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莱阳265200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更便于渗透德育。语文的“语”是汉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文”是汉族文字,是文学。“语文”这一概念本身就有极其鲜明的民族色彩,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感情。汉字是最独特、最美丽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汉字都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专家们精心筛选的,文质兼美,可以说是各类文体的典范。每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文章涉及的人物、事件,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观点等等,都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重点应该是美德教育,通过阅读、分析、写作等一系列的语文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美”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从生动的事例中感悟人性美德的崇高,进而逐步沉淀为美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美德教育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做法。
1.制订目标和计划
认真钻研教材,从文本信息中寻找美德因素,明确美德教育目标,并制订美德教育计划。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课文都不难找到美德教育目标,如:《背影》——孝敬父母;《信客》——诚实守信,严己宽人;《老王》——纯朴善良,知恩图报;《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求索创新;《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望岳》——立志勤学;《春望》——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美德教育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制订计划是为了使美德教育的进程更有条理性。制订目标与计划是实施美德教育的前提基础,也是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美德教育的关键一步。没有这一步,德育就可能变成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切入点
语文课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所用的方式是“渗透式”,把语文教学与美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的渗入如春风化雨,了无痕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德的熏陶。比如,我讲《背影》一文,在讲读最后一段的时候,我用苍凉缓慢的语调念出父亲信中的内容:“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用深情而又哀伤的语调念出作者的感受:“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在片刻的寂静之后,我话锋一转:“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哪个孩子不怜爱自己的父亲?而我们的父母总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应该怎样来善待自己的父母?”这是根据课文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课文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内心升起珍惜亲情,孝敬父母的情感。
3.分清主次,合理调控
由于时间的限制,在语文教学中,德育不可能随意延伸,有的可以点到即止,有的可以适当展开讨论,有的可以开展大型专题活动,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德教育也应该有主次侧重之分。一个学期,可以以一个德目为主,其他德目为辅。一个单元,也可以以一个德目为主,其他德目为辅,据此安排德育内容,学生所得的印象会更为深刻,德育就更容易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中学语文课本中,每单元的文章都有一些共性,把握这些共性,就不难导出单元的主要德育目标。美德教育有主次,德育内容有详略,在实践中张弛有度,收发自如,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美德的种子一定能在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4.运用多种方式渗透
4.1课堂聊天。德育本来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正因为如此,德育往往容易流于枯燥的说教,很难让学生乐于接受。在课堂上,如果以“聊天”的方式来切入德育话题,就有以下几点便利:一是让从语文教学到美德教育的过渡显得更自然;二是利于创设亲切、轻松、随和的教室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更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通过师生互动,德育内容更能深入人心。
4.2作业批语。学生很在乎老师给自己写的批语,所以,作业批语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平台。特别是作文的批语,教师除了在写作技巧上的点拨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作文涉及的德目做一些引导性的简短评论,让学生从中受益。有一个学生在《我的奶奶》一文的结尾中写道:“这么多年来,奶奶对我一直疼我,爱我,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家庭的幸福和温暖。我真想对奶奶说——奶奶,我也爱你!”我就在评语中写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奶奶,最好能表现在言行上。建议:有机会帮奶奶做一件事吧。”后来这个学生为她的奶奶洗了一次脚,在谈起这件事时,她说,本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自己却“经受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因为她看见了奶奶的泪花,而惊觉自己为家人做的实在是太少,太少。
4.3专题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德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话题作文,大部分都涉及了思想品德因素,这表明了我国教育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语文与德育的密不可分。专题作文,就是根据德育目标和计划,结合语文教学计划精心设计相关的话题作文,如近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有“孝敬父母”、“诚实守信”、“人贵有耻”、“团结友爱”、“自强不息”、“求索创新”、“感恩”、“宽容”、“谦虚”、“清廉”等。确立德育话题以后就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搜集作文素材。比如写“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一类的话题作文,先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感人细节,再从中挑选最感人的事例来展开具体细致的描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图书室搜集相关的美德故事,从中借鉴、模仿。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也是作文辅导的两个重要环节,绝对不可以马虎。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可以了解学生对美德的感悟程度,通过作文评语可以同学生交流德育信息(如上文所述)。作文讲评要舍得花时间,因为讲评时要面对全体同学归纳作文的得失,这正是发挥美德教育的绝佳机会。
