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o_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发展。
  一、 学生自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对话和交流的一方。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思维,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习惯、获得审美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自评中不断反思、感悟,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如教《孔乙己》时,教师提出预习问题: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作者要揭示的本质是什么?作者有什么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特点?字词句的运用有什么神来之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师引导下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从而使对所学知识有更全面、更系统的把握,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师生互评——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如听取他人的发言后,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补充,提出不同的看法,使学生思维在交流中激情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如你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有何看法?有哪些不同观点?有需要补充的吗?生生互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指名点评、找对子互评等。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在生生互评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使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当然,在生生评价的基础上,强调评价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包括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评价和质疑,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多方面共同的交互活动,营造一个生生、师生良性互动,关系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 教师评价——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点评在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点评应有如下几个特点:
  1. 调控性。教师点评的功能,主要是调控课堂,控制教学目标的实现,激励、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促使其不断地进步。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对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要适当补充、矫正,给以小结性的点评。换言之,教师是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总之,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避免因为学生思维的过度发散偏离课堂教学的主旨。
  2. 激励性。特级教师钱梦龙指出:“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评价中要突出评价的激励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3. 教育性。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资源、德育资源、人文资源、美育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评价文本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使学生吸收营养,得到教益,点滴加以积累,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并在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品格。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功能,使教学绽放出人性的光辉。
  4. 灵活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别。因此,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文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对于相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人领略到盎然春色;有人却发出沧海桑田的慨叹。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搞标准答案,而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法,多种答案。对于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教师自己的一家之言只能是“抛砖引玉”。要不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班主任既是联系各科任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没有良好班规,班集体就会是一团乱麻,教学质量也不下降。为此,班主任要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促进班风学风提升。  一、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一)深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是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社会对我们学生的行为规范素质提出了要求,作为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这一教育目标而言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是必不可少
面对作文题目,不少学生愁眉不展,绞尽脑汁都找不到合适的素材。他们总认为自己每天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没有生活,没有什么可写。于是只好翻看各类作文选,借用别人的材料,套用别人的文章。结果集的是陈年旧事,用的是陈词滥调,抄上别人的几句,凑出来的文章没有情感,没有鲜活的气息,僵硬死板。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不懂得搜集、积累材料。那么,如何从生活中搜集、积累材料呢?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重视德育渗透是搞好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又是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挥学科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重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学科的有机渗透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补充  在学科教学中,除了品德和语文之外,其它学科同样可以进行渗透教育,它是小学生思想建设的有效补充。数学课,通过数字演算,数理关系的认识和推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