大小则是直接由拧紧力矩或回转角度来决定。目前汽车底盘中常用的力矩拧紧方法有扭矩法和转角法,转角法是将螺栓与螺母的相对回转角度作为指标进行初始预紧力的控制方法,多半是塑性区的紧固,因塑性区回转角度误差对预紧力的离散度影响较小,所以此方法能实现较高精度预紧力的紧固,但由于螺纹及螺栓杆部发生了塑性变形,所以紧固件的重复使用次数一般限定在3次以内,且装配中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转角力矩设备。所以目前普遍应用的力矩拧紧方法还是扭矩法,故本文主要讨论按扭矩法正向设计拧紧力矩的方法及实际应用,同时此方法也适用于超弹性装配及塑性区的扭矩设计。
  1  扭矩设计步骤
  扭矩法是利用力矩值与预紧力的线性关系进行控制的方法,拧紧时,由于紧固力矩90%左右被螺纹和螺栓支承面的摩擦力矩所消耗,所以初始预紧力的离散度受摩擦力矩的离散度影响较大。扭矩的设计流程见图1。
  摩擦力矩的离散度是由螺纹及支承面之间摩擦系数的离散度决定,为使计算准确,螺纹及支承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必须实测。实测支承面之间的摩擦系数uw,螺纹副摩擦系数us,实测数据至少20组。
  1.1 统计出样本最小摩擦系数usmin、uwmin及最大摩擦系数usmax、uwmax
  1.2 实测或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连接位置的径向X、Y方向的最大受力Fx、Fy及轴向Z方向的最大受力Fz
  1.3 计算当下选用的紧固件可承受的最大预紧力F
  弹性装配:F=(0.8~0.9)×Fp(6)
  塑性区超弹性装配:F=σy×As(7)
  式中,Fp为紧固件的保证载荷(N);σy为紧固件材料的屈服应力(MPa);As为螺紋公称应力截面积(mm2),As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为紧固件公称直径(mm);α′为螺纹牙侧角,一般为30°。
  1.4 以最小摩擦系数usmin、uwmin计算其可承受的最大拧紧力矩Mmax
  弹性装配:Mmax=Kmin×F×d/1000(9)
  塑性区超弹性装配:
  式中,d为紧固件公称直径(mm);P为紧固件螺距(mm);dA为螺纹公称应力截面积的等效直径(mm),dA的计算公式为:
  最小扭矩系数Kmin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2为螺纹中径(mm),d2=d-3/8×P×cotα′;DW为支承面摩擦扭矩的等效直径(mm),;dw为支承面接触面外径(mm);dh为支承面接触面内径(mm)。
  1.5 以最大拧紧力矩Mmax计算连接位置支承面的最小摩擦力fmin   fmin的计算公式如下:
  1.6 计算紧固可靠时支承面所需的最大摩擦力f′
  f′为实测或仿真计算求得的最大径向力Fx、Fy的合力,即:
  1.7 计算轴向所需最小预紧力Fmin
  2  结果及应用
  根据上述方法对某车型在比利时路面强化测试中出现的底盘力矩衰减问题进行了分析。
  2.1 试验中底盘力矩衰减问题
  从表1中可以看出,底盘部分位置出现了较大的力矩衰减,这也直接导致了接下来的底盘异响问题。最大的衰减率达到了20%。
  2.2 分析紧固位置的摩擦系数
  按实际的装配情况试验测试支撑面及螺纹摩擦系数,各测得20个数據,数据见表2。
  按公式(1)~(4)可计算得到支承面及螺纹摩擦系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2.3 计算扭矩
  因为此实例中无法准确获得各紧固位置实际工况中最大的受力情况,故通过对标同级别车辆紧固件的使用情况,即大多采用M12*1.25 10.9级螺栓,与此车型选用的螺栓规格及机械性能等级相同,故假定此车型螺栓选型合理,则通过计算将螺栓的紧固效能发挥到最大,即按螺栓可承受的最大力矩去实施验证防松效果。
  根据力矩的衰减程度及装配位置的关键性,确定扭矩法是采用弹性装配还是非弹性装配,对于非弹性装配位置,紧固件可重复使用次数必须限定在3次以内。按公式(9)或公式(10)计算紧固件发挥最大效能时的紧固力矩,调整后力矩见表3。
  2.4 装配位置压溃力试验核算
  图2为汽车底盘常用的衬套装配结构示意图,衬套总成包含衬套内套管、衬套橡胶体、衬套外套管,衬套总成靠螺栓装配于开档支架中,所以在此实例中,当拧紧力矩增加,衬套内套管上的轴向预紧力相应增加,为保证增加的预紧力不致于使衬套内套管被压溃,需进行压溃力试验进行核算。
  压溃力试验即是按公式(6)或公式(7)所计算的最大预紧力F对衬套内套管进行轴向力加载试验,试验前需测得衬测套管的高度值L,然后缓慢加载,至1/2F处时读取套管的压缩量S1,继续加载力至F,然后保压10秒,随后卸载力,在卸载至1/2F处时读取衬套内套管的压缩量S2,被压溃率即为:(S2-S1)/L,一般要求≤0.4%。当结果值>0.4%时,可考虑增加套管壁厚来提高套管的抗压溃能力。表4中后减衬套3#样品的压溃率为0.41%,不满足要求,所以在提高预紧力的同时,需将套管壁厚同时增加,否则会因套管永久变形量增加,反倒使力矩衰减更快。
  2.5 试验验证
  按调整后的力矩值重新紧固,对于左右对称的紧固位置,左侧实施定义力矩名义值,右侧实施定义力矩下限值,以判定实际力矩在下限值时,是否会影响到紧固效果。对于非左右对称的紧固位置,则按定义力矩名义值来紧固。表5为各紧固位置试验验证前的实施力矩及300km比利时路面强化试验后的实测力矩值。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力矩调整后的改善效果明显,出现力矩衰减的位置数量明显减少,且最大的衰减率也是在5%以内,结果可接受。
  3  结束语
  目前的很多文献中介绍的计算力矩的方法往往是以经验系数计算,其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通过讨论以实际的摩擦系数、实际的紧固位置节点力来计算螺栓拧紧力矩的理论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于受限于仿真经验或试验条件而无法准确获得紧固位置节点力的情况,可通过发挥紧固螺栓的最大效能来验证紧固力矩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张振华.螺栓拧紧力矩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讨论[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
  [3]GB/T 16823.2-1997,螺纹紧固件紧固通则[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论述了BIM技术对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作用,以期对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太原市西山煤田山西组地质勘探历程较早,但煤层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投产的煤层气井不断增加,但整体产气量并不理想。西山煤田山西组2煤顶板、3煤顶板和1煤底板分别发育有3层震积岩,为查明震积岩特征及其煤系气勘探开发意义,开展了露头系统观测和室内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山西组共识别出同沉积断裂层、震积角砾岩、阶梯状小断层、震褶岩、液化均一层、球枕状构造、泄水构造、生物逃逸构造等8种震积构造,3层震积岩具有不同的垂向序列;②早二叠世晚期频发的地震事件对泥炭沼泽演化具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破坏了地壳沉降速率和
