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文教学中词汇教学尤为重要。针对当下不重视词汇教学的现状,在古文教学中找到词汇教学的位置,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应抓住词语的本义、语境义、言外义等方面,提升古文教学质量,确立词汇教学地位。
关键词:词汇教学 古文教学 结合措施
古典文学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流芳千古,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在新课程背景的要求下,古典文章大量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如何教好古文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和构成要素,是指一种语言中所运用的词。词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脱离了词汇的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实践无法进行。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词汇教学并没有明确其地位,导致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忽视词汇教学,而重视整体感知教学,如今的词汇教学处在极其尴尬的地位。
由于古典文章由基本的古代汉语词汇构成,古文教学有别于现代文教学,且教学难度大。古文教学的特殊性与词汇教学的基础性,两者的结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笔者将从两者的关系、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及兩者结合的具体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文教学与词汇教学的关系
(一)词汇教学从属于古文教学
王力先生说过:“词汇是处在差不多不断变化之中,有些词,古代常用,现在变得根本不用了,有些古今意义或者完全不同,或者大同小异,读古书时,一不留神,就会指鹿为马,误解了词义。因此学习古代汉语,重点必须放在词汇上。”[1]可见词汇是古代语言的基础。古典文章由基本的词汇构成,教师在教古文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词汇教学为基础。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基点,在教学过程中以作者简介、基本字词、古文大意、作者情感等方面为教学内容。教会学生理解古文里的基本字词就是最基本的词汇教学。所以在古文课堂的具体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古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词汇教学具有附属地位,从属与古文教学。
(二)词汇教学具有相对独立性
词汇教学从狭义方面来说是针对具体词汇进行的教学,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学的对象是具体的词汇。从广义上来说,由于有对词汇进行专门研究的一门学问,我们称之为词汇学,词汇教学的对象是词汇学,词汇学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丰富的词汇知识,在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中,有专门的词汇教学课程,因此词汇教学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词汇教学既具有从属地位,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而词汇教学服务于语文知识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汉语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不应该孤立地教词汇。古文中有大量凝练、经典的词汇,所以古文教学与词汇教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古文教学中找到词汇教学的一片天地,课堂上实现两者的共生,是中学语文教学重点研究的方向。
二.古诗词教学与词汇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一)提升古文教学质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因古代汉语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的差异性,古文教学难度较大,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而当今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选择教学内容视野狭窄,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造成古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忽视词汇教学,而过度剖析情感是根本原因。由于古诗词与词汇的联系的紧密性,教师无意识地忽视词汇教学,造成学生词汇知识贫乏,学生在阅读古典文章时显得尤为吃力,对古文也就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就造成了古诗词教学质量不高。以词汇教学为突破口,在古文教学中,既不忽视基本的字形字义等基本词汇知识教学,又涉及词汇学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可以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讲授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技巧,教师讲授古文的专业技能得以提高,词汇教学质量自然得以提升。
(二)确立词汇教学地位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虽然对词汇教学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词汇教学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密不可分,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一部分。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在字音词义方面有所涉及,词汇学的知识基本不出现在课堂上,词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正处于边缘的地位。由于古文与词汇联系的紧密性,词汇教学在古文教学中更容易找到生存的土壤,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著名语言学家Wlikins说过:“没有语法,表达很少;没有词汇,则无法表达。”[3]当下学生阅读能力低下,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主要原因还是不懂基本词汇,阅读无法进行,口语表达较为吃力,趣味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在古文课堂上穿插讲授词汇学相关知识,理解词汇的本义、情景义、言外义等方面的知识,对重点词汇追根溯源,掌握专业且有效的词汇学知识,使学生喜欢学习经典古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得以提升。古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词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自然得以确立。
三.古文教学与词汇教学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学习词语的本义,理解古文内容
