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民办大学现代制度,需要分析我国民办大学的现状,以章程建设为载体来提出现代制度建设关键点,以及提出了推动民办大学现代制度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大学 现代制度
【项目编号】2016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6ZD-2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88-02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外已将高等教育全球化视为增加本国实力的有效办法,近年来高等教育全球化更是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日益加剧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亟须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加快机制改革进程,倒逼高等院校尽快转变内部管理运行模式,以适应外部的风云变化。机制改革推动下构建大学现代制度建设成为时代命题,各直属大学纷纷谋求变化,甘愿作试点开始了大学现代制度的建设。各试点高校立足本校的经验建设和已有的基础建设,积极探求现代制度并勇于实践,有些高校集中力量去制订大学章程,还有些高校深入改革探求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力求通过现代制度的构建,推动着眼于机制下的大学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良性发展,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全球化。中国民办大学如果不希望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中被淘汰,就需要找准自身问题,通过构建现代制度以解决问题,延长学校生命线。
一、民办大学发展现状
中国民办大学在管理效能方面,存在体制灵活以及机构精简的优势,不但节约了办学经费,而且有利于责任承担,以及提高办事效率,能够规避出现公办大学机构臃肿,部门之间推诿,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在专业设置方面,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填补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淘汰过时专业,能够与时俱进提高人才培养的对口适应性。在师资方面,由于年轻教师居多,具备知识体系新,接受能力强,创造力突出,思维活跃,体力充沛,执行力强等优点,从而可以按照要求营造富有朝气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民办大学也存在着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科学化管理不到位,新专业过多,专业建设不充分,短时间形成不了特色,以至于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年轻教师居多,与那些高职称、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较而言,又构成另一种劣势,师资队伍结构失调对教学不利,年轻人成长缺乏领导者栽培也是重点要解决的关键。再则办学时间短,经费来源单一致使资金不足,学校在重大建设方面缺乏资金投入,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其未来发展的阻碍。国家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民办教育,从现今政策的多元化来看都明显预示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具备很大的空间和机会。只是我国民办教育尚缺乏应有的市场保护,仍存在不少未被消除的忧患需要得到解决,还有国家对公办教育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势必进一步拉大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的差距,民办大学的生存发展环境越来越不令人乐观。
民办大学为避免被无情淘汰,尽快构建顺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大學现代制度,以延長学校生命周期。可以向直属试点大学学习,它们对大学现代制度的探索和建设,使得它们已经成为既是现代制度建设的开启者,又是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者,还是引领后来参与者的启发者。借鉴它们取得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现代化民办大学制度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民办大学现代制度建设关键点
(一)确立民办大学法人地位
民办大学需要具备法人条件,这点与公办学校一样,所以保障民办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很有必要。一直以来公办学校的法人制度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没有真正被赋予法人地位,以及权利义务两者的关系也是割裂的,此外由于政府拥有公办的归属意义的财产所有权,等于就是扮演了集举办及办学还有管理者的角色,致使学校法人实体地位的消失。集权管理的模式,使得学校在设置学科、专业方面及招生上缺乏其应有的自主权,影响了办学质量的建设,及其未来的生存发展。放宽对公办大学、民办大学的限制,鼓励大学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现代制度要明确举办者,包括管理办学者间的关系义务,落实法人实体,以及办学主体应具备哪些权力责任。落实现代制度及办学自主权,能够有力地平衡学校与社会,尤其与权力机构间的关系,协调内部关系及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问题,促进民办大学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民办大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大学走向社会中心以后,社会对大学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乃至服务的核心观念都赋予了更大期望。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西方成熟的4A原则制度,其中责任原则要求大学要向纳税人和公众负责,做到高质量履行职能,再合理利用资源依法运作。就职责权利来看,落实办学自主权,实现权利义务的统一,势必加强社会的积极性,做到更好履行责任。教育会随着需求出现变化拓展职能,责任的增加使得新的危机出现,随着公众、政府期待值不断加大,不管是公办大学还是民办大学,就得强化使命责任感介入到社会中去。教育承担的责任是其存在发展的使命,是内在的发展需求,作为高等教育具体承担单位的大学势必更加积极地走进公共生活,承担起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乃至国际交流等多方面提供强大后盾支持的职能,获得社会更大的认可。