5.多角度开展课外活动
5.1在平凡人物身上寻找美德。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身上总有一些闪光的地方,这在学习《老王》、《信客》一类文章时,学生已有所感悟,据此开展“在平凡人物身上寻找美德”的课外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对美德的感悟和理解,特别是在“感恩社会”、“团结友爱”、“严己宽人”、“自信乐观”等方面的美德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5.2分类收集美德格言和美德故事,演讲美德故事。自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美德方面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言简意赅,易记易诵,魅力无穷。收集格言警句,时常诵读,意义绝不限于在作文中为文章点缀润色,更重要的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言行,像警钟一样时时起到警醒惩戒作用。美德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一个生动的美德故事,比一百句抽象的说教还管用。但是,教师能讲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一个学生收集整理的故事也是有限的,把全班、乃至全校的同学都动员起来,效果便非同凡响。开展“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让学生搜集美德故事;在班级中评选优秀美德故事;在班级中选拔优秀演讲选手;各班选手参加校级“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最后是评奖表彰。“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每个学期能开展一次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5.3日行一善。所谓“日行一善”,就是让学生每天做一件好事。设计这一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把美德教育从理论形式转化为实践行动,避免德育的抽象与空洞。真正的美德,必然发自内心,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每天做一件好事,长久坚持,自然“积善成德”。“日行一善”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会觉得有压力。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凡是损人利己就是“恶”,“弃恶”便是“从善”。简单来说,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个毛病缺点就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懂得感谢、感激,也是“善”;别人做了一件好事,自己知道了,由衷的感动、赞叹、传扬,这也是“善”;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本分的事,也是“善”。主动帮助别人、关爱别人就更是“善事”了。“善”无论大小,“勿以善小而不为”,有了这种理念,学生做起来就没有压力了。“日行一善”,最好要求学生把每天的“善行”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检查、反思、交流之用。當然,日记的繁简详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自由发挥。实践证明,“日行一善”,行之有效,贵在坚持。
另外,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对学生实施美德教育,教师本身首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德育工作更注重“以情动人”,“以德服人”,以高尚的人格来感染人。缺乏品德修养的教师,即使“仁义道德”讲得天花乱坠,也很难让学生信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更便于渗透德育。语文的“语”是汉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文”是汉族文字,是文学。“语文”这一概念本身就有极其鲜明的民族色彩,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感情。汉字是最独特、最美丽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汉字都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专家们精心筛选的,文质兼美,可以说是各类文体的典范。每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文章涉及的人物、事件,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观点等等,都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重点应该是美德教育,通过阅读、分析、写作等一系列的语文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美”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从生动的事例中感悟人性美德的崇高,进而逐步沉淀为美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美德教育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做法。
1.制订目标和计划
认真钻研教材,从文本信息中寻找美德因素,明确美德教育目标,并制订美德教育计划。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课文都不难找到美德教育目标,如:《背影》——孝敬父母;《信客》——诚实守信,严己宽人;《老王》——纯朴善良,知恩图报;《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求索创新;《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望岳》——立志勤学;《春望》——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美德教育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制订计划是为了使美德教育的进程更有条理性。制订目标与计划是实施美德教育的前提基础,也是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美德教育的关键一步。没有这一步,德育就可能变成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切入点
语文课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所用的方式是“渗透式”,把语文教学与美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的渗入如春风化雨,了无痕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德的熏陶。比如,我讲《背影》一文,在讲读最后一段的时候,我用苍凉缓慢的语调念出父亲信中的内容:“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用深情而又哀伤的语调念出作者的感受:“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在片刻的寂静之后,我话锋一转:“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哪个孩子不怜爱自己的父亲?而我们的父母总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应该怎样来善待自己的父母?”这是根据课文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课文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内心升起珍惜亲情,孝敬父母的情感。
3.分清主次,合理调控
