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在国家图书馆的应用思考

来源 :图书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中台战略思维出发,探索立足于国家图书馆现状、释放海量数据资源更大价值、降低维护成本和提升快速创新能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分析国家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从中台治理数据的本质出发,阐述基于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的国家图书馆中台架构,并对重建组织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地图的绘制多依赖地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某一地物的位置,这方面的实际研究仍有待深入与量化衡量。文章以表现大同左卫道地区的4幅明代和清初官绘地图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图上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批量量化计算,并与实际位置关系进行对比,从而研究图上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准确反映地物的实际位置关系及其准确程度,进而对运用信息化技术方法研究古地图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总体而言,4种具有
近年来,“智慧图书馆”成为一种图书馆发展新理念.目前,图书馆界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从本质上尚未理解“智慧”的含义,也未解决实现智慧支持的路径问题.通过具体研究智慧图书馆的“资源”“空间”“馆员”“服务”等要素,探讨如何构建智慧环境以及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问题.
对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进行了多维探索,分析了图书馆阅读空间服务现状,指明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价值意蕴,从加强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顶层设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布局阅读空间、构建智能虚拟红色阅读空间、打造红色阅读空间精品服务团队、挖掘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人文内涵、加强阅读空间红色资源专藏建设等方面阐述其现实路径,并指出需要深化的方面以及前景.
结合辽宁省图书馆俄文图书编目工作实践经验,制定了俄文图书编目本地化细则,并对重点字段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内俄文图书编目现状做以简略概括,提出做好联机编目书目数据规范工作、建立规范控制体系、实施RDA本地政策、完善俄文编目格式、建立高素质的俄文编目人才队伍等若干建议.
审美主体从“观物取象”到比兴思维下的物我交融,直至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过程,体现了审美意象生成的动态性。审美主体的情感因物而兴,同时又以物为寄托。比兴思维与想象是主体在审美意象生成过程中实现物我交融的方式。审美主体在“观”和“取”中的心理倾向体现了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必然属性。无论是基于物我关系的创构,还是随着主体生命活动而不断变化,抑或是在历史文化中发展,都表明审美意象不是预成的,而是动态生成的。
2008年,让所有中国人难以忘怀。这一年,我们曾面临严峻的考验:南方罕见的暴风雪,汶川特大地震……灾难见证了我们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一年,鸟巢的焰火照亮了所有关注中国的眼睛,“神七”飞天,中国航天员漫步太空再一次令全世界瞩目……  2008年,首都基础教育也取得了新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进一步确立了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在保公平、促均衡、抓质量、显特色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  2
图书馆系统自1950年代起步,由最初的单模块系统逐渐发展到整合采编典流等多个模块,并以MARC格式为轴的第一代集成系统。随着信息生态的变化,无论是封闭的MARC格式还是系统的堆叠式开发,都使其丧失了“集成性”。鉴于此,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即图书馆服务平台通过设计统一的数据模型与集中式元数据仓储,实现了对全媒体资源和多种元数据标准的兼容,初步实现纸电一体化。相较于商业化的Alma,开源的FOLIO平台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更加自主的平台。在元数据管理方面,FOLIO设计了“统一记录—业务记录—正式记录”的分层描述
明末清初的古琴谱收录了不少苦音琴曲,为苦音的特性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苦音的si与fa可以偏差至原位si和#fa,学者提出的苦音概念,需要解释到这现象。其二,并非所有苦音乐曲都适合使用sol、(la)、bsi/↑bsi/si、do、re、fa/fa/#fa为唱名的。在个别情况,因应其历史因素、结束音或旋法,可能更适合使用la、(si)、do/do/#
在回顾国内阅读推广联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国防高校(7+7)图书馆联盟为基础构建军地阅读推广联盟的可行性,提出明确组织目标与联盟愿景、组织设置、制度建设、国防科技领域真人图书资源、激励机制建设等国防高校阅读推广联盟建设思路工作,并就军校图书馆参与地方阅读推广联盟建设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构想和策略.
选用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对《诗经·子衿》多个英译本进行分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所体现的差异和变化,用识解五要素诠释造成这些差异的认知规律与深层原因。研究发现:基于不同的辖域与背景知识,译者会选择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描述同一事物或情景,且在描述事件时有详有略,并运用不同的突显构建情景,因此译者在翻译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中表现为对同一源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和翻译。此结论进一步证实了认知语言学识解理论在典籍翻译中的解释力与可行性,同时有助于丰富认知翻译研究,以及补充和深化《诗经》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