(三)完善民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构建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环境,是关乎大学机构设置,及其相互间权力配置的问题,通过安排制衡与激励制度可以完善法人治理的结构。构建制度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三者的结合,但往往也都存在诸多的博弈,探研治理结构,借用制度合理分配权利形成制衡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设定。在公办行政化趋势下,民办大学管理家族化的情况同样引发了研究者的担忧。一般民办投资办学,投资者由于担忧个人产权的流失,包括传统家文化的路径依赖心理,致使家族掌握学校财产使用权的情况出现,资源支配权直接影响着办学行为,变成了家族化管理模式。家族化的本质是家族主义信任,信任有限导致外人很难进入决策管理层,一旦出现信任资源的不足,市场应变能力不强的话,及机制不成熟,人事就会出现权威人治的现象,办学效果可想而知。家族成员集中在管理岗位上,外人就很难进入重点部门管理,也就很难形成集中统一的,以及向上的精神底蕴,所以缺少发展的精神力量,领导没有统摄全局的能力,比较容易就成了一盘散沙难以延续,这些都在影响民办大学办学的健康发展。制度的完善,自立的结构,以及稳定的内部环境,都是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前提所在。 三、推动民办大学现代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处理政府社会多面关系
大学是一个学术文化性的组织,关键在于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其制度治理结构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那些没有经验的大学自治起来后,没有形成学术社会以及文化组织的传统等情况,并且对内部起作用的是行政权力逻辑而非学术,其结果便是行政效率决定了发展进程,还有行为政策影响着制度的建构是以政府为主导型的,这样构建制度显然应从政府做起,需要注重宏观指导及间接的管理,那些直接干预的微观管制都是不合适的,需要尊重必然的规律要求。
当前存在政府管理越位的现象,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监督力度不夠都是缺位问题。这类存在于公办大学的问题,在民办大学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民办内部也需要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核心要让政府担当起建设民办的责任,并且规避挑大梁的经营状态。民办教育也是社会的责任,是社会重点关注对象,可以弥补一定的机会不平等的现状,为大批没有接受教育的年轻人提供相应的向上深造的机会。所以政府理应予以制度建设上的支持和资助,设立相关教育专项资金资助办学,正确投入资金到非营利民办大学,完善法律,提高可操作性。再则就是完善产权制度,最大限度地落实自主权,提高决策及管理能力,切实履行规划,包括引导监督职责,只有这样充分认识有限管理者的角色,才能增强服务的职能,把专业性咨询评估监督职责逐步地交到相关机构去负责。还有办学物质充足是建立制度的基础,市场决定了资源的配置,处理好市场关系,把优质资源调动起来共同支持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作为改革后的产物,是对市场经济教育市场的认识和补充,市场作为办学生命源泉,民办大学发展程度取决于结合程度,处理好关系在本质上就是协调大学未来所需的关系,处理高校核心定位及其服务等等问题,好比坚持公益拒绝以营利为目的,立足于需求服务的社会发展等等。学科是培养人才的支架,民办大学主要受市场影响,根據需求来设置学科、专业,从而提升质量满足社会需求。还有就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的逐步转向,民办大学为第二、三产业面向市场栽培的实用技术型人才,都是当前市场急缺的人才,在政府的支持领导下,完全可以利用职业资格,包括实训资源,为社会提供适宜的服务,借此大力开拓有自身特色的优势领域,使学校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高地。
(二)建立完善中介组织
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需要构建和谐的外部关系,管理职能逐步回归社会也就形成了治理国家的模式,政府、市场也会面临失灵的时候,构建中介组织算是弥补政府失灵,包括市场失灵时的重要支撑,政治的稳定价值的认识在逐步加强,对大学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发展致使管理复杂程度加重,为了满足政府社会的需求,能够有利于学校管理科学性的发展,就需要公正性的中介机构发展起来。中介机构是介于教育机构,包括与其发生关系的外在主体间具备的独立主体,是持续化多元价值取向坚持的独立专业性组织,在传递政府社会意图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反馈大学的愿望要求。成熟的中介组织,对于建立民办大学现代制度具有建设性意义。
