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英语教学所强调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把听力放在首位,不仅说明它是基础,也说明它更重要。不管是从实际运用的角度,还是从英语考试的方向上看,听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力已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之前,必须要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让他们知道,要想完全听懂一个英语短文、广播等,是极为困难的,即使是一个多年学习英语的人,在不重复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每个单词都听清、听懂。所以,初练听力的人许多地方听不懂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丧失信心。
具体训练听力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选材
选材要得当,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会让人丧失信心,太易又会让人感到乏味。如果听一段完全听不懂的材料,这无疑是一种噪音,而且还耗费时间。我们可以在精神好时,听一些较难的材料,而在精神不好时可以听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材料,这样可以调动起自己的情绪。
二、注意选择时间和地点
听力训练需要人的思想高度集中,因此选择听的时间应该是人的头脑最清醒时,不宜在疲劳时训练听力。另外,还应该选择比较安静的地方听,尽量不要有其他声音的干扰,因为初学英语的人,毕竟不能像听汉语一样那么轻松,不可能边干事边听,而要尽量排除其他事情及声音的干扰,以便集中注意力。
三、注意把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听
许多人认为听是一种很被动的活动,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变成为一种主动的活动,这会大大提高听的效率。首先,我们在听文章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推测和想象能力,去积极思考。如果所听材料是我们熟悉的,则应自己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果文章是关于中秋节的,就应顺着中秋节可能涉及的这条线索听下去,文章中可能会有一些没听懂的句子及单词,但可以根据中秋节这条线索及上、下文猜出个大概。其次,还应注意捕捉关键词。关键词一般都要重读,有时甚至拖长元音,以示其重要。而非重读的往往不是关键词,听不清也不必紧张。有些词就如同路标一样,听到这些词时,你可以判断出是“继续往前走”,还是“转弯”。如:This book is interesting, but it’s no instructive. 当听到but 时,就知道下半句肯定要“转弯”,那么instructive 即使没听懂,也可以猜出大致的范围。但如果说This book is interesting and it’s instructive, too. 当听到and 时,就知道还应该“继续往下走”。类似于这样的关键词还有:besides, yet, still, however, instead, though, although 等。最后,如果听力材料有供选择的答案时,可以先把这些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听,就会容易许多,因为这些问题肯定涉及到文章的重点。如果文章谈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也许问题会有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问这个人是生于1981年,还是1951年等。带着这个问题去听,可以使听到的内容更具体。
四、注意精听于泛听的运用
阅读有精读于泛读之分,听力同样如此,也有精听于泛听,听力训练时,如果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有效地运用,效果一定会更佳。精听是指对文章逐字逐句地听,而泛听是指只需要听懂文章大意。在听同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把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运用,也可以只用精听或泛听的方式,我们通常采用较多的方式是第一种,即先把材料整个听一、两遍,了解文章大意后,再逐字逐句地听,这样效果会好些。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只采用泛听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听较多的材料,迅速扩大自己的听力范围,和泛读的效果是一样的。
五、注意听的方式
训练听力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一起听,这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一个人听比较安静,不受他人影响,因此会更聚精会神地听,但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容易疲劳。另外,一个人听,有些地方常常会听数遍也不解其意,有时 即使听清了某个单词的发音,也不知怎样拼写,但此词又是关键词,这时就必须根据发音去查字典,这样就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几个人一起听就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你听一个词,我听一个词,一句话就出来了;你听一句,我听一句,一篇文章很快就听完了。这种方法可以省时省力,但是又容易造成互相依赖的心理。两者各有所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
总之,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枯燥的学习过程,学生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它不象背单词,能立即体现出效果来。
