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组织与实施一系列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协助孩子们不断发展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等,通过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精神。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主题活动开展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活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94
引言:教育资源有时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们特别重视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幼儿身边的、熟悉的教育资源,更是教师们开展主题活动的主要来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主题活动开展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遵循幼兒直接感知的特点,帮助其积累感性经验
在认知过程中幼儿主要靠感知觉,即依靠直接感知来了解与认识事物。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直接感知的特点,帮助其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为他们参与主题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的为期几个月的“有趣的机器人”主题活动,就是借助大量的直接感知活动来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机器人。从搜集与机器人有关的材料开始,使孩子们逐渐对机器人有了更深入了解,增强了他们的认知,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经验。而昆山高新区就有机器人这方面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来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有的教师和家长带领孩子们来到产业园参观机器人,在一系列直观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增长了科学知识,使他们通过直观感受增强了科技意识。在这个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越来越专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探索活动中表现得更加细心,并勇敢尝试,开始学着提问并主动开动脑筋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与自主探究中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
2以问题为导向, 引发幼儿主动寻求答案
主题活动的深度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问题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会真正发生。因此,教师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或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获取答案的多种渠道,并留给幼儿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引发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持续地参与到主题活动深度推进中。
在大班主题活动“新园的树”中,教师提出“如何让每一个看到这棵树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字、特点和习性”,引发了幼儿积极的讨论。幼儿通过查询、实地观察,了解了树标的作用和可采用的形式。经过“最美树标”设计比赛,幼儿推选出了树叶形的图案作为新园的树标形状,还制作了语音二维码,方便大家扫描聆听。可是,中班和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不懂文字的介绍怎么办呢?于是,幼儿特意用弟弟妹妹能看得懂的图案来描述树的名称和特点,并拍摄介绍树的视频做成二维码,方便弟弟妹妹观看。
3教师树立榜样, 带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如果教师主动表现出对事件、事物的兴趣、热情和关注,用自身饱含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状态,带动和影响幼儿主动学习、持续探究,可以很好地让幼儿产生共鸣和兴趣。
在主题活动“燕子回来了”中,教师对新生燕子感到欣喜,对燕子之死感到难过,以及持续拍摄记录燕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对此充满好奇和兴趣,引发了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主动获取与燕子相关的知识经验。在主题活动“快乐小菜农”中,教师表现出对蜗牛极大的兴趣,带着幼儿一起到菜地捉蜗牛;给蜗牛起好听的名字;用冰棒棍给蜗牛造一座房子;请蜗牛到草地上“散步”;带菜叶给蜗牛当食物,以及和幼儿一起搜集材料开展“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辩论赛等。教师用自己投入的状态,带动幼儿不断丰富、调整、生成主题活动内容,获得有关蜗牛的科学认知,产生关爱情感,提升了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4采用多元互动方式, 帮助幼儿建构主动学习的经验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进行多元互动,包括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与他人的互动等,幼儿在多元的互动中,也能多元化地获得主动探究学习的经验。
如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教师要在环境中尽量搭建便于幼儿观察、展示的平台,便于幼儿随时利用多种形式的作品、照片、调查表、操作材料等进行探究,通过观察、阅读、询问、交流和操作,不断整合已有经验,提升和促进新经验的形成和巩固。同伴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合作学习,也是幼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解决某一问题的时候,积极与同伴交流交往、合作互动,体验共同完成任务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促使幼儿继续深入探究。
结论: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构建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有效引发了幼儿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在主题活动中,笔者发现主题活动环境的有效创设,对于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精神等具有隐性的教育功能。在主题活动中,笔者将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空间由室内转移到家庭及社区,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生活场景,促使他们在与小伙伴及教师和家长的合作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海燕.幼儿教材园本化的实施与建议——以中班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8(17):49-51.
[2]梁丽娟,张敏,李凤莲,杨慧玲.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激活幼儿审美体验——《彝家娃娃真幸福》(5~6岁)主题活动设计与反思[J].成才,2016(04):53-55.
[3]林颖.主题活动支持下的幼儿线描画教学[J].艺术教育,2013(05):145.
[4]喻琳,盛娅.幼儿科学主题活动的推进策略——以《有趣的测量》《风》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1(06):51-52.
