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白山市江源区组织工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全国、省、市组织工作会议有关部署,全力净化党内思想作风,织牢基层党组织之网,锻造过硬的执政骨干,汇聚创新人才的磅礴力量,为江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注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筑牢理想之“基”。
常态长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顶层设计,创设有特色的载体平台,严格推进措施,提升教育效果。搭建5类课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逢训必考+专题党课+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章。开展“忆初心、悟使命”系列活動,以诗歌朗诵、文艺展演、座谈剖析、实践体验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坚守初心,争做新时代先锋。广泛开展了“向劳动者致敬”“回忆党的光辉历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党日活动,党组织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凸显。
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确定了将活动与“大反思、大整改、大提升、大发展”有机融合、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区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倾听民声,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整改问题6900多个。严格落实“四个一批”要求,逐级开展谈心谈话为干部加油鼓劲,选树16名先进典型强化导向激励,形成了干事业抓落实的浓厚氛围。突出回应群众关切,解决了700余户居民无法办理房屋产权等一批突出问题。
全面提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重点在规范“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方面下功夫,通过专项自查、定向督导、副科级领导干部列席督查等方式,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制度,高标准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党内政治生活得到进一步规范。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四个一”培养模式,实行新发展党员政治标准反向测评,常态化培训党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大抓基层”理念,坚持分类别具体指导、分领域统筹推进,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上发力,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打造工作品牌。
厚植乡村振兴党建根基。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突出夯实基础、建强队伍,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制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逐年增长机制,提升到村均21万元,有效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对17个村部进行了升级改造,累计新增面积6300平方米,堡垒阵地进一步夯实。出台2018-2022年全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成立区级推进办,新上集体经济项目21个。扎实推进第一书记代言活动,举办第一书记代言产品推介会3场,实现增收370余万元。深化村级组织“区域化联建”工程,明确联建目标,细化量化主攻方向,推动基层党组织深度联建,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完成转化提升。
凝聚城市党建服务合力。在促联动、强功能、重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居民欢迎、上级认可的城市基层党建品牌。深入推进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行“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推行“三社联动”服务模式,依托基地孵化社会组织9个,落地资金100余万元,指导全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实施社会化服务项目100余个。深入推进“红色文化引领”工程,倒排确立6个社区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90余次、红色志愿服务860余次。抓好机关党组织星级评定、中小学校“三有三促”、医疗卫生机构“四强双比”、国有企业“五强一创”工程等载体活动,推动各领域党建共同提升、同步过硬。
强化非公党建引领能力。从加强基本要素建设入手,全力打基础、补短板、促提升,通过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延伸工作触角,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建立“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分区党建指导员—属地党委—企业党组织”四级联动推进机制,分级联动扩大“两个覆盖”成果。发挥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枢纽作用,构建非公中心“一二五五三”工作运行机制,抓实“龙头引领工程”“红色领航、助推发展”两项载体,引导域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80余次,帮助解决企业诉求40余项,承接外地招商引资考察团参观考察500余人次,中心被确定为全省非公中心建设使用推进会观摩考察点。
立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突出政治标准,在干部育、选、管、用各个环节,探索新方式、新举措、新机制,打造推动江源转型发展的骨干力量。
搭好“大舞台”,将干事创业的能力素质提上来。坚持大规模、常态化培训干部,进一步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夯实红色教育阵地,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推进石人血泪山“三中心一展馆”升级改造,提升党性教育水平。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基础上,坚持每月2期经常性教育,开展域内外培训30余期、5000余人次。实施中青年干部专业素质“提升计划”,择优选派68名干部到巡视巡察、征地拆迁等吃劲岗位上接受磨炼,提升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树好“风向标”,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选任和考核评价的全过程,搭建政治素质检验平台,提出“违反政治纪律八项严禁”,通过知识测验、考核测评、谈心谈话等方式,对干部政治标准进行综合考量。将事业单位业务骨干调任到党政机关任职,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基层一线岗位上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调整处理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树立了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
打好“组合拳”,让日常监督管理的效果强起来。加强日常考核,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专题调研,采用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踏查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建立干部监督“反向清单”,结合班子考察、明察暗访和平时了解,及时发现干部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区分不同情形,提醒诫勉干部11人,采取实改非、降职、责令辞职、免职等方式调整处理干部10人,让防患未然、咬耳扯袖成为常态。
在完善制度、产才融合、服务人才上下功夫,打造人才工作“精品项目”,集聚人才推动江源转型发展。
突出顶层谋划设计。立足高站位谋划,召开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制定人才工作专项述职、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等制度,增强成员单位“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意识。落实吉林人才新政“18条”,全口径采集人才信息,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继续设立150万元专项资金,强化人才工作保障。
打造人才精品项目。项目化推进人才工作,实施人才智库计划,柔性引进5位省内专家,开展技术帮扶活动2期。实施本土人才培育计划,组织域内企业家赴浙江开展考察交流活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3项。加大人才反哺回引力度,举办大型主题招聘会2期,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个。
促进人才作用发挥。着力发挥双创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成功孵化特色产业项目2个。实施人才助力脱贫攻坚计划,组织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单位)业务骨干,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活动10期,受惠群众1000余人,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作者系中共白山市江源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从严从实,全面深化载体措施,强化思想政治定力
