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无法告别的背影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_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前不久,重庆市移民局对外宣布,三峡重庆库区移民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共搬迁安置移民102.4万人。作为世界水库移民史上史无前例的大迁徙,三峡移民为三峡工程的兴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惊天义举,将在共和国建设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在重庆直辖10周年来临之际,本刊“百年西部人物”栏目打破常规,第一次将选择目标投向了一个群体——三峡百万移民。
  
  1992年10月,湖北秭归杨贵店村70多岁的老党员谭得训说服4个儿子,全家老少拆掉4间大瓦房,搬进了临时帐篷。这是三峡百万移民搬迁第一户。随后,轰鸣的挖土机在谭得训家拆除的宅基地里铲出三峡工程第一铲土。
  转眼15年过去了,重庆、湖北两地先后已有超过120万人成为移民,其中有14万余人通过跨省搬迁远走他乡。
  
  世纪决策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历史性决议,三峡工程这个让中国人“梦想了70年、论证了40年、争论了30年”的跨世纪工程终于拉开了序幕。
  三峡水库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省的4个县和重庆市的16个区县(市)、13座城市和县城、277个乡镇,动态移民120万人。仅重庆库区,动态移民就达103万人,占库区移民的85%以上。数量如此巨大的移民,在世界水库移民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移民,是困扰世界各国水利工程的共同难题,国外不乏因移民问题影响工程进度甚至下马的先例。三峡工程120万的大移民,是此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伊泰普电站移民的28倍!一位外国元首曾经感叹:“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二十几个,百万移民,相当于搬迁一个国家。”
  1993年8月19日,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针对一个工程而由政府正式通过的一项条例。该《条例》改变了过去单纯把移民看作赔偿对象、给一笔钱走人的做法,决定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施“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避免历史上水库移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教训,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安土重迁是中国人的传统情结,如果没有天灾人祸,老百姓谁也不愿意舍弃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背井离乡。然而,在三峡库区,百万移民为了国家的利益,却不得不做出一生中最痛苦的选择。
  
  无法告别
  
  大昌,长江岸边一个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三峡大坝蓄水后,大昌古镇将被整体淹没。
  93岁的三奶奶是镇上的老寿星,孙子马正伦是镇里的干部。马正伦心里清楚,说服奶奶对全镇的外迁移民工作举足轻重,可他又怎么去跟老人说呢?
  江水在涨,大昌搬迁的日子在逼近,老人和孙子之间谁都不提这事。一天,吃饭的时候,孙子偷着瞟一眼,想说却又不敢说,奶奶终于发话了,“老二,我们家什么时候搬呀?”孙子愣了一下,不知道说什么。奶奶叹口气:“我都听说了,你难,大家都难哪!可这一搬出去,还回得来吗?”孙子开不了口,奶奶也沉默了。慢慢地,奶奶说:“搬吧!大家的事,不能为我一个老太婆受耽搁。唉,一辈子呆在大昌,老了,还出趟远门,也好啊!”望着奶奶发潮的眼圈和僵木的表情,孙子“扑通”跪了下去,哭得像个孩子。
  


  从那天起, 70岁的儿子领着孙子、重孙子们打点行装,三奶奶在搬空的屋里不停地移动着小脚,缓缓地走进与她朝夕相处了70多年的土灶台、木门坎,还有院子里的那棵枣子树,颤巍巍的双手不停地摸了又摸。
  三奶奶要去的地方是几千里以外的广东,老人家想不出几千里是多远,反正是要走了。临走那天,三奶奶迟缓的小脚就要跨出大门,又停了下来,回过身去,双手紧紧抓住门框,什么也不说。一路上,移民干部和乡亲们都默默地跟在三奶奶身后,谁都想上去搀一把,可没有人敢去。
  随着三奶奶的离开,大昌古镇开始出现一幕又一幕生离死别的场景——
  移民陶元香定好行程的前两天,她的大哥却突然病故。清晨,移民船发动起来,大家都已上船,陶元香的大哥也要安葬了。就在大哥被抬走的那一刻,陶元香扔下包袱,疯了似地一把抱住棺材,伤心欲绝。
  青云村的移民陈宗玉是位苦命而坚强的普通农家妇女,在短短4年时间里,婆婆和丈夫先后去世,只留下她独自照顾公公。现在,她又要带着老人家一起走远路了。陈宗玉起了个大早,来到后山坡,那里埋着丈夫和婆婆。她小心翼翼地从布包里取出两炷香烛,在坟前点燃。望着袅袅清烟,陈宗玉跪在了丈夫坟前,泪如泉涌……
  如此催人泪下的场面,在三峡移民持续15年的搬迁过程中,不知出现过多少次。万州区武陵镇禹安村65岁的董生芬含泪砍倒了40年前她和丈夫亲手栽种的定情树,树一倒,她浑身瘫软;秭归向家店村46户王昭君的后裔,含泪跪拜祖先的灵位,从当年昭君入塞的出发地香溪河口,乘坐木船顺江而下,远迁宜昌市伍家岗区;巫山县巫峡镇龙兴村的黄方春搬走了家里的老石磨,只为了给湖北新家留一件老家的纪念品。
  一位三峡库区移民干部曾经慨叹:“这里人都说,三峡水库的水是‘三种水’,一是建设者的汗水,二是移民干部的苦水,三是移民的泪水!”
  
