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美国将其地缘战略目标锁定为控制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这不可避免地与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在海洋领域发生地缘政治矛盾。近来,这种矛盾看起来有升温的趋势:2016年7月离任日本陆上幕僚长的岩田清文在华盛顿的研讨会上透露,美国正在研究若在南海和东海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军将暂时转移至关岛基地,而连接冲绳、台湾和菲律宾的“第一岛链”防卫任务则委托给盟国日本等的方案。这是为了应对中国“区域拒止”战略,避免美航母被中国开发的“东风-21D”击沉。岩田表示,“如果美军暂时退出第一岛链,那么日本就有必要加强从冲绳至台湾方向诸岛的防卫”。
地理概念“岛弧”演变为
战略概念“岛链”
说起岛链,得从欧亚大陆,特别是中国的海洋战略环境说起。中国有1.8万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似乎有很好的条件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但其实条件并不优越。地理上,中国大陆为西太平洋島弧所包围。整个西太平洋岛弧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由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构成,面向太平洋,为东亚太平洋岛弧;南段由努沙登加拉群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组成,向印度洋突出,称印度洋巽他岛弧。
两段岛弧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衔接,把亚洲大陆东部、主要是中国大陆与外部大洋相隔开来。这一特定的海洋地理环境在二战后被追求全球霸权的超级大国美国所关注和利用,对中国所构成的地缘政治挑战则更为棘手。
依托西太平洋岛弧这一特定的海洋地理环境,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提出并实施了旨在围堵、威慑亚洲大陆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岛链”战略。岛链一词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由自然地理中的岛弧概念引申与演变而来。岛弧通常指的是一系列呈弧形排列或弧形伸长的岛崎或群岛。在中国东海、黄海和南中国海外围有两条天然形成、弧形伸长状十分明显的岛弧。第一条岛弧从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一直到大巽他群岛。第二条岛弧则由日本群岛经南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西部至菲律宾群岛。
冷战期间,第一岛链中的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至日本群岛,主要是针对苏联太平洋地区的;而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至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紧紧包围着中国的边缘海,再加上第二岛链,它们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都对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和中国海洋权益的扩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巨大的挑战。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现阶段对中国构成最大安全威胁的只有美国。如果没有这一因素的存在,那么中国东面所面对的就只是一堆岛屿和半岛,而不是什么“岛链”。
美国出于其亚太战略甚至全球战略的需要,目前正忙于在亚太地区部署一条所谓的“太平洋锁链”,将原西太平洋上的岛链延伸到印度洋,把其在太平洋上的基地链与印度洋上的基地链连在一起,构筑起一条东起阿留申群岛,西至波斯湾的上万千米的超长防线。美国加紧拉拢印度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这条所谓的太平洋锁链。而美国建立太平洋锁链所要围困的国家指向非常明显,目标就是中国。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现实情况却让美国的如意算盘落了空。近年来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军事力量,尤其是海空力量的快速增长。美国认为,近15年来,中国雄心勃勃的海军现代化计划造就了一支技术更先进、更灵活的海军部队。解放军海军目前拥有的舰艇数量亚洲最多,其水面舰艇、潜艇、两栖战舰艇和巡逻艇的数量合计超过300艘。解放军空军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规模第三大的空军,约有2800多架飞机(不包括无人机),其中2100架为作战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战斗攻击机和攻击机)。
美日的岛链合作成为
“棋赛”的焦点
美国让日本在战时防守第一岛链是美日双方经过一番考虑后作出的决定,它反映出双方在此问题上不同的利益诉求。对美国来说,让日本防守第一岛链有以下考虑。第一,在中日关系中再打入一个楔子,实现美国的地缘政治目标。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指出,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
这个巨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欧亚棋盘从里斯本一直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为“棋赛”提供了舞台。美国可能成为赢家,条件是:由美国主导的扩张西方势力,能逐步吞并棋盘中间的地带范围;南部地区不被某一个国家单独主宰;东部国家不联合起来将美国逐出近海的基地。因此防止中日接近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战略目标之一。让日本在战时防守第一岛链是美国充分利用日本野心离间中日关系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约霸权成本,将资源投入到其他方向。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有三大热点:亚太、欧洲和中东。由于中东特殊的战略地位和丰富资源,被特朗普视为地缘政治重心所在。在特朗普上台后很快就对伊朗重启制裁,接着又对叙利亚发射巡航导弹,充分显示出美国对中东的重视。美国的国力也是有其限度的,不可能在亚太和中东两条战线都投入大量资源。因此让日本在战时防守第一岛链也有节约霸权成本的考虑。
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打出“强军牌”,让美军“强大到无人敢制造麻烦的程度”。这个“强大到无人敢制造麻烦的程度”是个总目标,而具体目标则是陆军将从目前的不足50万人增加到54万人,海军水面军舰数量从276艘增至350艘,战斗机数量从1113架增至1200架。这自然赢得了军工复合体的支持。而通过让日本防守第一岛链则可以说服其大量购买美国军火,这不但安抚了军工复合体,还为美国带来就业岗位,何乐而不为。