词的本义是指词汇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为证的最早意义,是指词汇的本来意义。在古文中很多词涉及词的本义,理解词的本义,有助于掌握诗歌的整体内容。如在讲到《归园田居》时,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是悠然现南山,而不是悠然看南山?在《说文》中,看:从手下目是会意字,本义强调看的动作仔细。《说文》中,见:视也,从目儿。本义指看的动作随意,具有忽然性。追根溯源,通过对本义的学习,一个“见”字可以想象出诗人在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情,有助于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又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左佩刀,右配容臭。烨然若神人。”有很多学生会不理解,什么是容臭。在学习中,老师可能只会讲解这是通假字。在《说文》中,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臭本义是指闻气味,气味的意思,所以这里不难理解容臭是指香囊,后来臭指难闻的气味,本义假借“嗅”字,这样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更加难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抓住词语的语境义,领悟古文内容
词义主要包括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的主要是引申义和比喻义。而处在文章作品中的词语,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加上作者的个人经验,词语还具有语境义。有学者指出:“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在词的词典义的基础之上,将其灵活恰切地转换为词的语境义。”[4]抓住词语的语境义,有利于抓住古文的精髓。如在讲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萬籁有声”学生在理解“借”字的意思时,会理解成“借阅”的意思,老师应及时引导,归有光是书香门第,一般用不着借书,这里理解为“堆叠”更为恰当,也能了解到归有光喜爱读书并读书万卷。再如王维的《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古人注解中把“平”解释为“沉沉”,但是“平”并无这个义项;这只是它的语境义,意思是暮云低到与地面一样低了,齐平了。抓住了 “平”的这个语境义,诗的形象和主旨就更容易凸显出来,就古文而言,重点学习词语的语境义比抓住词语的词典义更为重要,学生理解也更为容易。
(三)了解词语的言外义,把握古文内容
言外义是作者并未直言,而读者读过后却可以领悟到的意思。言外义在字里行间的“行间”,作者虽未尝言传,词句中却有暗示,引导读者去想象所留空白,达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习元稹的《行宫》时,“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更深层意思却难把握,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字的言外义,一个“在”字说明宫里只剩下“白头宫女”,突出了现今行宫之内的寂寞冷清,又暗示出昔日行宫的繁华已一去不复返,“白头宫女”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见证人,从这里可以体悟到诗中抚今追昔的深层意蕴。又如杜甫的《春望》中的“城春草木深。”“深”字不简单指草木的生长,而说明国家动乱,很少有人经过,暗示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现状。可见,要抓住词义,不只局限于词典义,还要抓住言外之意,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古文主旨。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维友.英语词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寇真林.谈谈文言词语的词典义和语境义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1996,(9).
(作者介绍:李鹏鹏,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关键词:词汇教学 古文教学 结合措施
古典文学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流芳千古,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在新课程背景的要求下,古典文章大量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如何教好古文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和构成要素,是指一种语言中所运用的词。词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脱离了词汇的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实践无法进行。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词汇教学并没有明确其地位,导致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忽视词汇教学,而重视整体感知教学,如今的词汇教学处在极其尴尬的地位。
由于古典文章由基本的古代汉语词汇构成,古文教学有别于现代文教学,且教学难度大。古文教学的特殊性与词汇教学的基础性,两者的结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笔者将从两者的关系、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及兩者结合的具体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文教学与词汇教学的关系
(一)词汇教学从属于古文教学
王力先生说过:“词汇是处在差不多不断变化之中,有些词,古代常用,现在变得根本不用了,有些古今意义或者完全不同,或者大同小异,读古书时,一不留神,就会指鹿为马,误解了词义。因此学习古代汉语,重点必须放在词汇上。”[1]可见词汇是古代语言的基础。古典文章由基本的词汇构成,教师在教古文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词汇教学为基础。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基点,在教学过程中以作者简介、基本字词、古文大意、作者情感等方面为教学内容。教会学生理解古文里的基本字词就是最基本的词汇教学。所以在古文课堂的具体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古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词汇教学具有附属地位,从属与古文教学。
(二)词汇教学具有相对独立性
词汇教学从狭义方面来说是针对具体词汇进行的教学,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学的对象是具体的词汇。从广义上来说,由于有对词汇进行专门研究的一门学问,我们称之为词汇学,词汇教学的对象是词汇学,词汇学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丰富的词汇知识,在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中,有专门的词汇教学课程,因此词汇教学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词汇教学既具有从属地位,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而词汇教学服务于语文知识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汉语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不应该孤立地教词汇。古文中有大量凝练、经典的词汇,所以古文教学与词汇教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古文教学中找到词汇教学的一片天地,课堂上实现两者的共生,是中学语文教学重点研究的方向。
