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料价格波动
我国化纤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带来市场过度竞争、化纤原料发展滞后于产品发展,且原料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这必将导致从原油到化纤产业链的持续低迷。这是化纤行业面临的价格波动新常态。化纤企业必须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品种,进一步提升纤维的功能性、差别化水平。这既是化解产能结构过剩的根本途径,更是解决行业棉花等纺织原料供求矛盾,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
多年来导致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的因素并未消失,直补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仍不确定,高库存国储棉、进口棉配额限制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这都是新常态下对纺织行业的不利因素。为此,企业必须加紧新产品开发,加快新纤维应用,拓展新市场,增强竞争力。
用工成本上涨
近几年纺织行业的工人工资大约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在递增,这给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削弱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未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速度将有所减缓,但劳动力愈来愈贵的趋势将成为纺织行业面临的新常态。纺织行业如何应对这一新常态?唯一出路在于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培养大批的熟练技术工人,加快推进以设备代替人力的更新改造等。在工资上涨的同时,促动劳动力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全社会的技术进步与消费能力的提高。
出口增速降至个位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复制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奇迹,凭借低廉的生产成本,不断蚕食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加之世界各地纷纷兴起的各种贸易壁垒,使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速由以前的两位数下降至个位数。未来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欧美经济将持续复苏,新兴经济体内部将继续出现分化;从行业内部环境看,产业链配套优势依然存在,我国工人工资仍不到发达国家的1/4,相对优势依然明显。综合判断,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告别高增长的时代。保持与GDP增幅相近的增长态势,这是出口方面行业面临的新常态。
国内消费比重下降
近两年行业出口竞争加剧,许多出口企业纷纷开拓内需市场,使本国内市场竞争也有所加剧。一些品牌渠道类公司停止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甚至出现销量下滑。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纺织品服装的消费比重必然下降。综合判断,未来几年国内纺织品服装零售额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这是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的新常态。
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消费倾向的去百货化,销售渠道的多样化,是国内消费新常态的特征之一。在电子商务零售领域,纺织服装产品始终以30%以上的份额占据首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份额。消费者消费方式的改变,推动了电商渠道的快速成长,纺织服装企业必须从传统渠道加快向电商渠道转移或与电商相融合,以抓住发展新机遇。
投资速度减慢
“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31.3%,高于全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但近两年跌至15%左右。投资增速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行业发展前景缺乏信心,一方面是资金成本的居高不下,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在10%以上,而资本边际回报率却不断下滑。近两年东部的许多企业,为降低成本开始向中西部和东南亚转移。但产业链配套、投资软环境的不确定性又使这种转移并不顺畅。随着西部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地域约束会愈来愈弱。而劳动力、能源、土地等要素价格西部与东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近年来一些纺织服装优势企业加快了跨国投资的步伐,开始将制造基地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转移,未来这种趋势仍将持续。因此,国内投资的区域性调整和跨国投资布局,将成为纺织行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汇率上下波动,利率下降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边升值已经超过30%。我们认为,从货币流通总量与GDP的比值、贸易顺差的收窄等因素看,未来几年已不存在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的基础,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汇率双向波动是大趋势。稳定的汇率环境将有利于纺织行业的对外接单。未来包括货币互换,跨境人民币结算以及人民币与非美货币的直接对换等措施,将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将为纺织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良好的汇率环境。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资金紧缺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常态,导致贷款利率居高不下。特别是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银行苛刻的贷款条件把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不得不承受远高于官方利率的市场利率。据统计,2010年全行业利息支出占财务费用的比例为79.73%,到2013年的上升为89.53%,说明利息支出是行业财务费用上升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已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并已采取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定向降准,常备借贷便利以及利率市场化等诸多措施,加之经济新常态对资金需求的减弱,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利率将逐步下降,这是新常态下对纺织行业的有利因素。
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绿色GDP是国人一致的追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坚决向污染宣战,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决心和立场。各级政府部门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标准不断提升,监管范围扩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加大了行业环保压力。
对此,企业没有取巧的措施,只能依靠不断的环保投入以适应绿色GDP的要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从另一角度看,环保标准的严格执行过程也是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从近几年印染行业观察,特别是原来印染业发达的江浙地区,大规模严格的环保执法,使一批低水平的企业被淘汰,近两年印染行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走出底部,进入良性发展的态势。