而日本的利益诉求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自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以来,局势变得对其日益不利。按照时事评论员刘怡的观点,考虑到中国在海空军实力及远程火力投射工具以及空中力量规模方面的优势甚为明显,日本对自身防卫力量不足的恐惧感正在持续上升。 就其性质而言,实际上是一支辅助作战的武装力量,而辅助的对象就是美国海军,说得具体些就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尽管现如今日本加强了两栖作战力量的建设,但是其辅助作战力量的性质没有变化,其战略战术短板依然存在。在此情况下,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成为日本的必然选择。防守第一岛链尽管非常危险,但是日本还是欣然接受。
其次,借机发展军力。2012年底,安倍再次执政以来,更是急于摆脱战后政治體制束缚,加速解禁集体自卫权,企图架空并最终修改和平宪法。从“专守防卫”到“主动先制”,再从“基础防卫”到“机动防卫”构想,日本政府频繁修改和颁布一系列防卫政策,由“守”转“攻”。在推动日本军事化的道路上,安倍政府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越走越远。
不久前,日本防卫省在2018年度预算中申请5.2551万亿日元防卫费,比本年度预算总额高出2.5%,创历史新高,其中列入了采购陆基宙斯盾等反导新装备的经费。而防守第一岛链则给了日本发展军力的理由,日本自卫队将会在这个幌子下更快速地进行装备采购和人员训练,以提高战斗力。
违背时代主题的“岛链”构想
如前所述,美国让日本在战时防守第一岛链将会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是恶化了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总体安全形势比较稳定。尽管由于各大地缘政治势力围绕海洋争端展开博弈,但大致是可控的。但是如今美日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将该地区置于战争的危险之下——一个在冷战后发动战争次数最多的霸权国家和一个二战的策源地国家共同讨论在该地区的战争问题对安全局势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其次是使中日原本就尖锐的海洋争端更加激烈。进入后冷战时代,对东亚地区地缘政治板块主体国家的中国来说,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得以腾出手来经略海洋,其海权潜力开始释放。而日本也开始利用冷战结束的良机,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追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使过去日强中弱的格局发生了改变,东亚第一次出现两强并立的局面。而美国让日本在战时防守第一岛链无疑使上述两国海洋领域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最后是对地区政治秩序产生冲击。众所周知,亚太地区的政治秩序是以二战结束的雅尔塔体制为基础建立的。而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就是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美国让最后一个投降的战败国日本防守第一岛链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亚太地区的政治秩序,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美日两国炮制的战时由日本防守第一 岛链的构想将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可以预见,该构想的结局不会很好:历史证明,一切与时代主题相悖的事物总是会被无情淘汰。而这个构 想明显是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背道而驰的。
(摘自《世界博览》)
地理概念“岛弧”演变为
战略概念“岛链”
说起岛链,得从欧亚大陆,特别是中国的海洋战略环境说起。中国有1.8万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似乎有很好的条件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但其实条件并不优越。地理上,中国大陆为西太平洋島弧所包围。整个西太平洋岛弧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由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构成,面向太平洋,为东亚太平洋岛弧;南段由努沙登加拉群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组成,向印度洋突出,称印度洋巽他岛弧。
两段岛弧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衔接,把亚洲大陆东部、主要是中国大陆与外部大洋相隔开来。这一特定的海洋地理环境在二战后被追求全球霸权的超级大国美国所关注和利用,对中国所构成的地缘政治挑战则更为棘手。
依托西太平洋岛弧这一特定的海洋地理环境,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提出并实施了旨在围堵、威慑亚洲大陆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岛链”战略。岛链一词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由自然地理中的岛弧概念引申与演变而来。岛弧通常指的是一系列呈弧形排列或弧形伸长的岛崎或群岛。在中国东海、黄海和南中国海外围有两条天然形成、弧形伸长状十分明显的岛弧。第一条岛弧从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一直到大巽他群岛。第二条岛弧则由日本群岛经南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西部至菲律宾群岛。
冷战期间,第一岛链中的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至日本群岛,主要是针对苏联太平洋地区的;而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至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紧紧包围着中国的边缘海,再加上第二岛链,它们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都对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和中国海洋权益的扩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巨大的挑战。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现阶段对中国构成最大安全威胁的只有美国。如果没有这一因素的存在,那么中国东面所面对的就只是一堆岛屿和半岛,而不是什么“岛链”。
