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对乡土史的重视是社会和时代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我们要本着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宗旨,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引人深思的探究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好乡土史教学资源,真正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探究活动乡土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87
乡土史是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之一,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教育性和鲜活性。初中历史教学重视乡土史资源开发、实施乡土史教学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所在地即南通的乡土史谈谈在开发和利用乡土史方面的一些做法,以抛砖引玉。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史,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初中生学习历史的主体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知识进行详细教学,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技能。但长此以往,课堂缺乏了必要的“兴奋点”,尤其是在教学脱离了“故事性”情节、比较抽象的历史内容时,学生渐感学习枯燥乏味,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学习效率也随之降低。此时,我们可将课前准备的“乡土史”内容渗透于教学之中,及时地将学生的游离思维拉回到学习思维。如我们在讲述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下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就可以适当渗透:“我们南通人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原始氏族部落就开始在我们南通境内繁衍生息。所以我们南通人的老祖宗就在那时诞生了。”本来学生被教材中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各种远古人类的生活习性弄得浑浑噩噩,教师突然抛出自己居住之地的话题,学生立刻被家乡悠久的历史所吸引,兴趣倍增,注意力又重新回归课堂,亲切、自豪、激动的心情油然而生。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恰当地引入乡土史,既能拓宽学生历史眼界,也能及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更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社会实践中亲近乡土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史教学资源就在学生身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寻、了解和学习乡土史内容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便利因素。通过对乡土史的零距离接触,学生更能真实感受自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增强自己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意识和为家乡服务为家乡做贡献的真切情感。如我们在完成八年级下册教材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主题为“调查我家的过去和现在”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人物访问、资料搜集、参观博物馆等多种实践活动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交通通讯、文化生活、住行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开展此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为家乡建设、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自觉地感悟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
三、在探究活动中认识乡土史,改变学生传统历史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初中历史要脱离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着眼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历史结论、历史文图资料阅读、中外历史结合等方面的学科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乡土史内容教学时不能仅满足于知识层面,要对乡土史内容主动挖掘,从大背景大环境角度分析乡土史内涵,探求乡土史形成的深刻时代背景,将乡土史内容作为中国史或世界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乡土史的变迁折射中国或世界的历史风云。这样既能增强对乡土史内容本身的认识,也能灵活运用教材重点知识,增强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南通也是敌后战场的重要地点。因此我们可以从爱国民众的抵抗、国民党的武装抗战、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角度精选几段南通抗日战争的相关史料,要求学生探究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此问题将南通抗日战争置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既让学生了解了地方抗日史实,也由小见大,让学生深化理解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进行乡土史的教学时,要通过探究活动将乡土史与中国史甚至是世界史有效联系起来,以地方史的缩影反观中国史、世界史的发展,由此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实现由关注、热爱家乡向关注、热爱祖国,以及关注世界、热爱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情感转变。
我国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乡土史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对乡土史的重视是社会和时代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們要本着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宗旨,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引人深思的探究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好乡土史教学资源,真正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茂安.论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2]刘畅.让历史教学充满乡土气息——浅谈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时代报告,2011(7).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探究活动乡土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87
乡土史是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之一,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教育性和鲜活性。初中历史教学重视乡土史资源开发、实施乡土史教学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所在地即南通的乡土史谈谈在开发和利用乡土史方面的一些做法,以抛砖引玉。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史,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初中生学习历史的主体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知识进行详细教学,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技能。但长此以往,课堂缺乏了必要的“兴奋点”,尤其是在教学脱离了“故事性”情节、比较抽象的历史内容时,学生渐感学习枯燥乏味,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学习效率也随之降低。此时,我们可将课前准备的“乡土史”内容渗透于教学之中,及时地将学生的游离思维拉回到学习思维。如我们在讲述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下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就可以适当渗透:“我们南通人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原始氏族部落就开始在我们南通境内繁衍生息。所以我们南通人的老祖宗就在那时诞生了。”本来学生被教材中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各种远古人类的生活习性弄得浑浑噩噩,教师突然抛出自己居住之地的话题,学生立刻被家乡悠久的历史所吸引,兴趣倍增,注意力又重新回归课堂,亲切、自豪、激动的心情油然而生。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恰当地引入乡土史,既能拓宽学生历史眼界,也能及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更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社会实践中亲近乡土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史教学资源就在学生身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寻、了解和学习乡土史内容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便利因素。通过对乡土史的零距离接触,学生更能真实感受自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增强自己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意识和为家乡服务为家乡做贡献的真切情感。如我们在完成八年级下册教材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主题为“调查我家的过去和现在”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人物访问、资料搜集、参观博物馆等多种实践活动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交通通讯、文化生活、住行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开展此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为家乡建设、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自觉地感悟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
三、在探究活动中认识乡土史,改变学生传统历史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初中历史要脱离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着眼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历史结论、历史文图资料阅读、中外历史结合等方面的学科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乡土史内容教学时不能仅满足于知识层面,要对乡土史内容主动挖掘,从大背景大环境角度分析乡土史内涵,探求乡土史形成的深刻时代背景,将乡土史内容作为中国史或世界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乡土史的变迁折射中国或世界的历史风云。这样既能增强对乡土史内容本身的认识,也能灵活运用教材重点知识,增强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南通也是敌后战场的重要地点。因此我们可以从爱国民众的抵抗、国民党的武装抗战、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角度精选几段南通抗日战争的相关史料,要求学生探究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此问题将南通抗日战争置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既让学生了解了地方抗日史实,也由小见大,让学生深化理解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进行乡土史的教学时,要通过探究活动将乡土史与中国史甚至是世界史有效联系起来,以地方史的缩影反观中国史、世界史的发展,由此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实现由关注、热爱家乡向关注、热爱祖国,以及关注世界、热爱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情感转变。
我国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乡土史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对乡土史的重视是社会和时代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們要本着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宗旨,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引人深思的探究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好乡土史教学资源,真正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茂安.论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2]刘畅.让历史教学充满乡土气息——浅谈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时代报告,2011(7).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