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职业教育主题是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则是有效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院校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为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找思路,为企业培养岗位人才需求做好优质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生产企业共同联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职业院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找出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学校培养岗位技术人才的道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利于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直接与企业岗位衔接。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有利于解决学校的教学硬件滞后于当前生产应用的技术“瓶颈”,有利于最大限度满足生产企业对所录用得岗位技术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即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用工需求衔接统一,学生的学习任务与企业的生产要求一致,最大限度的实现培养目标与就业途径衔接统一。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现阶段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由于政府缺乏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与学校的的短期合作,学校教育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生产相脱离,这些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客观性、必然性的认识与实践还处于浅层次的合作阶段。
2.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仍处于改制和转型中,想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企业与学校实施合作很难,如何既保持职业教育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与企业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和实践方式,以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变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不仅是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先进科学技术的合作行为,国家应当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所以健全有关政策法规,寻求项目资金的投入,备受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是一个长期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结合企业用人的要求开展理论及技能的教学改革。“面向社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系统化、动态化、规范化,以便适应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要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实现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统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校内所培养的学生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以便改进教学知识,同时企业的技术专家到校兼职授课以便让最新的工艺技术及时的传递学生,让学生尽快掌握岗位能力,以便学生在企业就业时尽快融入生产实践,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另一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向学校提供生产实习设备、实习实训场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为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岗位工作做好坚实的保障。
2.加强“订单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深入性。职业教育的最终教学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质、适合的教育优化服务,因此企业向学校“订单式”的教学培养模式就应该灵活多样及深入扩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能力分析,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定岗定位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设置、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实现企业用工与学校招生同步,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同步,实习实训与生产就业同步,同时还应加强与周边的相关企业互动沟通,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实行多单位、灵活性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3.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办学原则,校方和企业都在为培养“准职业人”而共同努力,学校应当综合地选择有实力的合作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以便保证培养出适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应用技能性人才,同时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跟踪问题。而企业一方面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和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外,另一方面还得努力建设一支兢兢业业的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彼此牵连发展的关系,使得学校与企业应加强生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便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我校11级、12级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班的学生与贵州力帆集团公司、兴国实业集团公司的培养方式集中体现了校企合作的精髓。
4.共建实训基地,开设职工培训。职业院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的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准职业素养及创新精神;同时学校的成教部,实训中心应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互动,根据企业员工基本素质要求及培训特点,联合企业共同制定相关的学历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特殊行业或工种培训班等。我校对兴国实业集团的员工进行的电工、焊工、维修工的技术培训有效增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和深度。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更好的增强校企合作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提高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应根据职业院校实情出发,切实落实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牢固树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的观念,学校应立足于实际,探索出一套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道路。
2.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相应的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配套的相关法规体系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招商引资、引企入校的鼓励措施,以便企业更好的融入到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来。
4.大力推行职业资格制度,以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和广度。
5.选择好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寻求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五、结语
为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促进产学研的高度融合,教育與产业,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加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以及能力本位快速提升的事业发展,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不断增强职业院校服务地区经济的发展能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我们永远走在学习的路上。
参考文献:
[1]林桢,卢川榕,黄雪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科技信息》 2014-02-15
[2]陈秀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26
[3]刘晓明,杨如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问题 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08-15
[4]王娜.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教育教学论坛》- 2012-10-16
作者简介:黄贵军(1984—)男,贵州毕节人。本科,助教。主要从事机电专业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生产企业共同联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职业院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找出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学校培养岗位技术人才的道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利于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直接与企业岗位衔接。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有利于解决学校的教学硬件滞后于当前生产应用的技术“瓶颈”,有利于最大限度满足生产企业对所录用得岗位技术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即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用工需求衔接统一,学生的学习任务与企业的生产要求一致,最大限度的实现培养目标与就业途径衔接统一。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现阶段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由于政府缺乏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与学校的的短期合作,学校教育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生产相脱离,这些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客观性、必然性的认识与实践还处于浅层次的合作阶段。
2.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仍处于改制和转型中,想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企业与学校实施合作很难,如何既保持职业教育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与企业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和实践方式,以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变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不仅是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先进科学技术的合作行为,国家应当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所以健全有关政策法规,寻求项目资金的投入,备受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是一个长期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结合企业用人的要求开展理论及技能的教学改革。“面向社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系统化、动态化、规范化,以便适应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要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实现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统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校内所培养的学生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以便改进教学知识,同时企业的技术专家到校兼职授课以便让最新的工艺技术及时的传递学生,让学生尽快掌握岗位能力,以便学生在企业就业时尽快融入生产实践,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另一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向学校提供生产实习设备、实习实训场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为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岗位工作做好坚实的保障。
2.加强“订单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深入性。职业教育的最终教学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质、适合的教育优化服务,因此企业向学校“订单式”的教学培养模式就应该灵活多样及深入扩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能力分析,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定岗定位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设置、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实现企业用工与学校招生同步,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同步,实习实训与生产就业同步,同时还应加强与周边的相关企业互动沟通,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实行多单位、灵活性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3.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办学原则,校方和企业都在为培养“准职业人”而共同努力,学校应当综合地选择有实力的合作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以便保证培养出适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应用技能性人才,同时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跟踪问题。而企业一方面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和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外,另一方面还得努力建设一支兢兢业业的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彼此牵连发展的关系,使得学校与企业应加强生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便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我校11级、12级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班的学生与贵州力帆集团公司、兴国实业集团公司的培养方式集中体现了校企合作的精髓。
4.共建实训基地,开设职工培训。职业院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的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准职业素养及创新精神;同时学校的成教部,实训中心应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互动,根据企业员工基本素质要求及培训特点,联合企业共同制定相关的学历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特殊行业或工种培训班等。我校对兴国实业集团的员工进行的电工、焊工、维修工的技术培训有效增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和深度。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更好的增强校企合作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提高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应根据职业院校实情出发,切实落实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牢固树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的观念,学校应立足于实际,探索出一套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道路。
2.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相应的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配套的相关法规体系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招商引资、引企入校的鼓励措施,以便企业更好的融入到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来。
4.大力推行职业资格制度,以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和广度。
5.选择好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寻求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五、结语
为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促进产学研的高度融合,教育與产业,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加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以及能力本位快速提升的事业发展,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不断增强职业院校服务地区经济的发展能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我们永远走在学习的路上。
参考文献:
[1]林桢,卢川榕,黄雪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科技信息》 2014-02-15
[2]陈秀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26
[3]刘晓明,杨如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问题 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08-15
[4]王娜.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教育教学论坛》- 2012-10-16
作者简介:黄贵军(1984—)男,贵州毕节人。本科,助教。主要从事机电专业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