二.古诗词教学与词汇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一)提升古文教学质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因古代汉语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的差异性,古文教学难度较大,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而当今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选择教学内容视野狭窄,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造成古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忽视词汇教学,而过度剖析情感是根本原因。由于古诗词与词汇的联系的紧密性,教师无意识地忽视词汇教学,造成学生词汇知识贫乏,学生在阅读古典文章时显得尤为吃力,对古文也就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就造成了古诗词教学质量不高。以词汇教学为突破口,在古文教学中,既不忽视基本的字形字义等基本词汇知识教学,又涉及词汇学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可以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讲授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技巧,教师讲授古文的专业技能得以提高,词汇教学质量自然得以提升。
(二)确立词汇教学地位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虽然对词汇教学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词汇教学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密不可分,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一部分。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在字音词义方面有所涉及,词汇学的知识基本不出现在课堂上,词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正处于边缘的地位。由于古文与词汇联系的紧密性,词汇教学在古文教学中更容易找到生存的土壤,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著名语言学家Wlikins说过:“没有语法,表达很少;没有词汇,则无法表达。”[3]当下学生阅读能力低下,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主要原因还是不懂基本词汇,阅读无法进行,口语表达较为吃力,趣味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在古文课堂上穿插讲授词汇学相关知识,理解词汇的本义、情景义、言外义等方面的知识,对重点词汇追根溯源,掌握专业且有效的词汇学知识,使学生喜欢学习经典古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得以提升。古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词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自然得以确立。
三.古文教学与词汇教学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学习词语的本义,理解古文内容
词的本义是指词汇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为证的最早意义,是指词汇的本来意义。在古文中很多词涉及词的本义,理解词的本义,有助于掌握诗歌的整体内容。如在讲到《归园田居》时,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是悠然现南山,而不是悠然看南山?在《说文》中,看:从手下目是会意字,本义强调看的动作仔细。《说文》中,见:视也,从目儿。本义指看的动作随意,具有忽然性。追根溯源,通过对本义的学习,一个“见”字可以想象出诗人在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情,有助于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又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左佩刀,右配容臭。烨然若神人。”有很多学生会不理解,什么是容臭。在学习中,老师可能只会讲解这是通假字。在《说文》中,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臭本义是指闻气味,气味的意思,所以这里不难理解容臭是指香囊,后来臭指难闻的气味,本义假借“嗅”字,这样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更加难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抓住词语的语境义,领悟古文内容
词义主要包括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的主要是引申义和比喻义。而处在文章作品中的词语,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加上作者的个人经验,词语还具有语境义。有学者指出:“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在词的词典义的基础之上,将其灵活恰切地转换为词的语境义。”[4]抓住词语的语境义,有利于抓住古文的精髓。如在讲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萬籁有声”学生在理解“借”字的意思时,会理解成“借阅”的意思,老师应及时引导,归有光是书香门第,一般用不着借书,这里理解为“堆叠”更为恰当,也能了解到归有光喜爱读书并读书万卷。再如王维的《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古人注解中把“平”解释为“沉沉”,但是“平”并无这个义项;这只是它的语境义,意思是暮云低到与地面一样低了,齐平了。抓住了 “平”的这个语境义,诗的形象和主旨就更容易凸显出来,就古文而言,重点学习词语的语境义比抓住词语的词典义更为重要,学生理解也更为容易。
(三)了解词语的言外义,把握古文内容
言外义是作者并未直言,而读者读过后却可以领悟到的意思。言外义在字里行间的“行间”,作者虽未尝言传,词句中却有暗示,引导读者去想象所留空白,达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习元稹的《行宫》时,“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更深层意思却难把握,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字的言外义,一个“在”字说明宫里只剩下“白头宫女”,突出了现今行宫之内的寂寞冷清,又暗示出昔日行宫的繁华已一去不复返,“白头宫女”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见证人,从这里可以体悟到诗中抚今追昔的深层意蕴。又如杜甫的《春望》中的“城春草木深。”“深”字不简单指草木的生长,而说明国家动乱,很少有人经过,暗示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现状。可见,要抓住词义,不只局限于词典义,还要抓住言外之意,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古文主旨。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维友.英语词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寇真林.谈谈文言词语的词典义和语境义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1996,(9).
(作者介绍:李鹏鹏,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