我国华北地区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浅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部分地区存在资源枯竭的现象。资源枯竭型矿井对“三下一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为了合理利用我国华北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田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与研究,利用遥感解译技术手段和煤层底板突水系数法基本摸清了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等5个省的“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分布特征。圈定“三下”压覆面积21819.27 km2,估算“三下”煤炭资源量约474.15亿t,占资源总量的12.10%。其中,建筑物下煤
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研究地表沉陷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对防治采空区地表建筑物变形破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准确描述因开采引起的地表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基于变异函数理论,建立动态预计模型,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合概率积分法相关理论知识推导出地表下沉时间,将其代入变异函数的变程中,为使模型描述地表点随时间变化的下沉量、下沉速度、下沉加速度符合地表下沉规律,对变异函数模型取不同的指数,并结合4个矿区下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模型分子指数H=4时,该模型预计
采空区地表动态沉降预测是当前开采沉陷领域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沉陷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煤矿开采引起地表沉陷变形规律的系统分析,认为采空区地表沉降是一个先加速后减速的S型沉降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始沉降、剧烈沉降和衰退沉降3个阶段。总结得出理想的采空区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应具有能较好拟合地表沉降时间关系的沉降曲线,沉降速度和加速度应符合地表沉陷物理过程的基本特征。将用于描述增长信息随时间变化的Usher数学模型引入到采空区地表动态沉降预测中。通过对模型
常村煤矿井田范围内铁路专用线下压煤量达3500万t,在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还要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因此开展开采动态沉陷预测尤为重要。为准确预计该井田采动地表移动变形的动态过程,实施合理的地表抗采动措施对工作面开采方案实施优化,引入Weibull时间函数,通过理论计算与软件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该函数在下沉量、下沉速度、下沉加速度方面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常村煤矿的实测地表下沉量一致,表明该函数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完备性;在对常村煤矿地表动态沉陷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11个监
我国西部侏罗系煤田煤层顶板含水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富水性差异大,使得导水裂隙带波及含水层深度不同时,工作面涌水量不同,水害威胁程度各不相同。为科学描述垂向不同深度含水层富水性对涌水的影响,将含水层简化为多层层状结构,由此概化出含水层空间富水结构表达模型。以彬长矿区亭南煤矿煤层顶板洛河组含水层为例,提出影响含水层空间富水性差异的含水系统、流动系统和地质构造3个方面,确定出含水层厚度、冲洗液消耗量、岩心采取率、中粗砂岩占比、地层埋深、水化学矿化度、褶皱构造7个主控因素,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主控因素对富水
煤中的矿物质是燃煤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其种类繁多,在燃煤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极其复杂,理清其迁变规律,对燃煤排放控制极为重要。燃煤过程中矿物的热转化涉及蒸发、破碎、分解、融合及凝并等过程,不同矿物会发生不同的反应与转化,最终分布去向可概括为:炉渣、底灰、飞灰和燃烧废气悬浮微颗粒等。燃煤过程矿物质所表现出的性质和行为,主要与煤中矿物质的地质特征和燃煤工艺条件2个因素有关,其中温度和气氛是主控因素。目前对矿物质热演化行为的原生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较为薄弱,具体为煤中矿物质的天然与燃煤过程的富集分异机理、煤中
基于传感器的智能矿石干选技术在煤炭领域备受关注,其节能、无水、智能、高精度和易使用等优点在井下排矸、选厂预富集和矸石再选等环节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具有降低成本、节能降耗的优势。为探索深度学习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煤料智能干选过程中的分类精度和应用潜力,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多产品煤料图像分类方法。在获取低灰煤、中低灰煤、高灰煤和矸石4类产品无烟煤图像的基础上,采用位置变换操作对煤粒图像集进行数据增强,为
摘要: 316L不锈钢管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表面光洁度高,因此316L不锈钢管在很多液压管道和传输管道应用较广。同时与原有碳钢产品就存在异种钢焊接,由于的两种材料差异、出现焊接接头软化、焊接的质量不稳定,通过母材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焊接性能的分析,提出可靠焊接方法和工艺措施。  Abstract: 316L stainless steel pipe because of its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