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大人才培养的支撑条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优化培养环境。因为人才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好的环境是培育人才的沃土,虽然它是人才成长的外因,但却能起到极为重要的陶冶作用。军事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环境是主体系统以外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主体系统的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也因此构成了一个系统。健全的主体与优越的环境缺一不可。因此,要培养出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高质量军事人才,必须优化军事人才的培养环境。
1.选配好院校领导班子
重视院校领导班子是我们党的几代代领导核心办学治校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抓院校建设,关键是“要选好办学校的干部,包括教师”。江泽民也要求我们,“要选拔那些政治上强、懂教育、会管理的干部去当院校的领导”。要按照江主席提出的“政治上强、懂教育、会管理”的要求,选配好院校领导班子,特别是要把院(校)长和政委选准配强。只有让懂教育的人才去抓教育,才能使学校健康地发展,使成才有基本的保证。特别是专业技术院校的院(校)长,必须是本行业的专门家。
2.建立适应高技术战争的教育体制和结构
要在整个军队范围内,针对高技术战争的新特点,将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统一‘的调整,突破条块分割、封闭的军事教育训练体制。某些方面可以突破军兵种的界限,协调一致地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
建立支持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大服务体系,增强其自身发展的能力。建议研究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建立教育银行、运用金融手段扩大教育资金来源的重大措施。除学校通过科技开发、技术推广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建立某些高科技产业外,建议发展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服务,这样可以以产业支持教育,扩大对教育的供给。
还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可以通过“共建、联合、合作、合并”等多种形式,改变自成体系、分散办学、重复设置造成规模效益低、经费使用效益差的状况。促进学校后勤工作的社会化,促进人员的合理使用和分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
21世纪我们要通过军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依靠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按照终生教育原则,努力构建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以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重、相互沟通和衔接的、多样化的终生教育体系。使21世纪的中国军人成为学习的先锋、社会的英才。
3.创造最佳的军事人才培养内部环境
要创造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鼓励优秀军事人才冒尖,设立优厚的奖学金和较高的荣誉称号,实行全程淘汰制,允许军事人才及时转变发展方向,以利于发挥各自的特长;要创造通才教育的支持环境,实行学科交叉,增加与高技术战争相关较紧的新学科的比重,使我们所培养的军事人才具有全新的知识结构和全新的思维方式;要改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交流环境,改善军事人才培养的信息环境。
4.创造优良的军事人才培养外部环境
要改进科研环境,使科研直接为培养人才服务;改善教学环境,为军事人才提供学术交流的阵地与机遇。要改善行政管理环境,创造既有统一意志、纪律约束,又有一个使人身心舒畅的培养条件,形成宽严相济、刚柔并重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协调、评比制度,做到整个培养过程张弛有序。要改善文化生活环境,使整个培养环境生机盎然,有一种文明高雅、热烈轻松的氛围。
5.增加对院校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培养水平、教学水平难以迅速提高,自然也就难以造就出高技术战争所需要的军事人才。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面,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巨额经费。美国西点军校在80年代中前期,培养一名学员要花10万美元,必须想方设法开拓投资渠道,给院校培养人才注人更大的能量。首先,应宜强化总部和各职能单位的责任和行为。应当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规定人才陪养的军费比重,建立保障培养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机制。其次,要充分调动全军上下的积极性,实现投资的多元化。走投人少、效益高的路子,减少非教育性投资,实行社会化保障,增强生机活力,形成后勤服务的新机制。贯彻江主席“要逐步减轻军队办社会的负担”的指示,扩大社会化保障范围,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现代化建设路子。美国的西点学校,4000多人的学员食堂,军方只有一名士官负责检查监督,其它工作都由社会承担。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军院校一直实行“封闭式”的自我保障,包袱越背越重,不但占用了大量军队员额,加大了非教育性投资,而且分散了领导抓教学的精力。这就强烈地要求实行社会化保障。在这方面,地方高校已经走在前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总之,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为部队在新时期实现“打得赢、不变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选配好院校领导班子
重视院校领导班子是我们党的几代代领导核心办学治校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抓院校建设,关键是“要选好办学校的干部,包括教师”。江泽民也要求我们,“要选拔那些政治上强、懂教育、会管理的干部去当院校的领导”。要按照江主席提出的“政治上强、懂教育、会管理”的要求,选配好院校领导班子,特别是要把院(校)长和政委选准配强。只有让懂教育的人才去抓教育,才能使学校健康地发展,使成才有基本的保证。特别是专业技术院校的院(校)长,必须是本行业的专门家。
2.建立适应高技术战争的教育体制和结构
要在整个军队范围内,针对高技术战争的新特点,将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统一‘的调整,突破条块分割、封闭的军事教育训练体制。某些方面可以突破军兵种的界限,协调一致地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
建立支持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大服务体系,增强其自身发展的能力。建议研究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建立教育银行、运用金融手段扩大教育资金来源的重大措施。除学校通过科技开发、技术推广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建立某些高科技产业外,建议发展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服务,这样可以以产业支持教育,扩大对教育的供给。
还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可以通过“共建、联合、合作、合并”等多种形式,改变自成体系、分散办学、重复设置造成规模效益低、经费使用效益差的状况。促进学校后勤工作的社会化,促进人员的合理使用和分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
21世纪我们要通过军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依靠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按照终生教育原则,努力构建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以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重、相互沟通和衔接的、多样化的终生教育体系。使21世纪的中国军人成为学习的先锋、社会的英才。
3.创造最佳的军事人才培养内部环境
要创造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鼓励优秀军事人才冒尖,设立优厚的奖学金和较高的荣誉称号,实行全程淘汰制,允许军事人才及时转变发展方向,以利于发挥各自的特长;要创造通才教育的支持环境,实行学科交叉,增加与高技术战争相关较紧的新学科的比重,使我们所培养的军事人才具有全新的知识结构和全新的思维方式;要改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交流环境,改善军事人才培养的信息环境。
4.创造优良的军事人才培养外部环境
要改进科研环境,使科研直接为培养人才服务;改善教学环境,为军事人才提供学术交流的阵地与机遇。要改善行政管理环境,创造既有统一意志、纪律约束,又有一个使人身心舒畅的培养条件,形成宽严相济、刚柔并重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协调、评比制度,做到整个培养过程张弛有序。要改善文化生活环境,使整个培养环境生机盎然,有一种文明高雅、热烈轻松的氛围。
5.增加对院校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培养水平、教学水平难以迅速提高,自然也就难以造就出高技术战争所需要的军事人才。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面,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巨额经费。美国西点军校在80年代中前期,培养一名学员要花10万美元,必须想方设法开拓投资渠道,给院校培养人才注人更大的能量。首先,应宜强化总部和各职能单位的责任和行为。应当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规定人才陪养的军费比重,建立保障培养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机制。其次,要充分调动全军上下的积极性,实现投资的多元化。走投人少、效益高的路子,减少非教育性投资,实行社会化保障,增强生机活力,形成后勤服务的新机制。贯彻江主席“要逐步减轻军队办社会的负担”的指示,扩大社会化保障范围,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现代化建设路子。美国的西点学校,4000多人的学员食堂,军方只有一名士官负责检查监督,其它工作都由社会承担。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军院校一直实行“封闭式”的自我保障,包袱越背越重,不但占用了大量军队员额,加大了非教育性投资,而且分散了领导抓教学的精力。这就强烈地要求实行社会化保障。在这方面,地方高校已经走在前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总之,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为部队在新时期实现“打得赢、不变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