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考试失败的阴影,这一问题曾困扰我很长时间。要不是受我班孙正日同学的启发,我还真难找到这么一个好办法。
那次月考之后,考得好的同学沾沾自喜,考得不好的自怨自艾,唯有孙正日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考试后的心得体会。
受他启发,我想:何不借机在全班搞个自查自检活动呢?我征求孙正日的意见,他很愿意当众宣读自己的体会。应该说,孙正日的认识很细致独到,反思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同学们对孙正日的发言非常认可,有的频频点头,有的陷入深思。
我借题发挥,说明错误与失败总是与我们相伴相随,只要像孙正日一样真诚地反思总结,我们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错误与失败就不再可怕。最后,在我和孙正日的共同倡议下,同学们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他们很快就发现,原来每一次错误和失败里,都有着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我和学生郑重约定:每次考试以后,都要拿出自己的勇气,真诚地跟错误谈心,与失败对话,谁越真诚越有勇气,谁越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就这样,“相约考试后”渐渐成为我们班的品牌节目,学生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起来,由原来的害怕错误与失败,到现在的细心研究错误与失败,甚至觉得这里面藏着某种无法言说的乐趣和挑战。
“相约考试后”,就是让学生与错误相约,与失败面对面,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不怕了。其实,引领学生跟错误谈心,与失败对话,一如有朋自远方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在学生的心理问题里,考试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一般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首创的“合理情绪疗法”进行疏导比较有效。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这就是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比如考试失利),B代表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好学生,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比如焦虑、沮丧)。学生一般认为考试失败直接引发了沮丧、焦虑,但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学生痛苦的不是考试事件,而是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在这里,老师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之极。
绝对化要求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自己“必须”和“应该”怎样,如“我必须获得前三名”等,这事实上是很难实现的。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赅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上文中的张燕数学总考不及格,就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这就是过分概括化。或者有的学生因各科成绩不佳,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也属于过分概括化。
糟糕之极是对事物的可能后果的一种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别说一次普通考试失利,就算高考因偶然因素失败了,也并非百分之百的糟糕透顶。
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辅导学生走出焦虑阴影时,先让学生列出事件、情绪、观念,然后带学生领悟他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比如:“你怎么证明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考试失败这件事情究竟糟糕到了什么程度?你能否拿出一个客观数值来表示?”
一般来讲,学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他们会寻找各种理由辩解。这就要求老师耐心一些,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根据学生的回答一环扣一环,温和而又坚定地抓住学生的非理性内容提问,使对方感觉理屈词穷,无法再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解。与此同时,还得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让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这样即使以后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也能做到以合理信念来面对现实。
(责 编 卢丽君)
那次月考之后,考得好的同学沾沾自喜,考得不好的自怨自艾,唯有孙正日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考试后的心得体会。
受他启发,我想:何不借机在全班搞个自查自检活动呢?我征求孙正日的意见,他很愿意当众宣读自己的体会。应该说,孙正日的认识很细致独到,反思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同学们对孙正日的发言非常认可,有的频频点头,有的陷入深思。
我借题发挥,说明错误与失败总是与我们相伴相随,只要像孙正日一样真诚地反思总结,我们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错误与失败就不再可怕。最后,在我和孙正日的共同倡议下,同学们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他们很快就发现,原来每一次错误和失败里,都有着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我和学生郑重约定:每次考试以后,都要拿出自己的勇气,真诚地跟错误谈心,与失败对话,谁越真诚越有勇气,谁越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就这样,“相约考试后”渐渐成为我们班的品牌节目,学生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起来,由原来的害怕错误与失败,到现在的细心研究错误与失败,甚至觉得这里面藏着某种无法言说的乐趣和挑战。
“相约考试后”,就是让学生与错误相约,与失败面对面,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不怕了。其实,引领学生跟错误谈心,与失败对话,一如有朋自远方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在学生的心理问题里,考试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一般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首创的“合理情绪疗法”进行疏导比较有效。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这就是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比如考试失利),B代表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好学生,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比如焦虑、沮丧)。学生一般认为考试失败直接引发了沮丧、焦虑,但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学生痛苦的不是考试事件,而是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在这里,老师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之极。
绝对化要求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自己“必须”和“应该”怎样,如“我必须获得前三名”等,这事实上是很难实现的。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赅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上文中的张燕数学总考不及格,就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这就是过分概括化。或者有的学生因各科成绩不佳,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也属于过分概括化。
糟糕之极是对事物的可能后果的一种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别说一次普通考试失利,就算高考因偶然因素失败了,也并非百分之百的糟糕透顶。
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辅导学生走出焦虑阴影时,先让学生列出事件、情绪、观念,然后带学生领悟他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比如:“你怎么证明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考试失败这件事情究竟糟糕到了什么程度?你能否拿出一个客观数值来表示?”
一般来讲,学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他们会寻找各种理由辩解。这就要求老师耐心一些,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根据学生的回答一环扣一环,温和而又坚定地抓住学生的非理性内容提问,使对方感觉理屈词穷,无法再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解。与此同时,还得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让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这样即使以后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也能做到以合理信念来面对现实。
(责 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