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化系统损害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9年12月以来,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我国及全世界暴发,并迅速传播与蔓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2019-冠状病毒病感染后除发热和肺炎症状外,消化系统的损害已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介绍COVID-19的概况、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综述COVID-19的消化系统损害的相关机制及诊断治疗,以期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期刊
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痛风管理指南,对提高痛风临床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时隔8年,2020年5月11日再次发布更新版痛风管理指南。该指南通过系统文献回顾,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E)分级体系,结合患者意见,最终产生了42条建议,侧重于降尿酸治疗、痛风急性期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及合并用药管理等方面。现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并结合我国人群特征综合分析,以期对我国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老年人中病死率高、危害性大。由于增龄导致的生理功能下降及基础疾病导致的病理状态,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具有不典型性,治疗手段和防控措施须考虑该人群的特殊性。为进一步做好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和防控工作,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呼吸和危重病专家委员会编写了本共识,针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提出意见建议,强调:(1)诊断应强调新型冠
目的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患病率及其预后。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0日所有在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NAFLD诊断根据肝/脾CT比值≤1.0和临床资料。记录基线资料、诊断、易损斑块(VP)并随访。研究的终点是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结果1 069例患者中,诊断NAFLD 31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为COVID-19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78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8例患者中男性130例(46.8%),女性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大流行,而对这一疫情的应对离不开对新型冠状病毒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目前,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本文结合武汉实地抗疫的经历,回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临床热点问题及其相应的临床策略。
目的探索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用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3例重型及1例危重型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阿利吉仑降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78岁(66~87岁),均以呼吸道症状起病,3例经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或抗体检测确诊(重型),1例为临床诊断合并心功能不全(危重型)。
报道1例青少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AS)患者,其临床表现及生化改变支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被抑制,鞍区磁共振成像示垂体右翼可疑微腺瘤(5 mm×7 mm),但岩下窦静脉取血+去氨加压素(DDAVP)兴奋试验阴性。胸部CT示右肺中叶小结节(11.3 mm),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DG-PET/CT)及6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目前导致全球人口死亡最常见病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进展,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最有效手段之一。"LDL-C低一些更好"已经成为共识,然而LDL-C可以降到多低、是否存在获益下限却尚无结论。本文回顾调脂治疗发展历程,结合当前血脂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成果,从LDL-C的生理水平和功能代谢的角度分析了LDL-C目标值的可能下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入选MHD患者224例,检测患者血清iPTH、ALP等临床指标,随访2年,采用Cox回归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ALP水平与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相关(HR=1.001, 95%CI 1.000~1.004, P=0.048),ALP≥106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