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聚丙烯蜡(PPW)相变材料进行羧基化改性,通过自乳化、离子交联分别得到了PPW乳液、PPW多孔定型相变材料(PPW-P),将PPW-P与定量石蜡(PA)在80?℃条件下浸渍吸附20?min,得到复合定型相变材料(PPW-P@P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激光导热仪等研究了PPW乳液、PPW-P及PPW-P@PA的形貌、相对分子质量、结晶度及热性能等.结果表明:PPW乳液的总相变焓损失率在5.04%以下,PPW-P的热分解温度为369.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机 构】
:
湖北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 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6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聚丙烯蜡(PPW)相变材料进行羧基化改性,通过自乳化、离子交联分别得到了PPW乳液、PPW多孔定型相变材料(PPW-P),将PPW-P与定量石蜡(PA)在80?℃条件下浸渍吸附20?min,得到复合定型相变材料(PPW-P@P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激光导热仪等研究了PPW乳液、PPW-P及PPW-P@PA的形貌、相对分子质量、结晶度及热性能等.结果表明:PPW乳液的总相变焓损失率在5.04%以下,PPW-P的热分解温度为369.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PPW-P@PA的结晶焓为-74.08?J/g,在85?℃条件下无明显泄漏,具有良好的储能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水库群的调节对下游洪水过程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科学评价下游控制点的防洪风险率对复核流域防洪标准、优化水库群防洪调度规则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计算方法对洪水地区组成不确定性考虑不足,影响了评价成果的可靠性.针对单库防洪系统,提出了计算水库下游防洪风险率的离散求和-均值一次二阶矩法,该方法不仅能考虑洪水地区组成的不确定性,还能描述该不确定性在防洪系统中的传递特征.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沭河流域沙沟-青峰岭防洪系统,结果表明,沙沟水库下游青峰岭断面的防洪风险率为4.02%,满足该防洪系统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为优化气辅成型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工艺参数对气辅成型质量的影响,以熔体预注射量、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气压力、延迟时间、注气时间为因素,气体穿透深度、最大气指幅度为评价指标,采用L25(56)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气辅成型工艺参数为:熔体预注射量85%,熔体温度240?℃,模具温度40?℃,延迟时间4?s,注气压力3?MPa,注气时间10?s,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优选工艺参数时,气体穿透效果和气辅成型质量良好,可用于气辅成型实际生产.
对流延膜专用二元无规共聚聚丙烯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其技术攻关指标,开展了添加剂配方选择、装置试生产及试用工作.根据添加剂选择、催化剂选择、装置试生产、下游客户试用情况,对流延膜专用二元无规共聚聚丙烯进行持续优化,适当提高了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将其调整为6.7%±0.5%(w).
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种植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农业灌溉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黄淮海流域186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该流域春(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有效降水量以及缺水量.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和空间插值法对黄淮海流域春(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1961—2017年春(冬)小麦和夏玉米多年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都呈
介绍了乙烯聚合法生产聚乙烯蜡常用的催化剂和工艺.高压自由基聚合法得到的产品结晶度低,熔点低,对颜料和填料的润湿性好,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难以控制产品质量.采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可以调节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晶度,制备的产品性能优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聚乙烯蜡的优点是支链含量少,密度可调,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产品熔点高,缺点是成本太高.采用非茂金属催化剂制备聚乙烯蜡的条件比较温和,生产成本较低.今后,我国重点发展合成法制备聚乙烯蜡的技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指标,提升我国聚乙烯蜡品牌的竞争力.
以指纹盒后盖浇口为例,用Moldflow软件分别比较了细水口进胶与大水口进胶两种方案的流动分析和翘曲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大水口进胶充填时间短且流动平衡,注射压力较小,几乎无熔接痕,翘曲变形量较小;设计了细水口进胶和大水口进胶两种模具,经过实际成型验证了大水口进胶方案比较合理,Moldflow软件可以指导模具设计.
综述了国内在聚丙烯装置先进过程控制(APC)技术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APC系统可以充分挖掘化工装置的生产潜能,实现“卡边生产”,降低能耗,减少浪费,提高装置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大力采用引进APC技术的同时,应该加强创新力度,尤其是要给予国内自主开发的APC技术实际应用的机会,以摆脱国外APC技术在我国化工装置上的垄断地位.
综述了绝缘材料用交联聚乙烯的研发进展.采用过氧化物化学交联法,通过添加纳米聚合物可以提高交联聚乙烯的电荷输运调控能力和击穿场强,从而提升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耐高压交流击穿能力;通过添加电压稳定剂可以改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耐电性能和击穿强度;通过添加含磷助剂和含氮助剂可以提升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的高压直流击穿强度以及抑制空间电荷性能.采用硅烷交联法,添加长诱导时间催化剂母粒生产的绝缘材料抗老化并且诱导时间可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预交联,生产过程中炭黑的均匀分散有助于中低压架空电线电缆耐气候性能的提
研究了管材专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的结晶温度和等温结晶行为,利用Avrami方程对等温结晶过程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欧化工公司的PPR1具有更高的结晶温度、结晶度以及更快的结晶速率.同一结晶温度条件下,国产PPR3的结晶度达到一半的时间略高于其他PPR.利用Hoffman-Lauritzen结晶动力学理论计算得到了PPR的成核常数和结晶生长时大分子在垂直于分子链方向的折叠表面自由能(σe),与其他试样相比,PPR1的σe最低,PPR3的σe最高,结晶速率最慢.通过偏光显微镜照片可以发现,PP
概述了聚酰胺/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氧化处理法、上浆剂法和多尺度改性.氧化处理法有气相法、液相法、电化学法和等离子体法等;多尺度改性是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纳米颗粒.梳理了主要改性技术的特点和问题,展望了聚酰胺/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表面改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