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信息保护中的“告知同意”与“数据利用”规则

来源 :当代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数据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是数据产业的新生产要素.现有法律优先保护用户人脸识别信息,平衡人脸识别信息保护与数据企业商业开发使用之间的冲突;优先保护用户的人脸人格利益;数据企业承担降低人脸识别信息再识别化的风险,确保人脸识别信息安全的法律义务.“告知同意”与“数据利用”是人脸识别信息收集利用的结构性矛盾,法律上人脸识别信息收集使用突破目的 限制原则、收集情景-目的 约定以及对人脸识别信息再识别再处理的预期.本文提出,数据企业要确保衍生数据不能再识别个人,进一步完善个人告知同意规则,并构建人脸识别信息多途径维权制度.
其他文献
民生新闻主要是指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的关联.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融媒体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要抓住这一机遇,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上进行突破创新,实现和融媒体技术的良好融合,进而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 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发挥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民生新闻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我与李导演、肖导演夫妇认识得很早, 我1975年考入长影导演室工作, 1979年就跟随肖导演担任戏曲电影《包公赔情》的场记, 那时我们朝夕相处, 合作得非常愉快, 肖导、李导两位恩师不仅使我学到了许多导演专业方面的知识, 也使我从他们的言行中领悟到许多做人做事和从艺的道理, 在我心中, 他们就是令人十分敬佩、十分信赖的师长兄长.此后, 我与两位艺术大师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今天.
期刊
国家软实力正成为影响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中国纪录片要想拥有同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相吻合的国家话语权,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以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升认知与人文精神层面挖掘价值为前提;以推动融媒助力与搭建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革新创作机制与重视表达译制为关键;以加强专门人才队伍培养与探求新的传播策略为核心.从而构建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纪录片表达体系与传播体系,着力提高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国家话语能力.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形成主流舆论的需要,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当前形势下,要加快发展传媒深度融合,必须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主流传媒.
众所周知,时政新闻是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正确的引导舆论方向,在推进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时政新闻报道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如何能够更加接地气,吸引广大受众的广泛关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新媒体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媒介环境的改变,同时说明播音主持人职业发展建议,其中包括提高艺术素养、创新工作模式和打造个人品牌,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对新媒体下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尤为重要.
数字时代弱化了影视作品版权人的作品控制权.视频分享平台影视作品版权侵权高发,“通知-删除”规则难以满足版权人的利益需求,过滤义务为视频分享平台版权治理提供了新机遇,影视作品版权保护有望通过设定平台过滤义务实现新的利益平衡.司法实践应明确平台承担过滤义务作为版权侵权免责要件,平台承担的过滤义务应与其信息管理能力相匹配,参考版权司法及版权人请求确立过滤范围,以合理使用的目的和程度调整过滤义务的高低,推进平台版权治理取得新突破.
全文着重分析在播音主持方面人工智能与真人的差异点,通过比对分析,我们发现在工作时长及语种丰富度等方面人工智能确实独具优势,存在取代真人播音的可能性,但讨论到思维层面,人工智能是不能仿造人类思考的,取代的可能性很小.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必须通过不断学习驾驭人工智能技术,发扬其优势以增强自我业务能力,将人的优势落实到创造出更有艺术性的工作中去.
“离散”是当代内蒙古电影中的重要主题,其类型可分为兵连祸结下的离散、环境破坏下的离散以及文化裂变下的离散等.电影人在展现离散主题时,始终不忘构建一个能凝聚民族共同意识的精神之乡,并且通过所指符号的巧妙选用以及“反向离散”叙事等多元方式,实现这一构建过程.此外,内蒙古电影中的离散书写,其民族认同始终是被统摄于国家认同之下的,电影中对人物的族群属性建构,对蒙古族人民离散中喜怒哀乐的表达,始终都是服务于民族团结、家国一体言说的.
近年来,主旋律工业题材电视剧《大江大河》《山海蓝图》《逐梦蓝天》《奔腾年代》《火红年华》等播映得到受众的强烈认同与喜爱,同时也为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打开新思路.本文通过近几年主旋律工业题材电视剧的题材选择、鸿篇巨制的史诗叙事方式、典型细节下的人物塑造以及群体认同下的精神构建与延续分析主旋律工业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走向,阐述如何在迎合市场与适应受众中践行艺术使命,回应时代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