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土地储备为杠杆,以国开行贷款为枢纽,集各种地方政府资源于一身的重庆渝富公司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能。它将复制淡马锡还是重现“窗口公司”模式?
作为一种模式,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曾成为各地政府争相效仿的对象。尽管它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变动不居:从不良资产处置,到参与国有企业的投资和资产重组,再到搭建金融控股公司,渝富公司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
渝富公司每次出手均业绩不俗,重组的企业多数轻装上阵,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这与中央汇金投资公司注资国有银行的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汇金公司投入的是外汇储备资金,而渝富是以土地储备(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地方政府信用)获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进行资产重组,最终从土地增值中获得收益。
政府的管家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2003年底,国有银行注资重组战略在酝酿之中……由于重庆市政府作为政府机构不便进行相关操作,因此需设立一家公司,整体打包收购重庆工行157亿元不良资产,然后再由债务企业回购该公司持有的债权。由此,重庆渝富应运而生,搭上了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快车。
渝富公司做上管家,而重庆政府也并未投入真金白银。回购工行的不良债权要动用的资金从何而来?政府对渝富公司的要求是坚持自主融资。而事实上,渝富公司当时不仅没有流动资金,连公司100万元办公费用都是借来的。国家开发银行恰在此时登场,并在此后渝富公司的运营中持续扮演着重要角色。“渝富第一批收购工行80.1亿元不良资产所需的17亿元资金,就是我们提供的。”国开行重庆市分行行长吴德礼说。
重庆市政府赋予渝富公司三项职能:打包处置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和资产重组;承担国有企业破产、环保搬迁和“退二进三”的资金托底周转;对地方金融和国企进行战略投资、控股。
5年中,渝富公司帮助国有企业处置不良资产300亿元,提供周转资金200亿元。在发展中,渝富公司自身实力也不断得到壮大,资产规模由成立初期的50亿元发展到400亿元。
渝富公司上演的一场场资本运作大戏是:重组ST重实、重组ST东源、特钢厂破产、搬迁天原化工、挽救西南证券、再造重商行……
“渝富公司是一家‘半金融性质’的资产管理公司,它就像啄木鸟消灭树上的虫子一样,帮各种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和资产调配周转。”这是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对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评价。
而业内专家认为,“红顶商人”渝富有着与新加坡“国资委”之称的淡马锡控股如出一辙的背景——依靠垄断经营和行政力量获利。
游戏规则决定成败
无论是重组,还是市场化控制上市公司,或者进行投资,都需要大笔的资金,这些考验着渝富公司的资金链。
渝富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截止3月底,总资产为27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00亿元,长期借款为8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7%。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为10亿元。所有者权益也呈增长趋势,2008年一季度实收资本为19亿元,赢余公积从2007年的0.86亿元增加到2.23亿元,未分配利润从1.45亿元增加到12.82亿元,总所有者权益从9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
渝富公司主要有四个资金来源:一是持股公司的分红;二是出手所持有的金融股权;三是出让土地获取资金;四是与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三峡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合作贷款。重庆农村商业银行2008年的财务报告就显示,渝富公司有20亿元的贷款。这在现金流量表上也有反映。渝富公司2007年的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21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9亿元。可以看出,正是“筹资活动”维持了渝富公司资金链的稳定。除了银行贷款,在重庆市2009年170亿元的债券融资盘子中,渝富公司有发债20亿元的计划。
渝富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贷款申报及信用审查模式,现已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推广的一个范例。迄今为止,辽宁、吉林以及西部诸省共30多个地区都曾纷纷前往重庆考察“渝富模式”。不过,国开行有关人士表示,迄今“没有一家成功拷贝”,重庆渝富模式难以复制。
