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发展。
一、 学生自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对话和交流的一方。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思维,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习惯、获得审美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自评中不断反思、感悟,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如教《孔乙己》时,教师提出预习问题: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作者要揭示的本质是什么?作者有什么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特点?字词句的运用有什么神来之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师引导下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从而使对所学知识有更全面、更系统的把握,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师生互评——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如听取他人的发言后,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补充,提出不同的看法,使学生思维在交流中激情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如你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有何看法?有哪些不同观点?有需要补充的吗?生生互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指名点评、找对子互评等。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在生生互评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使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当然,在生生评价的基础上,强调评价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包括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评价和质疑,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多方面共同的交互活动,营造一个生生、师生良性互动,关系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 教师评价——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点评在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点评应有如下几个特点:
1. 调控性。教师点评的功能,主要是调控课堂,控制教学目标的实现,激励、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促使其不断地进步。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对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要适当补充、矫正,给以小结性的点评。换言之,教师是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总之,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避免因为学生思维的过度发散偏离课堂教学的主旨。
2. 激励性。特级教师钱梦龙指出:“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评价中要突出评价的激励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3. 教育性。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资源、德育资源、人文资源、美育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评价文本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使学生吸收营养,得到教益,点滴加以积累,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并在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品格。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功能,使教学绽放出人性的光辉。
4. 灵活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别。因此,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文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对于相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人领略到盎然春色;有人却发出沧海桑田的慨叹。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搞标准答案,而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法,多种答案。对于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教师自己的一家之言只能是“抛砖引玉”。要不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潘孟良
一、 学生自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对话和交流的一方。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思维,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习惯、获得审美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自评中不断反思、感悟,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如教《孔乙己》时,教师提出预习问题: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作者要揭示的本质是什么?作者有什么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特点?字词句的运用有什么神来之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师引导下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从而使对所学知识有更全面、更系统的把握,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师生互评——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如听取他人的发言后,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补充,提出不同的看法,使学生思维在交流中激情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如你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有何看法?有哪些不同观点?有需要补充的吗?生生互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指名点评、找对子互评等。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在生生互评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使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当然,在生生评价的基础上,强调评价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包括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评价和质疑,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多方面共同的交互活动,营造一个生生、师生良性互动,关系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 教师评价——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点评在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点评应有如下几个特点:
1. 调控性。教师点评的功能,主要是调控课堂,控制教学目标的实现,激励、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促使其不断地进步。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对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要适当补充、矫正,给以小结性的点评。换言之,教师是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总之,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避免因为学生思维的过度发散偏离课堂教学的主旨。
2. 激励性。特级教师钱梦龙指出:“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评价中要突出评价的激励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3. 教育性。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资源、德育资源、人文资源、美育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评价文本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使学生吸收营养,得到教益,点滴加以积累,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并在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品格。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功能,使教学绽放出人性的光辉。
4. 灵活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别。因此,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文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对于相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人领略到盎然春色;有人却发出沧海桑田的慨叹。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搞标准答案,而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法,多种答案。对于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教师自己的一家之言只能是“抛砖引玉”。要不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