注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筑牢理想之“基”。
常态长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顶层设计,创设有特色的载体平台,严格推进措施,提升教育效果。搭建5类课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逢训必考+专题党课+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章。开展“忆初心、悟使命”系列活動,以诗歌朗诵、文艺展演、座谈剖析、实践体验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坚守初心,争做新时代先锋。广泛开展了“向劳动者致敬”“回忆党的光辉历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党日活动,党组织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凸显。
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确定了将活动与“大反思、大整改、大提升、大发展”有机融合、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区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倾听民声,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整改问题6900多个。严格落实“四个一批”要求,逐级开展谈心谈话为干部加油鼓劲,选树16名先进典型强化导向激励,形成了干事业抓落实的浓厚氛围。突出回应群众关切,解决了700余户居民无法办理房屋产权等一批突出问题。
全面提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重点在规范“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方面下功夫,通过专项自查、定向督导、副科级领导干部列席督查等方式,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制度,高标准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党内政治生活得到进一步规范。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四个一”培养模式,实行新发展党员政治标准反向测评,常态化培训党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功能,大力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党组织组织力
强化“大抓基层”理念,坚持分类别具体指导、分领域统筹推进,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上发力,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打造工作品牌。
厚植乡村振兴党建根基。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突出夯实基础、建强队伍,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制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逐年增长机制,提升到村均21万元,有效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对17个村部进行了升级改造,累计新增面积6300平方米,堡垒阵地进一步夯实。出台2018-2022年全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成立区级推进办,新上集体经济项目21个。扎实推进第一书记代言活动,举办第一书记代言产品推介会3场,实现增收370余万元。深化村级组织“区域化联建”工程,明确联建目标,细化量化主攻方向,推动基层党组织深度联建,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完成转化提升。
凝聚城市党建服务合力。在促联动、强功能、重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居民欢迎、上级认可的城市基层党建品牌。深入推进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行“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推行“三社联动”服务模式,依托基地孵化社会组织9个,落地资金100余万元,指导全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实施社会化服务项目100余个。深入推进“红色文化引领”工程,倒排确立6个社区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90余次、红色志愿服务860余次。抓好机关党组织星级评定、中小学校“三有三促”、医疗卫生机构“四强双比”、国有企业“五强一创”工程等载体活动,推动各领域党建共同提升、同步过硬。
强化非公党建引领能力。从加强基本要素建设入手,全力打基础、补短板、促提升,通过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延伸工作触角,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建立“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分区党建指导员—属地党委—企业党组织”四级联动推进机制,分级联动扩大“两个覆盖”成果。发挥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枢纽作用,构建非公中心“一二五五三”工作运行机制,抓实“龙头引领工程”“红色领航、助推发展”两项载体,引导域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80余次,帮助解决企业诉求40余项,承接外地招商引资考察团参观考察500余人次,中心被确定为全省非公中心建设使用推进会观摩考察点。
坚持标准,抓实育选管用各环节,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执政骨干
立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突出政治标准,在干部育、选、管、用各个环节,探索新方式、新举措、新机制,打造推动江源转型发展的骨干力量。
搭好“大舞台”,将干事创业的能力素质提上来。坚持大规模、常态化培训干部,进一步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夯实红色教育阵地,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推进石人血泪山“三中心一展馆”升级改造,提升党性教育水平。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基础上,坚持每月2期经常性教育,开展域内外培训30余期、5000余人次。实施中青年干部专业素质“提升计划”,择优选派68名干部到巡视巡察、征地拆迁等吃劲岗位上接受磨炼,提升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树好“风向标”,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选任和考核评价的全过程,搭建政治素质检验平台,提出“违反政治纪律八项严禁”,通过知识测验、考核测评、谈心谈话等方式,对干部政治标准进行综合考量。将事业单位业务骨干调任到党政机关任职,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基层一线岗位上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调整处理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树立了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
打好“组合拳”,让日常监督管理的效果强起来。加强日常考核,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专题调研,采用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踏查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建立干部监督“反向清单”,结合班子考察、明察暗访和平时了解,及时发现干部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区分不同情形,提醒诫勉干部11人,采取实改非、降职、责令辞职、免职等方式调整处理干部10人,让防患未然、咬耳扯袖成为常态。
强化保障,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动力
在完善制度、产才融合、服务人才上下功夫,打造人才工作“精品项目”,集聚人才推动江源转型发展。
突出顶层谋划设计。立足高站位谋划,召开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制定人才工作专项述职、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等制度,增强成员单位“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意识。落实吉林人才新政“18条”,全口径采集人才信息,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继续设立150万元专项资金,强化人才工作保障。
打造人才精品项目。项目化推进人才工作,实施人才智库计划,柔性引进5位省内专家,开展技术帮扶活动2期。实施本土人才培育计划,组织域内企业家赴浙江开展考察交流活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3项。加大人才反哺回引力度,举办大型主题招聘会2期,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个。
促进人才作用发挥。着力发挥双创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成功孵化特色产业项目2个。实施人才助力脱贫攻坚计划,组织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单位)业务骨干,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活动10期,受惠群众1000余人,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作者系中共白山市江源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