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methean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下,当下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相较以往而言也有层次化的提升和增长,更加强调实际能力的锻炼。这种变化要求相应的学校课堂也应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寻求改革与创新。而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就小学生的数学课堂而言尤为强调情境引导问题的作用。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出发点,重点对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进行叙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训练  问题引导  情境创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884。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88-02
  小学作为学生基本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学生整体成长和发育中所占的比重也十分突出,因此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灵活的思维理念,养成自我探究的良好习惯。而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和理论性兼具的基本学科,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求相应的教学主体重视挖掘小学数学课堂情境设定的价值,创设问题解决和思索的情境,以此提高學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要阻碍因素
  针对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普遍缺乏趣味性的现状而言, 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方式的创新应结合师生双方的综合利益为出发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应旨在能够激发出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无限探索欲望,引导其主动发掘内在的学习潜能,从而突破传统的学习思维以更好地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于大多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而言,改变固有的教学思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由于受固式思维等其他限制因素的影响,导致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开展过程中被严重阻碍。
  (一)数学有效问题的创新范围过于受限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发掘探索潜能的黄金时期,对于相对错综复杂的数学学科,如何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情境创设的主要针对点。由于数学理论的抽象性以及教师未真正考虑涉及到学生的自身身心发展特点,使得其在设计数学问题情境的创新范围受到较多因素的限制,从而未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问题情境的设立过程缺乏创新理念容易使得学生无法获取良好的体验感,进而难以调动学生自主投入到对数学学科的探索中去的积极性。实际的数学教学模式大多采取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生硬方式,问题内容往往缺乏一定生动性与实践性,以至于无法满足问题情境的最基本的设立要求。基于此,数学课堂的活跃性氛围遭受到较大的破坏,进一步影响到数学课堂质量与效率等方面问题。
  (二)教师缺乏将有效问题情境积极引入数学课堂的自主意识
  家长及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思维模式固化,过分追求功利化的教学成果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教育重心往往放在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否优异从而忽略了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针对部分学校缺少对教师综合能力与思维创新的定期培训情况,导致教师未能形成积极将有效问题情境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意识,从而会出现学生对于问题情境开展过程中所包含的教学重难点区别不清的情况。再加上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和理论素质的欠缺,忽视了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与研究,在开展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对讲解内容考虑不周的现象,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对有效问题情境的承受范围,进而难以继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三)问题情境设立层次不分明
  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开展过程中尤其容易忽视针对接受能力层次各有不同的学生设立难度系数分层的数学问题,以能够更好地满足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仍有部分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时未考虑到学生对于整体知识体系架构的掌握程度,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未能采取分层的形式开展教学内容,仅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开设内容统一的问题情境,使得少部分学生无法理解问题情境,从而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进而不免会拉大基础薄弱与基础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在实施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与个性特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自信心敢于去解决略高于其能力水平的问题,但正是由于教师的考虑不周,导致问题情境层次不分明,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将问题与知识内容相联系,从而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分析内涵,把握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重把握以下原则:
  (一)生动性
  新型课程要求小学数学课堂应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要能体现出数学知识的魅力和价值。之所以设定这一要求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十分有限,意味着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自身的兴趣爱好,依赖对新鲜事物的五官感知。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宣讲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心理预期,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对数学的抵触思想。因此,教师在摸索教学方法的阶段要重视提高内容的生动性,让学生在思想能动的驱使下探究和挖掘数学问题。
  (二)渐进性
  数学知识的结构具有十分明显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意味着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也不能是盲目的、无方向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重视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根据实际教学的具体进度设定问题的主要内容,保证问题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合理划分问题的结构和范围,让学生先就简单的部分进行解答,在积累一定的解题经验后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1]。   (三)侧重性
  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攻克难题、破解疑难。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设定的过程中也应把握问题内容的侧重性,保证问题的内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同时,教师也应重视重点和难点的化繁为简,找到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切入点进行讲解,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树立发散想象力的意识,养成类推解答和对比分析的答题习惯[2]。
  三、制定措施,优化课堂
  根据上文所叙述的小学课堂在情境创设中应遵循的原则,可以大致将教师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实际
  小学数学相较于更高层级的数学而言具有十分明显的基础性,教材中的内容也都扎根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现实中,并且知识理论的设定也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具体的对应点。因此,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情境设置中,让原本抽象化的知识不再束之高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主动与实际生活对接。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拿生活中的動车、房屋、书本、电视、电脑、手机等物体作为示范,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3]。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所学知识自行举出生活中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例子,并在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和分享。具象化的物体解释相较于抽象化的理论而言更加符合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偏好,也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和想象力。这也就说明生活化的情境设定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自主探寻规律、自我总结理论。
  (二)结合实践
