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师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充分地走近学生,真切地了解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所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如何抓住新课标的理念实质提炼改造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强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一部分学生由于技术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怕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同学笑话,总是躲在其他同学后面不肯练习。此时教师应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量化办法,对于跨栏跑技术掌握的好、能够匀速跨过5个最低栏的同学要提高栏架高度,并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对技术差、没有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高度,并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技术动作,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逐步找回学习的感觉。
二、让学生探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学习和实践中,他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有根有据地表示自己的意见。他们常常产生疑问,喜欢争论和议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相互团结合作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在“障碍接力”的游戏中,笔者改变了以前先讲游戏规则,然后进行比赛的方式。而是把学生分成四组,告诉学生在60米内所要完成的动作:跨过栏架、钻过山洞、跳绳20次、俯卧撑10次、篮球原地跨下8字交接球10次、举哑铃20次。然后要求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各种障碍物的摆放顺序,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放才会更合理,更有效,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游戏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设置的顺序,让学生说明摆放的理由,使学生由最初的设计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这样,学生就产生了一种“我是主人”的感觉,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充分利用电教媒介体进行示范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人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如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即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因为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清楚,尤其是腾空之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讲解的难度大,示范的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多媒体课件就能十分轻松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在前面所说的前滚翻的教学中,鱼跃前滚翻动作有一个腾空过程,而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联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空中的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的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而利用多功能媒体课件,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动作表象。实践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让学生自我评价,评价他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调整评价目标取向,建立任务取向评价标准(即对运动能力的判断以我为参照),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在自我激励中增强自我效能。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利用技术含量较高,学习难度较大的项目(如跳高、跳远、掷实心球等),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效果尤其明显。正确评价他人,完善“镜像自我”。体育教学过程是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统一,个体在这些交往中获取积极性情感交流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交往,鼓励学生自发参与协作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他人,评价他人,理解支持每个同学,帮助并鼓励同学尽力完成练习。特别是对于一些平时因体育素质较差,学习信心不强的学生,当他们面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如跳高、支撑跳跃)时则易因胆怯,拘谨,产生自我封闭状态。于是,我就利用“友伴一帮一”的形式,先进行“跳臂”练习,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反复练习,在同伴的一声声鼓励、耐心的帮助下,他们积极开展互学、互练、互议、互查、互评活动,不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支持和成功的喜悦。最后,随着“镜像自我”的逐渐完善,他们在集体的助威声中,冲破了精神枷锁,顺利完成了练习内容。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真整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组织好体育课的重要条件,需要教师做到端正教学态度,选择好教学方法、手段、工作认真严谨,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的优化效果,并利用其优化效能组织好中学体育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李进忠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基础教育参考2004.12
[3]教师素养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8
[4]中国教育伦理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8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美岭中学)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强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一部分学生由于技术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怕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同学笑话,总是躲在其他同学后面不肯练习。此时教师应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量化办法,对于跨栏跑技术掌握的好、能够匀速跨过5个最低栏的同学要提高栏架高度,并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对技术差、没有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高度,并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技术动作,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逐步找回学习的感觉。
二、让学生探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学习和实践中,他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有根有据地表示自己的意见。他们常常产生疑问,喜欢争论和议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相互团结合作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在“障碍接力”的游戏中,笔者改变了以前先讲游戏规则,然后进行比赛的方式。而是把学生分成四组,告诉学生在60米内所要完成的动作:跨过栏架、钻过山洞、跳绳20次、俯卧撑10次、篮球原地跨下8字交接球10次、举哑铃20次。然后要求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各种障碍物的摆放顺序,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放才会更合理,更有效,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游戏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设置的顺序,让学生说明摆放的理由,使学生由最初的设计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这样,学生就产生了一种“我是主人”的感觉,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充分利用电教媒介体进行示范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人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如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即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因为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清楚,尤其是腾空之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讲解的难度大,示范的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多媒体课件就能十分轻松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在前面所说的前滚翻的教学中,鱼跃前滚翻动作有一个腾空过程,而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联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空中的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的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而利用多功能媒体课件,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动作表象。实践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让学生自我评价,评价他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调整评价目标取向,建立任务取向评价标准(即对运动能力的判断以我为参照),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在自我激励中增强自我效能。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利用技术含量较高,学习难度较大的项目(如跳高、跳远、掷实心球等),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效果尤其明显。正确评价他人,完善“镜像自我”。体育教学过程是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统一,个体在这些交往中获取积极性情感交流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交往,鼓励学生自发参与协作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他人,评价他人,理解支持每个同学,帮助并鼓励同学尽力完成练习。特别是对于一些平时因体育素质较差,学习信心不强的学生,当他们面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如跳高、支撑跳跃)时则易因胆怯,拘谨,产生自我封闭状态。于是,我就利用“友伴一帮一”的形式,先进行“跳臂”练习,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反复练习,在同伴的一声声鼓励、耐心的帮助下,他们积极开展互学、互练、互议、互查、互评活动,不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支持和成功的喜悦。最后,随着“镜像自我”的逐渐完善,他们在集体的助威声中,冲破了精神枷锁,顺利完成了练习内容。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真整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组织好体育课的重要条件,需要教师做到端正教学态度,选择好教学方法、手段、工作认真严谨,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的优化效果,并利用其优化效能组织好中学体育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李进忠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基础教育参考2004.12
[3]教师素养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8
[4]中国教育伦理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8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美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