由于时间的限制,在语文教学中,德育不可能随意延伸,有的可以点到即止,有的可以适当展开讨论,有的可以开展大型专题活动,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德教育也应该有主次侧重之分。一个学期,可以以一个德目为主,其他德目为辅。一个单元,也可以以一个德目为主,其他德目为辅,据此安排德育内容,学生所得的印象会更为深刻,德育就更容易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中学语文课本中,每单元的文章都有一些共性,把握这些共性,就不难导出单元的主要德育目标。美德教育有主次,德育内容有详略,在实践中张弛有度,收发自如,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美德的种子一定能在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4.运用多种方式渗透
4.1课堂聊天。德育本来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正因为如此,德育往往容易流于枯燥的说教,很难让学生乐于接受。在课堂上,如果以“聊天”的方式来切入德育话题,就有以下几点便利:一是让从语文教学到美德教育的过渡显得更自然;二是利于创设亲切、轻松、随和的教室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更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通过师生互动,德育内容更能深入人心。
4.2作业批语。学生很在乎老师给自己写的批语,所以,作业批语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平台。特别是作文的批语,教师除了在写作技巧上的点拨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作文涉及的德目做一些引导性的简短评论,让学生从中受益。有一个学生在《我的奶奶》一文的结尾中写道:“这么多年来,奶奶对我一直疼我,爱我,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家庭的幸福和温暖。我真想对奶奶说——奶奶,我也爱你!”我就在评语中写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奶奶,最好能表现在言行上。建议:有机会帮奶奶做一件事吧。”后来这个学生为她的奶奶洗了一次脚,在谈起这件事时,她说,本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自己却“经受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因为她看见了奶奶的泪花,而惊觉自己为家人做的实在是太少,太少。
4.3专题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德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话题作文,大部分都涉及了思想品德因素,这表明了我国教育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语文与德育的密不可分。专题作文,就是根据德育目标和计划,结合语文教学计划精心设计相关的话题作文,如近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有“孝敬父母”、“诚实守信”、“人贵有耻”、“团结友爱”、“自强不息”、“求索创新”、“感恩”、“宽容”、“谦虚”、“清廉”等。确立德育话题以后就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搜集作文素材。比如写“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一类的话题作文,先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感人细节,再从中挑选最感人的事例来展开具体细致的描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图书室搜集相关的美德故事,从中借鉴、模仿。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也是作文辅导的两个重要环节,绝对不可以马虎。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可以了解学生对美德的感悟程度,通过作文评语可以同学生交流德育信息(如上文所述)。作文讲评要舍得花时间,因为讲评时要面对全体同学归纳作文的得失,这正是发挥美德教育的绝佳机会。
5.多角度开展课外活动
5.1在平凡人物身上寻找美德。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身上总有一些闪光的地方,这在学习《老王》、《信客》一类文章时,学生已有所感悟,据此开展“在平凡人物身上寻找美德”的课外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对美德的感悟和理解,特别是在“感恩社会”、“团结友爱”、“严己宽人”、“自信乐观”等方面的美德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5.2分类收集美德格言和美德故事,演讲美德故事。自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美德方面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言简意赅,易记易诵,魅力无穷。收集格言警句,时常诵读,意义绝不限于在作文中为文章点缀润色,更重要的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言行,像警钟一样时时起到警醒惩戒作用。美德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一个生动的美德故事,比一百句抽象的说教还管用。但是,教师能讲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一个学生收集整理的故事也是有限的,把全班、乃至全校的同学都动员起来,效果便非同凡响。开展“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让学生搜集美德故事;在班级中评选优秀美德故事;在班级中选拔优秀演讲选手;各班选手参加校级“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最后是评奖表彰。“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每个学期能开展一次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5.3日行一善。所谓“日行一善”,就是让学生每天做一件好事。设计这一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把美德教育从理论形式转化为实践行动,避免德育的抽象与空洞。真正的美德,必然发自内心,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每天做一件好事,长久坚持,自然“积善成德”。“日行一善”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会觉得有压力。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凡是损人利己就是“恶”,“弃恶”便是“从善”。简单来说,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个毛病缺点就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懂得感谢、感激,也是“善”;别人做了一件好事,自己知道了,由衷的感动、赞叹、传扬,这也是“善”;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本分的事,也是“善”。主动帮助别人、关爱别人就更是“善事”了。“善”无论大小,“勿以善小而不为”,有了这种理念,学生做起来就没有压力了。“日行一善”,最好要求学生把每天的“善行”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检查、反思、交流之用。當然,日记的繁简详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自由发挥。实践证明,“日行一善”,行之有效,贵在坚持。
另外,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对学生实施美德教育,教师本身首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德育工作更注重“以情动人”,“以德服人”,以高尚的人格来感染人。缺乏品德修养的教师,即使“仁义道德”讲得天花乱坠,也很难让学生信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