当前具备高水准的中介组织都有政府背景,这样容易出现沉浸于政府事务,而不去顾及民办教育的状况,尤其是很多中介,充当了政府行为代言人的角色,从而缺失了独立的权威身份,更有甚者在服务活动中以权谋私,缺乏最基本的公益信任度,部分中介机构管理是有待完善的,其真实效用也是有待增强的。政府部门尤其需要进一步认识中介在民办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以发展多类型性质的中介组织为导向,还有健全中介的法规完善审查和准入是极为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合法正规利民的组织发展外部环境。再则加强对中介的监管,规范其运作,持续贯彻公益的服务宗旨,加强其必备的职业道德。最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以及专业学会等等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多方合力监管下,逐步贯彻政策咨询,做好质量评估,还有就业人才交流等等服务处理工作。中介一定要建设成为由学术界,以及政府,还有行业企业人士所构成的队伍,拥有类型广泛的机构,提高中介职工的素质觉悟,达到保障权威性积极开展专业化服务,切实保障民办大学办学质量,贯彻政府和社会的正确要求。
(三)协调内部诸要素间关系
完善法人依法治校,体现非单一化组织的大学属性,包括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决策权结构要满足具备法人地位,以及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过程,这是应对多元利益冲突的需求。再则构建决策过程,还有社会权利主体的机制,都是为了克服内部人员控制组织的现象,从而实现价值平衡。拥有良好的治理结构才能构建起民办大学现代制度,从而达到完善理顺管理关系的效用,这是民办大学办学的健康发展路径,也是实现理想的保证。为民办教育创造规范化的外部环境,就应该主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良好的运行,构建和谐的内部环境,依法设立理事会,还有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完善两方议事规则履行职权,必须依法确保校长行使教学行政职权,还有举办者或者出资人需要通过两会,方可参与到学校治理中去,管理不得随意干涉校长行使职权,逐步推进制度完善,其中包括聘请条件、职责议事规则,都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汇报工作等等。健全党组织的构建,积极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保证教育公益性办学宗旨。最后完善专员制,促进自律机制的形成以发挥学生和职工的自主学术精神。
四、结语
民办大学现代制度的落脚点在于教职工和学生的民主参与,但是其主动及自治精神的缺乏,还有内部资源动员的迟缓紊乱,根本无法打造有活力的创造及传播的媒介场所,社会对民办学校的评价一直比较低,那么构建制度就需要发挥教职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建立尊重人才的风气,领导也要按大学的自身规律来办学。再则坚决摒弃举办者权威姿态,发挥好服务的角色,真正关注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可以依法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健全工会组织,从而保证职工能参与管理监督的权利,确保决策大众科学化。此外充分解放学生头脑,培养参与监督管理的意识,鼓励其实现生活自治,自修中构建自主能力,从而发挥监督管理组织性意识,以形成真正的民主监督的良性模式。
参考文献:
[1]何玉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充分把握其品质属性[J].江苏高教,2016,(06):1-5.
【关键词】民办大学 现代制度
【项目编号】2016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6ZD-2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88-02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外已将高等教育全球化视为增加本国实力的有效办法,近年来高等教育全球化更是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日益加剧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亟须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加快机制改革进程,倒逼高等院校尽快转变内部管理运行模式,以适应外部的风云变化。机制改革推动下构建大学现代制度建设成为时代命题,各直属大学纷纷谋求变化,甘愿作试点开始了大学现代制度的建设。各试点高校立足本校的经验建设和已有的基础建设,积极探求现代制度并勇于实践,有些高校集中力量去制订大学章程,还有些高校深入改革探求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力求通过现代制度的构建,推动着眼于机制下的大学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良性发展,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全球化。中国民办大学如果不希望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中被淘汰,就需要找准自身问题,通过构建现代制度以解决问题,延长学校生命线。
一、民办大学发展现状
中国民办大学在管理效能方面,存在体制灵活以及机构精简的优势,不但节约了办学经费,而且有利于责任承担,以及提高办事效率,能够规避出现公办大学机构臃肿,部门之间推诿,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在专业设置方面,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填补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淘汰过时专业,能够与时俱进提高人才培养的对口适应性。在师资方面,由于年轻教师居多,具备知识体系新,接受能力强,创造力突出,思维活跃,体力充沛,执行力强等优点,从而可以按照要求营造富有朝气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民办大学也存在着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科学化管理不到位,新专业过多,专业建设不充分,短时间形成不了特色,以至于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年轻教师居多,与那些高职称、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较而言,又构成另一种劣势,师资队伍结构失调对教学不利,年轻人成长缺乏领导者栽培也是重点要解决的关键。再则办学时间短,经费来源单一致使资金不足,学校在重大建设方面缺乏资金投入,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其未来发展的阻碍。国家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民办教育,从现今政策的多元化来看都明显预示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具备很大的空间和机会。只是我国民办教育尚缺乏应有的市场保护,仍存在不少未被消除的忧患需要得到解决,还有国家对公办教育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势必进一步拉大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的差距,民办大学的生存发展环境越来越不令人乐观。
