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
探索、去發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
真世界。”
【关键词】活教育;自由表现;快乐
The guidance of art education in child care problems and explore
Yang Zhaoyu
【Abstract】Mr. Chen Heqin “living education” principle that “all children can do their own, he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whatever they can think children should be given to his own wish. Children themselves to explore, to discover that he by seeking to true knowledge is knowledge, and he found the world is the real world. ”
【Key words】live education; free expression; happy
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所以就几点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我们长久以来在指导过程中,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几乎不会任由孩子随心所欲的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所以当离开这种范画教育方式时,孩子们大多手握画笔,而不知该画什么,如何去画。如在一次活动中绘画“未来的家”,本想通过语言的启发让幼儿自由想象得去画,教师没有出示范例。但十分钟过去了,幼儿依然呆坐在那,画纸空空……情急之下我示范画了一种,但结果80%的幼儿画的内容和我的范例一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幼儿虽没了范画,但也没有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那么又怎能自如地表现?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折纸活动中,通常会出现三种情况:A. 有几位小朋友很快折好并受到表扬很高兴,之后东张西望,无所事事。B. 一部分幼儿在折难点时不会,老师反复教几遍还是不会,幼儿也没兴趣,所以就索性让别的幼儿折了。C. 一部分幼儿直接拿着白纸找老师帮忙,最后老师帮幼儿完成了作品。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育目标似乎得到了落实,也似乎让幼儿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本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越来越依赖于教师而懒于自己思索,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教师只是重知识技能的灌输训练,而轻视幼儿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及幼儿自我学习能力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的提高和培养。
问题三,以成人的标准评价幼儿的作品,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一次几位老师在观摩课上看到一位幼儿的画大加赞美:你看线条多细,颜色多匀就跟真的似的:可看了另一副作品却连连摇头;这画的什么呀?人不象人怪不象怪的,颜色还就一种(蓝色),一点美感都没有。但实际这幅画更象印第安文化。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细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图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而这点正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即上述原因,我认为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1采用多种形式,给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 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搓弄着泥巴,堆砌着沙堆,趴在地上涂画。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发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是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儿童的创造性逐渐丰富。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儿童感到需要时,教给他们一些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会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
2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 绘画给儿童带来最初快乐的很大程度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儿童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摆动手臂在纸上流下的痕迹,伴随这种愉快的“自我发现”的感觉经历,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冲动。而日后的发展正是顺应和展示这一兴趣,这是儿童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发现,儿童绘画的实质是其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同时,儿童把绘画当做他们游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活动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形式。因此美术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感兴趣的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的概念都应立足于这个现实基础之上。
3用孩子的眼睛去认识孩子的作品 我们之所以把本有一定创意的画给予否定,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同时幼儿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因此,无论孩子的天赋差异有多大,如何利用不拘一格的教育,使所有儿童从中爱益并获得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宗旨。
收稿日期:2009-07-27
探索、去發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
真世界。”
【关键词】活教育;自由表现;快乐
The guidance of art education in child care problems and explore
Yang Zhaoyu
【Abstract】Mr. Chen Heqin “living education” principle that “all children can do their own, he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whatever they can think children should be given to his own wish. Children themselves to explore, to discover that he by seeking to true knowledge is knowledge, and he found the world is the real world. ”
【Key words】live education; free expression; happy
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所以就几点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我们长久以来在指导过程中,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几乎不会任由孩子随心所欲的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所以当离开这种范画教育方式时,孩子们大多手握画笔,而不知该画什么,如何去画。如在一次活动中绘画“未来的家”,本想通过语言的启发让幼儿自由想象得去画,教师没有出示范例。但十分钟过去了,幼儿依然呆坐在那,画纸空空……情急之下我示范画了一种,但结果80%的幼儿画的内容和我的范例一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幼儿虽没了范画,但也没有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那么又怎能自如地表现?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折纸活动中,通常会出现三种情况:A. 有几位小朋友很快折好并受到表扬很高兴,之后东张西望,无所事事。B. 一部分幼儿在折难点时不会,老师反复教几遍还是不会,幼儿也没兴趣,所以就索性让别的幼儿折了。C. 一部分幼儿直接拿着白纸找老师帮忙,最后老师帮幼儿完成了作品。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育目标似乎得到了落实,也似乎让幼儿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本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越来越依赖于教师而懒于自己思索,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教师只是重知识技能的灌输训练,而轻视幼儿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及幼儿自我学习能力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的提高和培养。
问题三,以成人的标准评价幼儿的作品,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一次几位老师在观摩课上看到一位幼儿的画大加赞美:你看线条多细,颜色多匀就跟真的似的:可看了另一副作品却连连摇头;这画的什么呀?人不象人怪不象怪的,颜色还就一种(蓝色),一点美感都没有。但实际这幅画更象印第安文化。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细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图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而这点正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即上述原因,我认为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1采用多种形式,给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 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搓弄着泥巴,堆砌着沙堆,趴在地上涂画。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发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是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儿童的创造性逐渐丰富。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儿童感到需要时,教给他们一些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会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
2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 绘画给儿童带来最初快乐的很大程度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儿童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摆动手臂在纸上流下的痕迹,伴随这种愉快的“自我发现”的感觉经历,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冲动。而日后的发展正是顺应和展示这一兴趣,这是儿童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发现,儿童绘画的实质是其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同时,儿童把绘画当做他们游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活动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形式。因此美术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感兴趣的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的概念都应立足于这个现实基础之上。
3用孩子的眼睛去认识孩子的作品 我们之所以把本有一定创意的画给予否定,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同时幼儿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因此,无论孩子的天赋差异有多大,如何利用不拘一格的教育,使所有儿童从中爱益并获得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宗旨。
收稿日期:200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