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成长的思与行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任何时代,为教师赋能,都是为学生助力,为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蓄势。
  近年来,我省打造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职教体系,教师,是这一体系中最有活力的因素、最为稳健的支撑。2018年11月23日至26日,在教育部主办的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我省38支队伍参赛,35支获奖,获奖率达92.1%,为全国平均获奖率的240%,获奖总数比2017年增长12个,增幅达67%,其中,中、高职共荣获全国一等奖10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7个,一、二等奖总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团队总分位列全国第二,荣获“最佳组织奖”。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担负着以匠心育工匠的使命。大赛只是一个窗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荣誉的多少,更多的是我省在宏观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多方探索,是各校在微观层面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的积极实践。
  教师的发展,需要自上而下的整体统筹与全面规划。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创新的角度出发,加快体系建构、制度改革、经费投入等,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刻不容缓。2018年11月21日,在广东省教育厅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表示:“我们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促进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进一步协调发展,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适应我省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视为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22年,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稳定在60%以上。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动职业院校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便是有力之举。
  教师的发展,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自我探索和自主实践。从提升学校教育满意度和教师自我价值的角度而言,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提升创新精神,意义重大。我省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职业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在专业化和双师型的复合视域中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开辟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成长方式。这些学校聚焦于教师真实生动的教育实践,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让为师者既具备自我成长的发展潜力,又具备助推学生成功成才的教学能力,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角色,而是能够同时对接职业实践和教学生活的专业化人才。我们相信,学校和教师这样的主动作为,将更加充分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培育真正的大国工匠。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赛促教,打造卓越师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及时做出回应,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抓手,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此举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效提升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向内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次能够获得一等奖,其实来源于我们平时的积累,没有平时的积累,在大赛中,就无法发挥出真正的水平。”以“现代插花的实用技巧及应用”获得高职组一等奖的教师阙彩霞、石林、李冬妹表示。
  教师们所说的“平时的积累”,正是基于学校搭建的平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课程建设为基石,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申报与开发。仅2017-2018学年,学校关于“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立项项目就达到120项,教师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学校的课程非常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所有的课程都是基于工作过程而开展。不仅如此,学校还在完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完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这一举措丰富了学校的精品网络学习资源,还带动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
  向外借力:在培训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丰富,而教师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是什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针對本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整套培训内容:从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内涵到大赛政策,从混合教学的理念、设计到教学组织实施,从建设课程资源到应用移动端APP进行教学……学校调动教务处、组织人事处、督导室和信息管理中心等各方资源,多次联合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面对全体教职工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集中培训。
  于教师个人而言,这些培训为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教学基本能力与素养指明了方向;于学校而言,这一系列指导对学校建设一流高职院校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优化资源,培养现代教师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是重要的载体和工具,比技术更重要的,则是互联网资源与思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推进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成网络教学环境,并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优化、重组教学资源,推动了教学模式革新和教师教学观念更新。
  优化:重组教学资源
  首开先河定制度。2018年,学校制定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认定方案》,确定了“持证上岗”制度,这一举措在省内乃至国内都属首创。方案要求,三年内全校所有教师均需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力认定。这一规章制度,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他们的动力。学院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截至2018年11月,已有90名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力认定。
  加大投入促培训。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最理想的结果是,互联网教学观念能够深入教师心中、脑中。为此,学校一方面抓实基础技能培养,定期邀请名师到校,进行校内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强化高阶技能训练,邀请企业专家开展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应用相结合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掌握。
其他文献
秦灭六国后,天下统一,百姓生活安定,无需再持有用以打仗的兵器,秦应时代发展要求,将兵器收归国有.有关史书记载,秦将兵器收归国有是为了弱化百姓势力,防止战争再起,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