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肿瘤的预后如何?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y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肿瘤发生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存在着密切关联,近年来,肠癌占肿瘤发病率的前3位,人们对于结直肠肿瘤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那么,结直肠肿瘤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效果怎样呢?
  肠癌预后影响因素
  TNM分期(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是对肿瘤患者预后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病情处于早期还是晚期直接影响着预后效果。总体Ⅰ期结直肠肿瘤肠癌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到90%左右,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0%,Ⅲ期生存期率为50%,Ⅳ期生存率降低至10%,临床分期中Ⅰ期、Ⅱ期具有非转移特点,此时未出现淋巴结、远处转移情况,而Ⅲ期虽然也有淋巴结转移情况,但是并未向远处转移,而Ⅳ期由于淋巴结出现远处转移情况,导致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加大,也会导致预后效果降低。而在ⅡA期、ⅡB期、ⅡC期等患者虽然也是Ⅱ期分期之中,但是由于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不同,导致生存时间与生存率也存在一定差异。ⅡB期患者的肿瘤病灶已经浸润至浆膜层,而ⅡC期则进一步对周围组织与器官侵犯,此时已经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病灶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由于术后残留癌细胞的原因,预后效果并不理想。ⅢA期淋巴结转移≦3枚,肿瘤浸润深度未达到肠管肌层,此时手术范围扩大些,将病灶彻底切除,可有效改善预后。因此,预后效果虽然与分期有关,但是不同分期下,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也会对预后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肠癌临床情况也与预后效果存在密切关系。直肠癌患者由于解剖结构特殊,手术治疗时切除范围有限,残留率较高。很多年轻患者病情发现时间晚,肿瘤恶性度高,病情进展速度快;老年人随着病情进展慢,但是老年人身体状况差,治疗方式选择时强度高的手术耐受性低,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病理检查是通过对肿瘤类型进行确定,腺癌发病率较高,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等恶性风险较高。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应结合病理检查、TNM分期,对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计数,对远处有无转移情况进行观察。癌细胞分化程度与恶性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分化程度越高与正常细胞越接近,而分化程度越低恶性度较高,预后效果并不理想。术后病理检出淋巴结数目、切缘情况、浸润程度等信息,也可对预后复发情况进行了解。生物特性与预后也存在密切关系,肠癌生物特性主要划分为肿瘤标志物、基因突变情况。肠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相关性约在60%~70%,数值越高,预后效果越差。目前,临床对结肠癌基因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发现,KRAS、NRAS与BRAF基因突变型进展速度快,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差。很多结直肠肿瘤患者在初期发病时,由于对癌症治疗缺乏正确认知,医师建议开展手术治疗,但是病情较轻,认为无需接受手术治疗,只需要吃药控制就可以;很多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对于术后采取化疗等辅助手段缺乏正确认知。上述排斥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过往临床研究与获益基础上获取相关研究结论,对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更好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在结直肠肿瘤患者治疗中,想要对预后效果进行有效判断,可通过分析如下指标,进一步改善预后。目前,性别差异对肠癌预后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患者年龄与治疗预后方面之间关系的研究论点有所不同,多数研究认为年轻患者的预后大于老年患者。肿瘤位置是直接影响预后效果的因素,直肠癌肿瘤相比于结直肠肿瘤而言预后效果相比较差。病情分期,肠癌患者应根据浸润程度、转移程度进行综合性分析。临床研究也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最有效办法。肿瘤大小也是近年来存在争议较多的观点,有研究认为肿瘤大小与结直肠癌预后存在一定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例如肠穿孔、肠梗阻,也是决定患者预后效果的关键所在。
  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结直肠癌预后与预测因子可大致总结以下9个方面:
  1肿瘤沉积:是指原发肿瘤淋巴引流区域内孤立肿瘤结节,TD对原发肿瘤T分期无肝,若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情況,TD会使N分期发生改变,若合并区域淋巴转移情况,TD数目无需计入阳性淋巴结数目之中。因此,肿瘤沉积可作为预后因素的Ⅱ级因素。
  2血清CEA水平:术前检测ACE,术后随访时也需对ACE指标进行检测,可观察是否存在肝转移、肺转移情况。
  3肿瘤退缩评分:是术前放化疗后病理反应的有效预后指标。
  4环周切缘: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时,医师手术技术佳,环周切缘距离足够情况下,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证实,环周切缘距离越远,患者的预后效果越佳。
  5淋巴管血管侵犯:血管淋巴管浸润包括小脉管浸润、静脉浸润,研究表明,小脉管受侵与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关系,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不良因素,肠壁外大静脉受侵也可作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此时提示患者存在肝转移风险。
  6神经周围侵犯:是预后的不良因素,与淋巴管血管侵犯的重要性相一致。经中心研究证实,肿瘤淋巴引流区的外周神经受到侵犯后,提示预后效果不佳。
  7微卫星不稳定:是指DNA甲基化、基因缺失导致微卫星重复序列长度改变,提示MSI-H提示预后良好,也可作为5-FU化疗反应预后效果的有效反应指标。
  8KRAS与NRAS基因突变:提示预后效果差。
  9BRAF基因突变:可作为预测抗EGFR靶向药物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期刊
会议
确定气候的长期缓慢变化与放大的气候变异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后果是植物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前沿研究.我们将最近的气候敏感性函数方法与修订的水文“水桶模型”相结合,以改进
在我国,大约每3个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而且还逐渐呈低龄化的趋势。虽然人们已经渐渐了解到高血压这个“沉默杀手”的危害,但并不是看了医生开了药就可以高枕无忧,还要学会“综合治理”,血压才能长期“维稳”。而生活习惯不良的年轻人,也应该对其有足够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那么,你准备好开始学习了吗?  血压,需要测量才知道  血压和呼吸、脉搏、体温一样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
期刊
会议
新冠疫情后,今年的秋冬季存在新冠和流感叠加流行的风险.在张文宏等专家的推动下,公众接种流感疫苗的热情空前高涨.比如,往年幼儿园的小朋友想打流感疫苗,家长要自行去社区医
期刊
会议
新冠病毒感染性强,另有关键因素?  与SARS相比,新冠病毒造成的疾病症状更为复杂、传播性更强。不像SARS仅限于下呼吸道系统感染,新冠病毒会感染鼻黏膜在内的上呼吸道系统,因此通过打喷嚏等方式会造成病毒主动脱落、迅速扩散。而且,新冠感染影响多种器官(如肺和肾脏),还会引发神经症状,包括嗅觉和味觉暂时丧失。近日,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两支科研团队发现,有一个过去未知的关键因素增强了新冠病毒(SARS-C
期刊
为了积极提高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良好有效的治疗十分必要。目前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认知过程主要是人脑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获取、编码、操作和使用感觉到的信息,具体有计算、记忆、时空间定向力、执行能力、结构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和语言理解力等诸多方面。脑卒中后3月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56.6%,其发生几率
期刊
FDA正式批准首个新冠肺炎疗法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抗病毒药物Veklury(remdesivir,瑞德西韦)上市,此前瑞德西韦已经获得FDA的紧急使用授权,也是目前美国唯一一款获得FDA批准的COVID-19疗法。它适用于治疗12岁以上,体重至少40公斤,需要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这一批准是基于三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其中包括最近公布的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