区域专家刘其洪谈道,“重庆渝富模式”是国务院批准了一项削债安排,重庆政府和工行双方都卸掉了包袱,而损失则由中央财政承担了。推动这一贷款模型运转的最关键因素,来自于地方政府的保证。“如果在不良资产处置不能及时变现的时候,地方政府将给渝富注资。”这一承诺的具体形式,是由重庆市政府向国开行出具“安慰函”。“这个背后就是政府信用,非常有效。”国开行重庆市分行行长吴德礼说”。
而国家并没给予东北及别的地区这样的特殊政策。当地银行的不良资产是通过拍卖,给了资产管理公司,而当地政府是不会向资产管理公司出具任何“安慰函”的。
“安慰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各地方“窗口公司”对外举债时,一度非常流行。1998年,在著名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中,时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王岐山曾面对中外记者举起广东省此前出具的“安慰函”的例子,宣称其并无法律效力。而时至2004年重庆市还在使用此招。
打造重庆“淡马锡”
经过战略重组与战略投资,渝富公司形成了一个集证券、保险、银行、担保、租赁为一体的公司,金融控股呼之欲出。
重庆市国资委研究室为渝富公司打造成重庆“淡马锡”(国有资产控股集团公司)做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报告给出了渝富公司成为金融控股的四个模式:一是直接将渝富公司改良为金融控股公司;二是在渝富集团下设金控集团,渝富公司其他资产维持现有管理架构;三是在渝富公司下设金控集团和其他专业性子公司;四是将金控集团和渝富公司分拆成平行的公司。
为了实现重庆政府打造重庆“淡马锡”这一规划,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还为渝富公司制定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防火墙。
一是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60%;二是资本回报率要在10%以上;三是随时都应该有20亿元的现金,而不应该全部是“死资产”。此外,现金流不能断,要有积蓄,即每年如果利润增加10%,现金流也应该增加10%。
在渝富导演的诸多故事中,通过改变土地用途获得的增值,既偿还了企业的欠债,亦使作为重组方的渝富赢得了利润。
剖析渝富公司的运作发现,渝富充分调动了地方的所有资源,包括土地增值、税收豁免等;并辅以隐性财政担保的形式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巨额贷款,在地方政府并不开阔的财务空间内,对麾下国企进行了最大化的重组。
重庆市国资委副主任廖庆轩说,“渝富公司的操作并非不理性。因为,不能简单的算渝富公司的账,而要算重庆国资的账,只要对重庆发展有利的,渝富公司都有可能按照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要求去做。”
值得注意的是,当新加坡淡马锡已淡化了35年的官方色彩之后,而对于渝富公司来说,机遇与创新才是其的灵魂所在。
然而,保持创新能力并不是渝富公司本身所能为之的。因为,很多重大行为的决策中心并不在渝富公司。
作为一种模式,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曾成为各地政府争相效仿的对象。尽管它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变动不居:从不良资产处置,到参与国有企业的投资和资产重组,再到搭建金融控股公司,渝富公司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
渝富公司每次出手均业绩不俗,重组的企业多数轻装上阵,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这与中央汇金投资公司注资国有银行的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汇金公司投入的是外汇储备资金,而渝富是以土地储备(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地方政府信用)获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进行资产重组,最终从土地增值中获得收益。
政府的管家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2003年底,国有银行注资重组战略在酝酿之中……由于重庆市政府作为政府机构不便进行相关操作,因此需设立一家公司,整体打包收购重庆工行157亿元不良资产,然后再由债务企业回购该公司持有的债权。由此,重庆渝富应运而生,搭上了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快车。
渝富公司做上管家,而重庆政府也并未投入真金白银。回购工行的不良债权要动用的资金从何而来?政府对渝富公司的要求是坚持自主融资。而事实上,渝富公司当时不仅没有流动资金,连公司100万元办公费用都是借来的。国家开发银行恰在此时登场,并在此后渝富公司的运营中持续扮演着重要角色。“渝富第一批收购工行80.1亿元不良资产所需的17亿元资金,就是我们提供的。”国开行重庆市分行行长吴德礼说。
重庆市政府赋予渝富公司三项职能:打包处置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和资产重组;承担国有企业破产、环保搬迁和“退二进三”的资金托底周转;对地方金融和国企进行战略投资、控股。
5年中,渝富公司帮助国有企业处置不良资产300亿元,提供周转资金200亿元。在发展中,渝富公司自身实力也不断得到壮大,资产规模由成立初期的50亿元发展到400亿元。
渝富公司上演的一场场资本运作大戏是:重组ST重实、重组ST东源、特钢厂破产、搬迁天原化工、挽救西南证券、再造重商行……