我们必须从起始阶段就注意教给学生好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这样才会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虽然有技巧,但许多情况下,听不懂的原因可能是词汇量不足,或背景知识不足。试想,一个全是生词的句子,即使你听清了每个单词的发音又有何意义呢?所以,听,并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说、读、写三者结合起来训练,才能有更佳的效果,尤其是要把听与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之前,必须要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让他们知道,要想完全听懂一个英语短文、广播等,是极为困难的,即使是一个多年学习英语的人,在不重复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每个单词都听清、听懂。所以,初练听力的人许多地方听不懂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丧失信心。
具体训练听力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选材
选材要得当,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会让人丧失信心,太易又会让人感到乏味。如果听一段完全听不懂的材料,这无疑是一种噪音,而且还耗费时间。我们可以在精神好时,听一些较难的材料,而在精神不好时可以听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材料,这样可以调动起自己的情绪。
二、注意选择时间和地点
听力训练需要人的思想高度集中,因此选择听的时间应该是人的头脑最清醒时,不宜在疲劳时训练听力。另外,还应该选择比较安静的地方听,尽量不要有其他声音的干扰,因为初学英语的人,毕竟不能像听汉语一样那么轻松,不可能边干事边听,而要尽量排除其他事情及声音的干扰,以便集中注意力。
三、注意把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听
许多人认为听是一种很被动的活动,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变成为一种主动的活动,这会大大提高听的效率。首先,我们在听文章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推测和想象能力,去积极思考。如果所听材料是我们熟悉的,则应自己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果文章是关于中秋节的,就应顺着中秋节可能涉及的这条线索听下去,文章中可能会有一些没听懂的句子及单词,但可以根据中秋节这条线索及上、下文猜出个大概。其次,还应注意捕捉关键词。关键词一般都要重读,有时甚至拖长元音,以示其重要。而非重读的往往不是关键词,听不清也不必紧张。有些词就如同路标一样,听到这些词时,你可以判断出是“继续往前走”,还是“转弯”。如:This book is interesting, but it’s no instructive. 当听到but 时,就知道下半句肯定要“转弯”,那么instructive 即使没听懂,也可以猜出大致的范围。但如果说This book is interesting and it’s instructive, too. 当听到and 时,就知道还应该“继续往下走”。类似于这样的关键词还有:besides, yet, still, however, instead, though, although 等。最后,如果听力材料有供选择的答案时,可以先把这些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听,就会容易许多,因为这些问题肯定涉及到文章的重点。如果文章谈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也许问题会有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问这个人是生于1981年,还是1951年等。带着这个问题去听,可以使听到的内容更具体。
四、注意精听于泛听的运用
阅读有精读于泛读之分,听力同样如此,也有精听于泛听,听力训练时,如果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有效地运用,效果一定会更佳。精听是指对文章逐字逐句地听,而泛听是指只需要听懂文章大意。在听同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把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运用,也可以只用精听或泛听的方式,我们通常采用较多的方式是第一种,即先把材料整个听一、两遍,了解文章大意后,再逐字逐句地听,这样效果会好些。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只采用泛听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听较多的材料,迅速扩大自己的听力范围,和泛读的效果是一样的。
五、注意听的方式
训练听力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一起听,这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一个人听比较安静,不受他人影响,因此会更聚精会神地听,但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容易疲劳。另外,一个人听,有些地方常常会听数遍也不解其意,有时 即使听清了某个单词的发音,也不知怎样拼写,但此词又是关键词,这时就必须根据发音去查字典,这样就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几个人一起听就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你听一个词,我听一个词,一句话就出来了;你听一句,我听一句,一篇文章很快就听完了。这种方法可以省时省力,但是又容易造成互相依赖的心理。两者各有所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
总之,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枯燥的学习过程,学生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它不象背单词,能立即体现出效果来。
我们必须从起始阶段就注意教给学生好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这样才会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虽然有技巧,但许多情况下,听不懂的原因可能是词汇量不足,或背景知识不足。试想,一个全是生词的句子,即使你听清了每个单词的发音又有何意义呢?所以,听,并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说、读、写三者结合起来训练,才能有更佳的效果,尤其是要把听与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