民办大学为避免被无情淘汰,尽快构建顺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大學现代制度,以延長学校生命周期。可以向直属试点大学学习,它们对大学现代制度的探索和建设,使得它们已经成为既是现代制度建设的开启者,又是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者,还是引领后来参与者的启发者。借鉴它们取得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现代化民办大学制度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民办大学现代制度建设关键点
(一)确立民办大学法人地位
民办大学需要具备法人条件,这点与公办学校一样,所以保障民办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很有必要。一直以来公办学校的法人制度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没有真正被赋予法人地位,以及权利义务两者的关系也是割裂的,此外由于政府拥有公办的归属意义的财产所有权,等于就是扮演了集举办及办学还有管理者的角色,致使学校法人实体地位的消失。集权管理的模式,使得学校在设置学科、专业方面及招生上缺乏其应有的自主权,影响了办学质量的建设,及其未来的生存发展。放宽对公办大学、民办大学的限制,鼓励大学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现代制度要明确举办者,包括管理办学者间的关系义务,落实法人实体,以及办学主体应具备哪些权力责任。落实现代制度及办学自主权,能够有力地平衡学校与社会,尤其与权力机构间的关系,协调内部关系及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问题,促进民办大学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民办大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大学走向社会中心以后,社会对大学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乃至服务的核心观念都赋予了更大期望。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西方成熟的4A原则制度,其中责任原则要求大学要向纳税人和公众负责,做到高质量履行职能,再合理利用资源依法运作。就职责权利来看,落实办学自主权,实现权利义务的统一,势必加强社会的积极性,做到更好履行责任。教育会随着需求出现变化拓展职能,责任的增加使得新的危机出现,随着公众、政府期待值不断加大,不管是公办大学还是民办大学,就得强化使命责任感介入到社会中去。教育承担的责任是其存在发展的使命,是内在的发展需求,作为高等教育具体承担单位的大学势必更加积极地走进公共生活,承担起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乃至国际交流等多方面提供强大后盾支持的职能,获得社会更大的认可。
(三)完善民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构建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环境,是关乎大学机构设置,及其相互间权力配置的问题,通过安排制衡与激励制度可以完善法人治理的结构。构建制度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三者的结合,但往往也都存在诸多的博弈,探研治理结构,借用制度合理分配权利形成制衡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设定。在公办行政化趋势下,民办大学管理家族化的情况同样引发了研究者的担忧。一般民办投资办学,投资者由于担忧个人产权的流失,包括传统家文化的路径依赖心理,致使家族掌握学校财产使用权的情况出现,资源支配权直接影响着办学行为,变成了家族化管理模式。家族化的本质是家族主义信任,信任有限导致外人很难进入决策管理层,一旦出现信任资源的不足,市场应变能力不强的话,及机制不成熟,人事就会出现权威人治的现象,办学效果可想而知。家族成员集中在管理岗位上,外人就很难进入重点部门管理,也就很难形成集中统一的,以及向上的精神底蕴,所以缺少发展的精神力量,领导没有统摄全局的能力,比较容易就成了一盘散沙难以延续,这些都在影响民办大学办学的健康发展。制度的完善,自立的结构,以及稳定的内部环境,都是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前提所在。 三、推动民办大学现代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处理政府社会多面关系
大学是一个学术文化性的组织,关键在于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其制度治理结构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那些没有经验的大学自治起来后,没有形成学术社会以及文化组织的传统等情况,并且对内部起作用的是行政权力逻辑而非学术,其结果便是行政效率决定了发展进程,还有行为政策影响着制度的建构是以政府为主导型的,这样构建制度显然应从政府做起,需要注重宏观指导及间接的管理,那些直接干预的微观管制都是不合适的,需要尊重必然的规律要求。
