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应变:英格兰职前教师教育督导的变革依据与关键特征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_l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的专项督导是高等教育分类督导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格兰教育标准局主持的职前教师教育督导根据基础教育变革、教师发展、疫情冲击及时调整督导内容、方法与运行方式,以保障教育系统运行有序,规范教师教育合作伙伴的多元供给,提升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以变应变的趋势之下,英格兰政府始终坚持教师教育的公共性,教育标准局作为监管者在开展教师教育督导时以法律为基础,以学习者需求为重;通过问责确保公共资金的投入物有所值;为消费者提供独立、可比较的评估信息;鼓励但不介入教师教育合作伙伴的改进.在充分理解英格兰教师教育督导的合理性、特殊性与局限性的基础上,可获得改善我国教师教育督导的洞见.
其他文献
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决定着教师的任教水平与专业化发展程度.当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忽视教师作为“人”的主体性价值,忽视实践、柔性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团队的交流与探讨,亟需蝶化发展加以解决.教师蝶化发展是教师不断学习反思逐渐实现完美发展的过程,情境学习可以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满足教师对默会知识、技能等的学习需要,促进教师蝶化发展.情境学习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知学徒制”、“实践共同体”等途径共同助力于教师蝶化发展的全过程实现.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学科面向教育强国的建设方向更加明确.教育学科是师范教育的核心,教育学科乃至大学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母机.我国教育学科建设遵循“强”逻辑,重点可总结为:寰、创、道、精、兴,其中“寰”为掌握全球教育学科发展大趋势,实现同步甚至超前发展;“创”为了解我国教育学科发展机遇,带动创新发展;“道”为明晰教育学科建设重要理念,进行科学发展;“精”为打造一流教育学科,引领卓越发展;“兴”为补足西部教育学科发展短板,综合振兴发展.
教育学从原初时期到杜威时代都以寻求实践价值为目的 ,是作为“实践学科”的面目出现的.然而,至查尔斯·贾德主导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以后,教育学的理论方式发生了从“育儿艺术”到“纯粹科学”的转向.与其它经典学科一样,教育学术不再以实践功能为主要宗旨,而是以追求知识本身的生产为目的 .这是现代教育学及其理论方式改变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教育理论方式的改变,教育理论逐渐淡化甚至抛弃教育的实践责任,将追求一流学术与成果视为学科的最高价值.这一转向给基础教育的实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育理论不再像过去那样主动关注并为教育
中国特色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需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如何培养国别区域研究人才”以及“为谁培养国别区域研究人才”这三个根本问题,分别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路径和目的 .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规格应形成“六要素”体系,培养路径应围绕教育“供给侧”改革这一关键.以外语学科为例,其开展国别区域研究人才高质量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应包括六个方面,即设置渐进式的培养目标、开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参与式的研究体验、提供多类型的资源支持、改变单维度的师资知识结构和打破传统式的组织壁垒.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
2018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师范类专业认证具有鲜明的线性思维特征,包括射线形态的“主线”思维、线段形态的“双向细目”思维和环线形态的“底线”思维.线性思维一旦被专业认证参与者固化为线性思维方式,其势必遭遇转型升级的社会发展、综合的师范生素养和一体化办学实际的困境.高校和师范专业面向教师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应充分尊重专业认证的线性思维价值,但同时又应该避免陷入线性思维方式,坚守师范专业的价值立场和学科立场,用心用情地办好师范类专业.
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的条款中指涉不同的意义.狭义的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强制措施、教育矫治对应,广义的教育惩戒包括这些处分措施.多重视角下教育惩戒的分类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规则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明确的构成要件,教育惩戒适用应贯彻谦抑精神和比例原则,符合教育惩戒构成要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承受教育惩戒.校规校纪不能规定开除学籍等重惩戒,也不得降低重惩戒的标准.教育惩戒程序已经相对完善,救济途径更加明确,这为教育惩戒的实施提供了强力制约.教育惩戒的约束时效和管辖时
中小学生主要是未成年人,这决定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注意保护未成年人.中小学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 是教育,直接目的 是“戒”,惩罚仅仅是手段而已.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侧重于戒除违规违纪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的 .有必要建立“戒”的考察机制,考察学生的戒除效果,进行家校协作,共同考察.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惩戒方案,防止学生受到不利影响;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做到合法惩戒、公平惩戒和程序正当.
“新师范”不是在“去师范化”遭遇挫折后教师教育的“再师范化”,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师范”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为目标追求,是政治站位更高、专业品质更优、开放程度更深、技术形态更新的教师教育.在全面实施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师范类专业建设不能满足于通过专业认证,而应坚持面向需求与服务成长相统一的专业化价值取向,运用反向设计与正向落标相协调的产出型建设范式,创造深度协同与技术赋能相结合的开放式教育形态,建设关注达成与持续改进相融通的卓越型质量文化,为实现“新师范”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不确定法律概念+空白要件”的形式为教育惩戒权行使留出较大的裁量空间和判断余地.教育惩戒裁量基准是指对《规则》中裁量事项的具体化,旨在为学校和教师在作出惩戒决定时提供判断选择标准.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发挥着为惩戒权行使提供具体化裁判标准、为受教育权提供能动性保护和实现惩戒权自我约束的多重功能.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应遵循过惩相当、平等对待和明确性的法治原则.建构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制度,应厘清裁量基准的创制主体与效力位阶,引入情节细化和效果格化的二元技术框架,并完善教育惩戒裁量基准中的程
一 rn生活在一个由多学科组成的学术共同体中,学术发展境遇不同,自然会引起我们对学科禀赋的关注.[1]身处北京大学,教育学科禀赋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特别是担任行政工作后,学校领导为什么厚此薄彼,资源配置多寡不均,几家欢乐几家愁,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外部刺激促使本人考虑一些学科禀赋与发展的问题.[2]也许其他综合大学与我们类似,教育学同行也难逃其困,因为我们看到,教育学科在某些学校中遭到灭顶之灾就是典型表现.不仅国内的教育学科如此,国外教育学科命运也相仿.师范大学是中国的一种特殊产物,其教育学科的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