我国化纤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带来市场过度竞争、化纤原料发展滞后于产品发展,且原料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这必将导致从原油到化纤产业链的持续低迷。这是化纤行业面临的价格波动新常态。化纤企业必须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品种,进一步提升纤维的功能性、差别化水平。这既是化解产能结构过剩的根本途径,更是解决行业棉花等纺织原料供求矛盾,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
多年来导致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的因素并未消失,直补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仍不确定,高库存国储棉、进口棉配额限制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这都是新常态下对纺织行业的不利因素。为此,企业必须加紧新产品开发,加快新纤维应用,拓展新市场,增强竞争力。
用工成本上涨
近几年纺织行业的工人工资大约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在递增,这给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削弱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未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速度将有所减缓,但劳动力愈来愈贵的趋势将成为纺织行业面临的新常态。纺织行业如何应对这一新常态?唯一出路在于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培养大批的熟练技术工人,加快推进以设备代替人力的更新改造等。在工资上涨的同时,促动劳动力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全社会的技术进步与消费能力的提高。
出口增速降至个位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复制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奇迹,凭借低廉的生产成本,不断蚕食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加之世界各地纷纷兴起的各种贸易壁垒,使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速由以前的两位数下降至个位数。未来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欧美经济将持续复苏,新兴经济体内部将继续出现分化;从行业内部环境看,产业链配套优势依然存在,我国工人工资仍不到发达国家的1/4,相对优势依然明显。综合判断,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告别高增长的时代。保持与GDP增幅相近的增长态势,这是出口方面行业面临的新常态。
国内消费比重下降
近两年行业出口竞争加剧,许多出口企业纷纷开拓内需市场,使本国内市场竞争也有所加剧。一些品牌渠道类公司停止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甚至出现销量下滑。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纺织品服装的消费比重必然下降。综合判断,未来几年国内纺织品服装零售额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这是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的新常态。
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消费倾向的去百货化,销售渠道的多样化,是国内消费新常态的特征之一。在电子商务零售领域,纺织服装产品始终以30%以上的份额占据首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份额。消费者消费方式的改变,推动了电商渠道的快速成长,纺织服装企业必须从传统渠道加快向电商渠道转移或与电商相融合,以抓住发展新机遇。
投资速度减慢
“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31.3%,高于全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但近两年跌至15%左右。投资增速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行业发展前景缺乏信心,一方面是资金成本的居高不下,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在10%以上,而资本边际回报率却不断下滑。近两年东部的许多企业,为降低成本开始向中西部和东南亚转移。但产业链配套、投资软环境的不确定性又使这种转移并不顺畅。随着西部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地域约束会愈来愈弱。而劳动力、能源、土地等要素价格西部与东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近年来一些纺织服装优势企业加快了跨国投资的步伐,开始将制造基地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转移,未来这种趋势仍将持续。因此,国内投资的区域性调整和跨国投资布局,将成为纺织行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汇率上下波动,利率下降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边升值已经超过30%。我们认为,从货币流通总量与GDP的比值、贸易顺差的收窄等因素看,未来几年已不存在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的基础,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汇率双向波动是大趋势。稳定的汇率环境将有利于纺织行业的对外接单。未来包括货币互换,跨境人民币结算以及人民币与非美货币的直接对换等措施,将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将为纺织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良好的汇率环境。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资金紧缺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常态,导致贷款利率居高不下。特别是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银行苛刻的贷款条件把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不得不承受远高于官方利率的市场利率。据统计,2010年全行业利息支出占财务费用的比例为79.73%,到2013年的上升为89.53%,说明利息支出是行业财务费用上升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已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并已采取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定向降准,常备借贷便利以及利率市场化等诸多措施,加之经济新常态对资金需求的减弱,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利率将逐步下降,这是新常态下对纺织行业的有利因素。
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绿色GDP是国人一致的追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坚决向污染宣战,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决心和立场。各级政府部门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标准不断提升,监管范围扩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加大了行业环保压力。
对此,企业没有取巧的措施,只能依靠不断的环保投入以适应绿色GDP的要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从另一角度看,环保标准的严格执行过程也是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从近几年印染行业观察,特别是原来印染业发达的江浙地区,大规模严格的环保执法,使一批低水平的企业被淘汰,近两年印染行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走出底部,进入良性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