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敖氏伤寒金镜录》系杜清碧在"敖氏"基础上著述而成。有人认为"敖氏"系元代经学家敖继翁,但文献中并无敖继翁涉及医学的记载,故此说仍待考证。《敖氏伤寒金镜录》成书后,少为人知,明代薛己2次刊刻,促使该书得以流传。除以单行本流传外,附录于其他医籍,是《敖氏伤寒金镜录》另一流传的重要形式,以《古今医统大全》和《证治准绳》影响最大。《敖氏伤寒金镜录》传播至日本、越南等地,对日本的影响最大。目前,日本保存有
【机 构】
: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敖氏伤寒金镜录》系杜清碧在"敖氏"基础上著述而成。有人认为"敖氏"系元代经学家敖继翁,但文献中并无敖继翁涉及医学的记载,故此说仍待考证。《敖氏伤寒金镜录》成书后,少为人知,明代薛己2次刊刻,促使该书得以流传。除以单行本流传外,附录于其他医籍,是《敖氏伤寒金镜录》另一流传的重要形式,以《古今医统大全》和《证治准绳》影响最大。《敖氏伤寒金镜录》传播至日本、越南等地,对日本的影响最大。目前,日本保存有数十种《敖氏伤寒金镜录》的传本。在《敖氏伤寒金镜录》的基础上,还出现了新的舌诊专著,如《伤寒观舌心法》《伤寒舌鉴》,推动了舌诊技术的进一步传播。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内质网应激与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6):假手术组(S组)和肝脏冷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组肝缺血后于肝下下腔静脉血管夹上方灌注4 ℃乳酸钠林格液6~8 ml/min,灌注时间为30 min,灌注结束后恢复肝脏血流。I/R组于再灌注6 h(S组于关腹后6 h)时,取下
目的采用超声微泡造影术监测肾微循环,评价西他生坦对体外循环(CPB)犬肾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雄性比格犬18只,体重10~15 kg,2~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CPB组和西他生坦组(S组)。S组于CPB前1 h静脉输注西他生坦0.7 mg/kg,经30 min输注完毕。于CPB前(T1)、CPB 1 h(T2)、CPB结束(T3)和CPB结束后2 h(T4)
目的评价术前预防性输注头孢类抗生素对丙泊酚诱导时心电的影响。方法择期女性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50岁,体重43~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呋辛钠组(CEFU组)和头孢硫脒组(CEFA组),每组25例。CEFU组输注头孢呋辛钠、CEFA组输注头孢硫脒后均予丙泊酚(血浆浓度4 μg/ml)靶控输注。在头孢呋辛钠或头孢硫脒输注前(T1)、输注完后(T2)和丙泊酚达靶浓度
目的确定复合右美托咪定时梗阻性黄疸患者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年龄45~63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麻醉诱导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
目的评价异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含GluR1亚基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280 g,7~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IPC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发
目的评价吗啡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Ⅰ 人肝癌细胞以2×105个/孔接种于6孔板中(2 ml /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6组(n=12):对照组(C组)、10 ng/ml吗啡组(M1组)、25 ng/ml吗啡组(M2组)、50 ng/ml组(M3组)、100 ng/ml(M4组)和200 ng/ml(M5组),M1组-M5组加入相应终浓度的吗啡,C组使用等量PBS处理,
目的评价探头无菌保护膜用于超声仪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时的价值。方法行超声引导腰丛阻滞的患者9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55~8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无菌保护膜组(F组)、传统物理法组(TP组)和传统化学法组(TC组)。无菌化处理方法:F组使用探头无菌保护膜,TP组使用无菌手套,TC组使用70%~80%乙醇。无菌化处理后对探头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以菌落总数≤
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了青岛的主权。至1929年,北洋政府在青岛逐步建立了卫生防疫体系,成立了卫生局,颁行各种卫生防疫的法规、法令,进行卫生宣传,开展卫生运动等,在保护、保障和促进民众健康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卫生行政机构变动频繁,影响了卫生防疫的效果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
1947—1977年间,蒙医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格局,具备了现代教育属性。通过进修学校、开办培训班对传统的蒙医加以规范、提升,又借助医学院、卫生学校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蒙医药人才,成为后来蒙医教育乃至蒙医药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1958年内蒙古医学院增设中蒙医系,招收蒙医专业本科生,为蒙医高等教育之肇始,也使蒙医成为中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中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