  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学生运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具体的实践,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课堂实践的设定,把数学问题的演练纳入到情境设定的范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帮助他们树立运用知识的意识和理念,而且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解题的兴趣。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就100÷50、100÷20、100÷10三个等式进行计算,在得出相应的结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三个答案进行比较,并观察三个结果之间的大小规律,从而总结除数和被除数之间是反比的关系。学生通过自身的逻辑运算和亲身实践得出来的数学结果往往比教师直接公布答案更加具有教育性,时间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自主探究难题,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力和反应力[4]。
  (三)科学评价
  教师应将学生在情境课堂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其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降低对终局性书面考查的依赖性,提高对学生评价的综合性与均衡性。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也应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基础,审查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的主要成果,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观察。并且教师也应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针对性的观察。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在阶段性学习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巩固和复习,只有强化学生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反复磨合才能真正做到学识于心。在具体复习和巩固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总结出学生在章节学习中较为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就疑难杂症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普遍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分数的表达和运算上,同时也会有许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分数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对此,教师应为学生设定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并对学生的练习成果给予客观的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十分必要且合理的,是为数学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的应有之策,也是锻炼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同时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给予阶段性评价,反思和审视自身教学中出现的失误。情境的创设是一项发展性的过程,教师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胡兴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 2017(5):90-91.
  [2]靳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2017(87):101-101.
  [3]王虹辉,周春燕,赖小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C].教育学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年10月.
  [4]李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学周刊,2017,16(16):97-98.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首先对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背景进行了介绍,然后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最后从“线上”课程建设、“线下”课堂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实现。  【關键词】学习通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NXBJG2018072);“北方民族大学重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
期刊
【摘要】在疫情大环境下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线上教学进行试验后,交出了怎样的“测试卷”,教学现状如何,智能时代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联动模式,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今学生作为网络的“土著居民”,需要协调好线上线下的学习,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为长期可持续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线上线下 教学现状 终身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智慧教学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本文将对大学英语智慧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智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 智慧教学 现状 问题 策略  【Abstract】Smart teaching is the produ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
期刊
【摘要】核医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是随着临床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学、核物理与计算机科学的进展而形成的。核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核医学英文课程也被列为MBBS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现就MBBS留学生的全英文核医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提高来华MBBS留学生核医学课程英文教学质量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发端于美国,经历90余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机制。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且机电工程学院在专业英语的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教学效果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和学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英语教学在我国作为外语的实际情况,以外语教师自主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为研究背景,以学习者自主为自变量,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为因变量,以70名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证实了主要研究问题,即学习者自主对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同时,本文提出培养学习者自主及促进外语教师自主教学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文章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及对于今后外语教师发展
期刊
【摘要】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汉语拼音与英语语音之间的联系,认为两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这种观念有失偏颇。汉语拼音是汉语拼读和国际通用语接轨的产物,汉语拼音参考了国际音标的发音和编排顺序,英语使用的也是国际音标,所以,不论发音还是编排组合,英语和汉语拼音都有很多相似性,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这些相似性对英语初学者在语音和单词记忆方面均有较大帮助。本文在对前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拼音学习在英语
期刊
【摘要】新冠疫情期间在线学习正迅速发展,其中如何能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成为了当前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在线评价的现存问题,迫切需要对未来的在线评价进行理论探索并形成一套较为详尽的评价参考原则,涵盖在线评价的可参考的方法和具体流程,包括评价形式、真实的评价、合作项目、自我反思与评价等主题。这些对于在线学习评价的探索和思考有助于广大教师制定适当
期刊
【摘要】为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在“科研融入教学”驱动下,环境科学专业针对环境材料学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科研融入环境材料学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等。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实现了科学研究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将科研融入环境材料学教学可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环境材料学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书香魅力,领悟读书真谛。较之单篇课文教学,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推进阅读教学改革。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整本的书。通过“选书—读书—议书”的过程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外阅读 群文阅读 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