“渝富公司是一家‘半金融性质’的资产管理公司,它就像啄木鸟消灭树上的虫子一样,帮各种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和资产调配周转。”这是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对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评价。
而业内专家认为,“红顶商人”渝富有着与新加坡“国资委”之称的淡马锡控股如出一辙的背景——依靠垄断经营和行政力量获利。
游戏规则决定成败
无论是重组,还是市场化控制上市公司,或者进行投资,都需要大笔的资金,这些考验着渝富公司的资金链。
渝富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截止3月底,总资产为27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00亿元,长期借款为8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7%。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为10亿元。所有者权益也呈增长趋势,2008年一季度实收资本为19亿元,赢余公积从2007年的0.86亿元增加到2.23亿元,未分配利润从1.45亿元增加到12.82亿元,总所有者权益从9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
渝富公司主要有四个资金来源:一是持股公司的分红;二是出手所持有的金融股权;三是出让土地获取资金;四是与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三峡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合作贷款。重庆农村商业银行2008年的财务报告就显示,渝富公司有20亿元的贷款。这在现金流量表上也有反映。渝富公司2007年的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21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9亿元。可以看出,正是“筹资活动”维持了渝富公司资金链的稳定。除了银行贷款,在重庆市2009年170亿元的债券融资盘子中,渝富公司有发债20亿元的计划。
渝富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贷款申报及信用审查模式,现已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推广的一个范例。迄今为止,辽宁、吉林以及西部诸省共30多个地区都曾纷纷前往重庆考察“渝富模式”。不过,国开行有关人士表示,迄今“没有一家成功拷贝”,重庆渝富模式难以复制。
区域专家刘其洪谈道,“重庆渝富模式”是国务院批准了一项削债安排,重庆政府和工行双方都卸掉了包袱,而损失则由中央财政承担了。推动这一贷款模型运转的最关键因素,来自于地方政府的保证。“如果在不良资产处置不能及时变现的时候,地方政府将给渝富注资。”这一承诺的具体形式,是由重庆市政府向国开行出具“安慰函”。“这个背后就是政府信用,非常有效。”国开行重庆市分行行长吴德礼说”。
而国家并没给予东北及别的地区这样的特殊政策。当地银行的不良资产是通过拍卖,给了资产管理公司,而当地政府是不会向资产管理公司出具任何“安慰函”的。
“安慰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各地方“窗口公司”对外举债时,一度非常流行。1998年,在著名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中,时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王岐山曾面对中外记者举起广东省此前出具的“安慰函”的例子,宣称其并无法律效力。而时至2004年重庆市还在使用此招。
打造重庆“淡马锡”
经过战略重组与战略投资,渝富公司形成了一个集证券、保险、银行、担保、租赁为一体的公司,金融控股呼之欲出。
重庆市国资委研究室为渝富公司打造成重庆“淡马锡”(国有资产控股集团公司)做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报告给出了渝富公司成为金融控股的四个模式:一是直接将渝富公司改良为金融控股公司;二是在渝富集团下设金控集团,渝富公司其他资产维持现有管理架构;三是在渝富公司下设金控集团和其他专业性子公司;四是将金控集团和渝富公司分拆成平行的公司。
为了实现重庆政府打造重庆“淡马锡”这一规划,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还为渝富公司制定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防火墙。
一是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60%;二是资本回报率要在10%以上;三是随时都应该有20亿元的现金,而不应该全部是“死资产”。此外,现金流不能断,要有积蓄,即每年如果利润增加10%,现金流也应该增加10%。
在渝富导演的诸多故事中,通过改变土地用途获得的增值,既偿还了企业的欠债,亦使作为重组方的渝富赢得了利润。
剖析渝富公司的运作发现,渝富充分调动了地方的所有资源,包括土地增值、税收豁免等;并辅以隐性财政担保的形式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巨额贷款,在地方政府并不开阔的财务空间内,对麾下国企进行了最大化的重组。
重庆市国资委副主任廖庆轩说,“渝富公司的操作并非不理性。因为,不能简单的算渝富公司的账,而要算重庆国资的账,只要对重庆发展有利的,渝富公司都有可能按照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要求去做。”
值得注意的是,当新加坡淡马锡已淡化了35年的官方色彩之后,而对于渝富公司来说,机遇与创新才是其的灵魂所在。
然而,保持创新能力并不是渝富公司本身所能为之的。因为,很多重大行为的决策中心并不在渝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