[5]杨玲菊.垃圾不落地 生活更美丽——浅谈幼儿“垃圾分类”环保主题教学活动[J].文教资料,2006(23):171-172.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活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94
引言:教育资源有时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们特别重视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幼儿身边的、熟悉的教育资源,更是教师们开展主题活动的主要来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主题活动开展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遵循幼兒直接感知的特点,帮助其积累感性经验
在认知过程中幼儿主要靠感知觉,即依靠直接感知来了解与认识事物。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直接感知的特点,帮助其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为他们参与主题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的为期几个月的“有趣的机器人”主题活动,就是借助大量的直接感知活动来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机器人。从搜集与机器人有关的材料开始,使孩子们逐渐对机器人有了更深入了解,增强了他们的认知,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经验。而昆山高新区就有机器人这方面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来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有的教师和家长带领孩子们来到产业园参观机器人,在一系列直观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增长了科学知识,使他们通过直观感受增强了科技意识。在这个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越来越专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探索活动中表现得更加细心,并勇敢尝试,开始学着提问并主动开动脑筋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与自主探究中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
2以问题为导向, 引发幼儿主动寻求答案
主题活动的深度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问题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会真正发生。因此,教师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或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获取答案的多种渠道,并留给幼儿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引发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持续地参与到主题活动深度推进中。
在大班主题活动“新园的树”中,教师提出“如何让每一个看到这棵树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字、特点和习性”,引发了幼儿积极的讨论。幼儿通过查询、实地观察,了解了树标的作用和可采用的形式。经过“最美树标”设计比赛,幼儿推选出了树叶形的图案作为新园的树标形状,还制作了语音二维码,方便大家扫描聆听。可是,中班和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不懂文字的介绍怎么办呢?于是,幼儿特意用弟弟妹妹能看得懂的图案来描述树的名称和特点,并拍摄介绍树的视频做成二维码,方便弟弟妹妹观看。
3教师树立榜样, 带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如果教师主动表现出对事件、事物的兴趣、热情和关注,用自身饱含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状态,带动和影响幼儿主动学习、持续探究,可以很好地让幼儿产生共鸣和兴趣。
在主题活动“燕子回来了”中,教师对新生燕子感到欣喜,对燕子之死感到难过,以及持续拍摄记录燕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对此充满好奇和兴趣,引发了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主动获取与燕子相关的知识经验。在主题活动“快乐小菜农”中,教师表现出对蜗牛极大的兴趣,带着幼儿一起到菜地捉蜗牛;给蜗牛起好听的名字;用冰棒棍给蜗牛造一座房子;请蜗牛到草地上“散步”;带菜叶给蜗牛当食物,以及和幼儿一起搜集材料开展“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辩论赛等。教师用自己投入的状态,带动幼儿不断丰富、调整、生成主题活动内容,获得有关蜗牛的科学认知,产生关爱情感,提升了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4采用多元互动方式, 帮助幼儿建构主动学习的经验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进行多元互动,包括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与他人的互动等,幼儿在多元的互动中,也能多元化地获得主动探究学习的经验。
如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教师要在环境中尽量搭建便于幼儿观察、展示的平台,便于幼儿随时利用多种形式的作品、照片、调查表、操作材料等进行探究,通过观察、阅读、询问、交流和操作,不断整合已有经验,提升和促进新经验的形成和巩固。同伴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合作学习,也是幼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解决某一问题的时候,积极与同伴交流交往、合作互动,体验共同完成任务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促使幼儿继续深入探究。
结论: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构建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有效引发了幼儿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在主题活动中,笔者发现主题活动环境的有效创设,对于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精神等具有隐性的教育功能。在主题活动中,笔者将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空间由室内转移到家庭及社区,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生活场景,促使他们在与小伙伴及教师和家长的合作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海燕.幼儿教材园本化的实施与建议——以中班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8(17):49-51.
[2]梁丽娟,张敏,李凤莲,杨慧玲.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激活幼儿审美体验——《彝家娃娃真幸福》(5~6岁)主题活动设计与反思[J].成才,2016(04):53-55.
[3]林颖.主题活动支持下的幼儿线描画教学[J].艺术教育,2013(05):145.
[4]喻琳,盛娅.幼儿科学主题活动的推进策略——以《有趣的测量》《风》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1(06):51-52.
[5]杨玲菊.垃圾不落地 生活更美丽——浅谈幼儿“垃圾分类”环保主题教学活动[J].文教资料,2006(23):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