  人在他乡
  
  对所有三峡移民来说,能否适应新环境其实是他们最大的担心。
  三峡移民分为两种:后靠移民和外迁移民。后靠移民要搬迁到三峡大坝蓄水线175米以上的高山上,这些地方水源条件差,土地贫瘠,而且多为坡地,搬迁来的移民生活水平会有明显下降,需要国家的一定扶持;外迁移民是可以自由选择去向的,虽然他们挑选的都是繁华富庶的平原地区,但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复杂一些。
  2001年8月,忠县农民熊德国和爱人带着78岁的老父亲,还有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娃娃,踏上了前往山东的移民专列,在寿光市化龙镇鲍家村落了户。不久,熊德国就发现,两个娃娃原本在老家爱说爱跳,但因为不会说山东话,没有小伙伴,渐渐变得很孤僻了。而老父亲对北方的水土和饮食更是难以适应,寒冷的冬天,老人家喘个不停,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就独自坐火车回到了忠县另一个儿子的家。
  在山东过的第一个冬天,仅烧煤就花了三千块钱,熊德国的爱人一下子着急了:“这地方没法呆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说着就马上收拾东西,拉着孩子要走。熊德国很生气,一巴掌把爱人推倒在地。
  


  还有一个看似笑话的报道:在秭归山区,人们将平辈的人叫“伙计”,以示亲热。但是平原地区,“伙计”却是用来称呼儿子的。一次,一户移民搬家,刚来到村里,几个当地村民就帮忙卸车,这位移民感激不尽,一会喊“伙计”歇会儿,一会请“伙计”抽烟。当地村民初听尚可忍受,最后终于忍不下去了,由互帮互让变成了怒目相向……
  有一部分移民外迁之后,因不能适应当地生活等原因,又返回到原来的迁出地。重庆市云阳县峒村乡是三峡移民回流现象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截至2005年5月上旬,该乡外迁到江西省峡江县金江乡的33户、159名移民,已有一大半回流云阳。
  去年年初,重庆市当地一官员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承认外迁移民出现返迁现象,但同时指出返迁率“不到5%”,属于“正常的流动范围”。
  而更多的外迁移民则在当地干部和乡亲们的关心帮助下,渐渐融入了当地生活,安居乐业。前文提到的熊德国和他的爱人就是这样,他们很快学会了按当地的方式种地,第一年种的玉米和小麦就收了7000公斤。后来,熊德国又贷款买了一套小麦联合收割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如今,熊德国已经买了小车,两个孩子都上初中了,而且都能说山东话。2005年,熊德国又把父亲从忠县接了回来。逢年过节的时候,熊德国还是想念老家的亲人,但是,面对眼前一家老小的幸福生活,他的心里已经变得踏实了许多。
  
  破解难题
  
  三峡移民被称为“世界级难题”,重庆市直辖10年,移民百万,但该市移民局副局长欧会书则指出,“尽管如此,我们目前也仅仅只攻克了这个世界级难题的一半”。
  去年,国家审计署对湖北省、重庆市本级和两省(市)所属10个移民区县2004、2005两年度的三峡库区移民资金进行了审计。据今年年初公布的第1号审计结果显示,三峡库区部分移民安置质量不高,就业生活较为困难。
  其实,从2004年开始,三峡库区部分移民的生活就出现了困难。在农村,大坝蓄水淹没良田,后靠移民新开的土地还没有熟化,再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无法保证经济收入,相当一部分移民仅靠移民安置款度日;在城市,工矿企业在迁建过程中大多破产关闭,导致大量工人下岗,部分移民就业困难。
  2004年10月,万州发生群体性事件,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三峡库区移民生活和“产业空虚化”现象的高度关注。2005年4月,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指出,三峡工程成败在移民,库区如果没有新的产业发展到位,移民三、五年以后会坐吃山空,到时候就会变成严重的问题。
  2006年6月,重庆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专题研究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市委书记汪洋在讲话中提出要培育“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库区人文精神。此次会议确定了库区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每个区县有两、三个支撑性产业;有就业能力的城镇移民基本实现就业,农村移民富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城乡移民年均收入增长8%以上……
  2006年下半年,针对三峡库区部分移民就业难的矛盾,重庆市提出了消除移民“零就业家庭”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到2007年6月底,每个城镇移民家庭中至少1人有工作岗位,每个农村移民家庭至少有1人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截至目前,消除“零就业家庭”计划已基本实现。
  