美国出于其亚太战略甚至全球战略的需要,目前正忙于在亚太地区部署一条所谓的“太平洋锁链”,将原西太平洋上的岛链延伸到印度洋,把其在太平洋上的基地链与印度洋上的基地链连在一起,构筑起一条东起阿留申群岛,西至波斯湾的上万千米的超长防线。美国加紧拉拢印度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这条所谓的太平洋锁链。而美国建立太平洋锁链所要围困的国家指向非常明显,目标就是中国。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现实情况却让美国的如意算盘落了空。近年来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军事力量,尤其是海空力量的快速增长。美国认为,近15年来,中国雄心勃勃的海军现代化计划造就了一支技术更先进、更灵活的海军部队。解放军海军目前拥有的舰艇数量亚洲最多,其水面舰艇、潜艇、两栖战舰艇和巡逻艇的数量合计超过300艘。解放军空军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规模第三大的空军,约有2800多架飞机(不包括无人机),其中2100架为作战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战斗攻击机和攻击机)。
美日的岛链合作成为
“棋赛”的焦点
美国让日本在战时防守第一岛链是美日双方经过一番考虑后作出的决定,它反映出双方在此问题上不同的利益诉求。对美国来说,让日本防守第一岛链有以下考虑。第一,在中日关系中再打入一个楔子,实现美国的地缘政治目标。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指出,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
这个巨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欧亚棋盘从里斯本一直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为“棋赛”提供了舞台。美国可能成为赢家,条件是:由美国主导的扩张西方势力,能逐步吞并棋盘中间的地带范围;南部地区不被某一个国家单独主宰;东部国家不联合起来将美国逐出近海的基地。因此防止中日接近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战略目标之一。让日本在战时防守第一岛链是美国充分利用日本野心离间中日关系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约霸权成本,将资源投入到其他方向。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有三大热点:亚太、欧洲和中东。由于中东特殊的战略地位和丰富资源,被特朗普视为地缘政治重心所在。在特朗普上台后很快就对伊朗重启制裁,接着又对叙利亚发射巡航导弹,充分显示出美国对中东的重视。美国的国力也是有其限度的,不可能在亚太和中东两条战线都投入大量资源。因此让日本在战时防守第一岛链也有节约霸权成本的考虑。
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打出“强军牌”,让美军“强大到无人敢制造麻烦的程度”。这个“强大到无人敢制造麻烦的程度”是个总目标,而具体目标则是陆军将从目前的不足50万人增加到54万人,海军水面军舰数量从276艘增至350艘,战斗机数量从1113架增至1200架。这自然赢得了军工复合体的支持。而通过让日本防守第一岛链则可以说服其大量购买美国军火,这不但安抚了军工复合体,还为美国带来就业岗位,何乐而不为。
而日本的利益诉求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自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以来,局势变得对其日益不利。按照时事评论员刘怡的观点,考虑到中国在海空军实力及远程火力投射工具以及空中力量规模方面的优势甚为明显,日本对自身防卫力量不足的恐惧感正在持续上升。 就其性质而言,实际上是一支辅助作战的武装力量,而辅助的对象就是美国海军,说得具体些就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尽管现如今日本加强了两栖作战力量的建设,但是其辅助作战力量的性质没有变化,其战略战术短板依然存在。在此情况下,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成为日本的必然选择。防守第一岛链尽管非常危险,但是日本还是欣然接受。
其次,借机发展军力。2012年底,安倍再次执政以来,更是急于摆脱战后政治體制束缚,加速解禁集体自卫权,企图架空并最终修改和平宪法。从“专守防卫”到“主动先制”,再从“基础防卫”到“机动防卫”构想,日本政府频繁修改和颁布一系列防卫政策,由“守”转“攻”。在推动日本军事化的道路上,安倍政府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越走越远。
不久前,日本防卫省在2018年度预算中申请5.2551万亿日元防卫费,比本年度预算总额高出2.5%,创历史新高,其中列入了采购陆基宙斯盾等反导新装备的经费。而防守第一岛链则给了日本发展军力的理由,日本自卫队将会在这个幌子下更快速地进行装备采购和人员训练,以提高战斗力。
违背时代主题的“岛链”构想
如前所述,美国让日本在战时防守第一岛链将会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是恶化了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总体安全形势比较稳定。尽管由于各大地缘政治势力围绕海洋争端展开博弈,但大致是可控的。但是如今美日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将该地区置于战争的危险之下——一个在冷战后发动战争次数最多的霸权国家和一个二战的策源地国家共同讨论在该地区的战争问题对安全局势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其次是使中日原本就尖锐的海洋争端更加激烈。进入后冷战时代,对东亚地区地缘政治板块主体国家的中国来说,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得以腾出手来经略海洋,其海权潜力开始释放。而日本也开始利用冷战结束的良机,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追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使过去日强中弱的格局发生了改变,东亚第一次出现两强并立的局面。而美国让日本在战时防守第一岛链无疑使上述两国海洋领域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最后是对地区政治秩序产生冲击。众所周知,亚太地区的政治秩序是以二战结束的雅尔塔体制为基础建立的。而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就是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美国让最后一个投降的战败国日本防守第一岛链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亚太地区的政治秩序,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美日两国炮制的战时由日本防守第一 岛链的构想将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可以预见,该构想的结局不会很好:历史证明,一切与时代主题相悖的事物总是会被无情淘汰。而这个构 想明显是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背道而驰的。
(摘自《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