当前存在政府管理越位的现象,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监督力度不夠都是缺位问题。这类存在于公办大学的问题,在民办大学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民办内部也需要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核心要让政府担当起建设民办的责任,并且规避挑大梁的经营状态。民办教育也是社会的责任,是社会重点关注对象,可以弥补一定的机会不平等的现状,为大批没有接受教育的年轻人提供相应的向上深造的机会。所以政府理应予以制度建设上的支持和资助,设立相关教育专项资金资助办学,正确投入资金到非营利民办大学,完善法律,提高可操作性。再则就是完善产权制度,最大限度地落实自主权,提高决策及管理能力,切实履行规划,包括引导监督职责,只有这样充分认识有限管理者的角色,才能增强服务的职能,把专业性咨询评估监督职责逐步地交到相关机构去负责。还有办学物质充足是建立制度的基础,市场决定了资源的配置,处理好市场关系,把优质资源调动起来共同支持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作为改革后的产物,是对市场经济教育市场的认识和补充,市场作为办学生命源泉,民办大学发展程度取决于结合程度,处理好关系在本质上就是协调大学未来所需的关系,处理高校核心定位及其服务等等问题,好比坚持公益拒绝以营利为目的,立足于需求服务的社会发展等等。学科是培养人才的支架,民办大学主要受市场影响,根據需求来设置学科、专业,从而提升质量满足社会需求。还有就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的逐步转向,民办大学为第二、三产业面向市场栽培的实用技术型人才,都是当前市场急缺的人才,在政府的支持领导下,完全可以利用职业资格,包括实训资源,为社会提供适宜的服务,借此大力开拓有自身特色的优势领域,使学校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高地。
(二)建立完善中介组织
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需要构建和谐的外部关系,管理职能逐步回归社会也就形成了治理国家的模式,政府、市场也会面临失灵的时候,构建中介组织算是弥补政府失灵,包括市场失灵时的重要支撑,政治的稳定价值的认识在逐步加强,对大学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发展致使管理复杂程度加重,为了满足政府社会的需求,能够有利于学校管理科学性的发展,就需要公正性的中介机构发展起来。中介机构是介于教育机构,包括与其发生关系的外在主体间具备的独立主体,是持续化多元价值取向坚持的独立专业性组织,在传递政府社会意图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反馈大学的愿望要求。成熟的中介组织,对于建立民办大学现代制度具有建设性意义。
当前具备高水准的中介组织都有政府背景,这样容易出现沉浸于政府事务,而不去顾及民办教育的状况,尤其是很多中介,充当了政府行为代言人的角色,从而缺失了独立的权威身份,更有甚者在服务活动中以权谋私,缺乏最基本的公益信任度,部分中介机构管理是有待完善的,其真实效用也是有待增强的。政府部门尤其需要进一步认识中介在民办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以发展多类型性质的中介组织为导向,还有健全中介的法规完善审查和准入是极为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合法正规利民的组织发展外部环境。再则加强对中介的监管,规范其运作,持续贯彻公益的服务宗旨,加强其必备的职业道德。最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以及专业学会等等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多方合力监管下,逐步贯彻政策咨询,做好质量评估,还有就业人才交流等等服务处理工作。中介一定要建设成为由学术界,以及政府,还有行业企业人士所构成的队伍,拥有类型广泛的机构,提高中介职工的素质觉悟,达到保障权威性积极开展专业化服务,切实保障民办大学办学质量,贯彻政府和社会的正确要求。
(三)协调内部诸要素间关系
完善法人依法治校,体现非单一化组织的大学属性,包括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决策权结构要满足具备法人地位,以及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过程,这是应对多元利益冲突的需求。再则构建决策过程,还有社会权利主体的机制,都是为了克服内部人员控制组织的现象,从而实现价值平衡。拥有良好的治理结构才能构建起民办大学现代制度,从而达到完善理顺管理关系的效用,这是民办大学办学的健康发展路径,也是实现理想的保证。为民办教育创造规范化的外部环境,就应该主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良好的运行,构建和谐的内部环境,依法设立理事会,还有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完善两方议事规则履行职权,必须依法确保校长行使教学行政职权,还有举办者或者出资人需要通过两会,方可参与到学校治理中去,管理不得随意干涉校长行使职权,逐步推进制度完善,其中包括聘请条件、职责议事规则,都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汇报工作等等。健全党组织的构建,积极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保证教育公益性办学宗旨。最后完善专员制,促进自律机制的形成以发挥学生和职工的自主学术精神。
四、结语
民办大学现代制度的落脚点在于教职工和学生的民主参与,但是其主动及自治精神的缺乏,还有内部资源动员的迟缓紊乱,根本无法打造有活力的创造及传播的媒介场所,社会对民办学校的评价一直比较低,那么构建制度就需要发挥教职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建立尊重人才的风气,领导也要按大学的自身规律来办学。再则坚决摒弃举办者权威姿态,发挥好服务的角色,真正关注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可以依法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健全工会组织,从而保证职工能参与管理监督的权利,确保决策大众科学化。此外充分解放学生头脑,培养参与监督管理的意识,鼓励其实现生活自治,自修中构建自主能力,从而发挥监督管理组织性意识,以形成真正的民主监督的良性模式。
参考文献:
[1]何玉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充分把握其品质属性[J].江苏高教,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