  移民精神
  
  自从三峡工程上马以来,三峡移民的命运变迁就一直为全国人民所牵挂。一些艺术家也以三峡移民为素材,推出了多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重庆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在全国各地盛演不衰,并入选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电视剧《国家行动——三峡移民纪事》已拍摄完毕,将在央视播出;贾樟柯作品《三峡好人》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最佳影片……
  与此同时,三峡百万移民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已由理论家系统化为“三峡移民精神”,这种精神被认为是新时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2006年4月,重庆市在北京举办了《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大量具有文献价值的图片和展示三峡库区风情及移民场景的雕塑,还有少量珍贵实物,展现出三峡移民故土难离的真情实感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此后两个月,该展览又先后在全国9个省、市巡回宣传,“三峡移民精神”感动了整个中国。
  2007年4月6日,重庆市召开移民工作会议。据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介绍,三峡重庆库区今年还将搬迁安置移民4万人。同时,重庆库区今年将新增城乡移民就业6万人,并全面消除农村移民零转移就业家庭。
  据有关方面预计,三峡工程还有12万至15万移民需要搬迁安置。三峡移民工程全面完成时,移民搬迁安置总量将达135万人左右。
  三峡百万移民悲欢离合的故事还将继续……
其他文献
市场轰然倒塌,股价一泻千里,企业危在旦夕……在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打击面前,他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和抉择?“一个钱能捐出去、权能让出去、每年还拿出两三千万做慈善事业的人,能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他一边竭力坚守着自己的“清白”,一边为企业走出危机四处奔走。他能让蒙牛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吗?    自从发生了三鹿事件,“三聚氰胺”四个字像挥不去的梦魇笼罩在中国整个乳品行业身上。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雅士利
介绍了以面向对象技术为基础的软件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举例说明了设计模式在软件设计中的意义,强调了其在软件教学中作用。
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时代,企事业单位网站的信息内容越来越多,需要设计并实现一个站内搜索功能模块,以满足浏览者对网站信息的查询搜索,探讨了基于数据库的检索方式,针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胃炎,属中医所说“胃痞”、“胃痛”等范畴。随人们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采用含利奈唑胺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吡嗉酰胺以及乙胺丁
GDP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的位次提升7位,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是内蒙古--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明星”自治区。
【本刊讯】2012年1月4|I讯,中兴通讯2012年度全球供应商大会在深圳成功举行,近400名供应商高层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旨在通过启动全球供应商协同创新战略,为中兴通讯打造快速、绿
日灭我不灭,  云散我不散,  我的灵魂永不散,  我的声音永不灭。  这是云南撒尼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里面的经典诗句,也是杨丽坤的墓志铭。  杨丽坤22岁时因成功塑造撒尼族姑娘阿诗玛的银幕形象而一举成名,然而,她此后30多年的个人命运,却是在无边无际的黑暗。苦难与寂寞中度过的。一个时代的偶像,就那样定格在中国电影史上,定格在云南路南阿着底的小石林中。    天空闪出一朵花    天空闪出一朵
从当年出身寒门的文学士子,到如今身家百亿的家电“大佬”,张近东依靠的不仅仅是他的扩张速度,还有克敌制胜的独门法宝。    “从三足鼎立到两强相争,一天开店22家,他用速度迎接挑战。2006年荣登沪深股市个人财富冠军,但他不言止步,追赶沃尔玛,打造百年老店。”这是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当选2006CCTV年度经济人物时,评委会给他的当选词。  去年以来,中国家电连锁业可谓乱象纷呈:2006年7月,“财
在铁路既有线框架桥顶进施工中,当线间距较小时,D24 m施工便梁无法采用标准的组装方法进行线路加固。通过对D24 m施工便梁组装技术的改进,即采用D24 m施工便梁超低位组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