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旭东:让继母有“公房钱”

来源 :现代妇女·爱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y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杜旭东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和父亲对她这样好,可她居然背着父亲攒“私房钱”!她叫吴新菊,是他的继母。
   嫁到他们家时,那年父亲73岁,继母57岁。他的姐姐和弟弟都恨恨地说:“我们是不会接受她的。”他耐心地做姐弟们的工作,当着姐弟们的面一口一个“妈”地叫,见兄长这样,他们也就不再有什么好说的了。
   继母偷偷攒私房钱是2008年被父亲发现的。一天,父亲在衣柜里找衣服,无意中摸到老伴棉袄里有一个硬硬的东西,取出来一看,竟是吴新菊名下的一张存单。老人震惊不已:她背着我攒私房钱,看来她对我是有二心啊!老人很快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杜旭东。
   自己的隐私被曝光,吴新菊无地自容。那天,她流着泪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毕竟两人一起生活了8年多,老人舍不得吴新菊离去,却又不好开口。杜旭东迅速赶回家,他让继母先留下来。
   其实杜旭东早在回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想,继母面相和善,心地纯良,她攒私房钱恐怕不那么简单。在继母放下东西坐下来后,他委婉地问:“妈,是不是我们对你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要是我们做得不好,您直接说出来好了。”
   一句话,说得吴新菊眼泪滴答滴答直往下掉,她明白了杜旭东话里的含义,便说出了自己想攒点私房钱的前因后果。
   原来,2007年春,两位老人居住的小区有个老先生病故,随之老先生的后老伴被继子们赶出了家门。所谓同病相怜,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吴新菊的心。她想,老头子比自己大16岁,如果哪一天他先走了,自己会不会和这位老太太的处境一样凄惨!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靠着在街头炸油条为生,母子3人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一刻,买一套房子的想法强烈地占据着她的心头……
   其实,为了积攒这些钱,吴新菊几乎是在苛待自己。
   老头子每月不多的退休金都花在了日常开支和人情往来上。继子、继女和自己的孩子给的零花钱,吴新菊从来不敢随便花上哪怕一分钱。不说一年到头不为自己添置衣服和鞋子,即使杜旭东给她买的黑芝麻粉、核桃粉等老年滋补品,她也总是拿到商店悄悄换成钱……
   就这样一年多,她总算攒下了1万多元钱,这笔钱交给谁保管她都不放心,便办了一张存单,悄悄缝在一件旧棉袄里。她想,再过个两三年,手头有了三四万元的积蓄,就可以在任丘买一套二手的一居室了。
   继母的话让杜旭东彻底震撼了:是呀,人到老年,最怕的就是老无所依。
   次日,杜旭东将姐姐和两个弟弟,以及继母那边的孩子都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家庭扩大会议”,他动情地说:“人上了年纪,最怕居无定所,晚景凄凉。我有个提议,咱们两边的儿女共同出资,为妈妈成立一个‘健康养老基金’。”他的话音一落,大家便一致响应。
   杜旭东特意给继母办了一个存折,每月按时往上存1000元。其他人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每月出100元或50元不等。
   当吴新菊拿到第一个月的钱时,眼含热泪地笑着说:“我从偷偷摸摸攒私房钱,到如今光明正大有了‘公房钱’,得感激孩子们特别是旭东的一分孝心。”
   201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伦理学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活动中,杜旭东高票当选。设立“健康养老基金”,让继母有“公房钱”,向人彰显出的是一种弘扬传统美德的高尚情怀。■
  (责编 子衿)
其他文献
期刊
海霞与罗永章相识于1999年10月。那是一个星期天上午,海霞去同事敬一丹家串门,当海霞走进客厅时,她看到沙发上坐着一位气宇轩昂、文质彬彬的陌生男子。他看上去30多岁,双目炯炯有神,一头浓黑的寸发,显得很精神。   敬一丹热情地为海霞介绍:“他叫罗永章,是我丈夫的朋友,刚从美国回来,现在山东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   此后,罗永章频繁地来北京出差,每次都要从烟台给海霞带来没有污染的无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2016年第一批12个退出贫困县之一.2015年末,巍山县有2个贫困乡、2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516户、19423人,贫困发
期刊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政监督制约机制 ,已经成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 ,我们就目前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上存在的
期刊
今年以来,由于持续低温天气影响,江苏省宝应县小麦收割期较往年推迟一周左右,加之小麦开秤以来,各种有无收购资格的、地区内外的小麦收购者都积极参与夏粮收购,造成小麦收购
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在脱贫攻坚中,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全县产业发展体系,制定产业扶贫扶持政策,结合贫困户实际采取五项措施保收、增收,多渠
期刊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