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探究背景
“趣味性”“思考性”是我们设计和实施课程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体会“学习好玩”是我们的追求。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拼板玩具,运用七巧板游戏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开展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和支持性材料。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单元中“动手做(二)”这节课,我们引导学生通过七巧板拼图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以“七巧板”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乐学的平台,对具体课程目标与实施途徑进行了探究。
二、目标定位
“玩转七巧板”以一年级学生为对象,融合了数学、美术、语文三个学科。时间是80分钟。对此,设定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借助七巧板和拼图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建立形状概念。通过任意拼图、复制拼图、想象创编、美术构图等活动,初步体验用七巧板进行造型表现的方法,指导学生用几句话说明或解释自己的拼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用七巧板拼图的过程,让学生整体感知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在拼图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引导丰富想象、大胆表达(直观表达、绘画形式表达、语言形式表达),让学生感受七巧板的神奇和千变万化。借助拼图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手、眼、脑的运作和协作,在感官互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形成开放、发散的思维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在动手玩拼图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虚心好学、合作互助、善于探究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课程实施
1.环节一:认识七巧板并简单拼图(拼正方形)
教师课件出示七巧板图,介绍七巧板的由来,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演变历史,并知道七巧板的创始人是中国宋朝的黄伯思,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认识七巧板。观察七巧板:七巧板由___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有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观察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的组成,并从中引出一个正方形,为接下来的拼做好铺垫。
拼正方形。师:七巧板中有一个独立的正方形,其实,我们手中的七巧板也可以拼出正方形呢,想试试吗?学生进行拼摆,独立思考,用手中的七巧板拼一个正方形(可以选其中的几块来拼,拼好后放在盘子里)。预设八种拼法(见图1)。
图1
小组分享。要求:从1号同学开始依次介绍自己拼好的正方形。介绍时说说自己用了几块,分别是什么形状。全班分享。师:老师刚才观察时,发现同学们都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智慧拼出了正方形,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iPad现场捕捉不一样的拼法,进行展示)。设计意图:在认识了七巧板之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用七巧板拼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拼、讲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拼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2.环节二:学生给七巧板拼图添加背景,焕发七巧板生命活力
欣赏七巧板拼成的其他图形:十二生肖、动物、字母、数字、人物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案例见图2、图3。
图2
图3
聚焦三幅作品:船、滑冰的小人、兔子。师:同学们,看到这三幅图片,虽然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很形象,但是当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却显得有些单调,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我们的画面变得丰富多彩呢?以小兔子为例,添加不同的背景(龟兔赛跑、小兔拔萝卜、守株待兔等),表现不同的内容,呈现不同的小故事。学生实践:用七巧板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动物、植物、人物),并为这个作品添加简单的背景(案例见图4)。
图4
3.环节三:创编故事(依托学生创编的含背景的七巧板拼图讲故事)
让学生为自己的七巧板拼图创编一个故事,并讲给同学听。全班分享故事。以下是两位学生创编的故事。
【作品1】
贪吃的小熊
有一天,小熊在森林里发现了一棵树上有很多的蜂蜜,它心想又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它爬上树一摸,才发现是马蜂窝,它撒腿就跑,跑啊跑,来到一条河边,尽管自己不会游泳小熊却依然跳进去了,呛了好几口水。马蜂找不着它了就回家了。突然间小熊发觉自己浮起来了,原来小熊会游泳!它一回头,发现马蜂不见了。从此以后,小熊再也不贪吃了。
【作品2】
小鱼和青蛙
每天小鱼都在河里游来游去,有一天,一只青蛙游过来,小鱼问,青蛙大哥,你在这里干什么?青蛙说,我在岸上玩了半天,太热了,来洗个澡。小鱼问,岸上是什么样的?我从来没去过。青蛙说,我背着你去吧。小鱼说,不行,我离开水会干死的。青蛙说,每天晚上我来给你讲一些岸上的故事。从此,每天傍晚,池塘边就有了呱呱的叫声。
“玩转七巧板”课程是由三个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完成的。这种跨学科整合课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很有价值。对教师而言,一是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二是教师在一起做整体性工作,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满足感,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教师已经改变了教学方法,从教科书教学转变到主题计划教学。在主题计划中,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而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则更富有意义和实际价值。
对学生而言,将跨学科主题单元进行课程整合研究,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是一堆互不关联的零碎知识、科目不相干的技能,学生将学习理解为最有意义、持续时间最长、参与思考水平最高的体验式课堂活动,这样能更好地满足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本课程实施者:朱冠楠、路欣艳、梁素霞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趣味性”“思考性”是我们设计和实施课程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体会“学习好玩”是我们的追求。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拼板玩具,运用七巧板游戏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开展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和支持性材料。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单元中“动手做(二)”这节课,我们引导学生通过七巧板拼图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以“七巧板”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乐学的平台,对具体课程目标与实施途徑进行了探究。
二、目标定位
“玩转七巧板”以一年级学生为对象,融合了数学、美术、语文三个学科。时间是80分钟。对此,设定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借助七巧板和拼图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建立形状概念。通过任意拼图、复制拼图、想象创编、美术构图等活动,初步体验用七巧板进行造型表现的方法,指导学生用几句话说明或解释自己的拼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用七巧板拼图的过程,让学生整体感知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在拼图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引导丰富想象、大胆表达(直观表达、绘画形式表达、语言形式表达),让学生感受七巧板的神奇和千变万化。借助拼图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手、眼、脑的运作和协作,在感官互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形成开放、发散的思维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在动手玩拼图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虚心好学、合作互助、善于探究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课程实施
1.环节一:认识七巧板并简单拼图(拼正方形)
教师课件出示七巧板图,介绍七巧板的由来,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演变历史,并知道七巧板的创始人是中国宋朝的黄伯思,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认识七巧板。观察七巧板:七巧板由___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有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观察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的组成,并从中引出一个正方形,为接下来的拼做好铺垫。
拼正方形。师:七巧板中有一个独立的正方形,其实,我们手中的七巧板也可以拼出正方形呢,想试试吗?学生进行拼摆,独立思考,用手中的七巧板拼一个正方形(可以选其中的几块来拼,拼好后放在盘子里)。预设八种拼法(见图1)。
图1
小组分享。要求:从1号同学开始依次介绍自己拼好的正方形。介绍时说说自己用了几块,分别是什么形状。全班分享。师:老师刚才观察时,发现同学们都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智慧拼出了正方形,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iPad现场捕捉不一样的拼法,进行展示)。设计意图:在认识了七巧板之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用七巧板拼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拼、讲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拼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2.环节二:学生给七巧板拼图添加背景,焕发七巧板生命活力
欣赏七巧板拼成的其他图形:十二生肖、动物、字母、数字、人物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案例见图2、图3。
图2
图3
聚焦三幅作品:船、滑冰的小人、兔子。师:同学们,看到这三幅图片,虽然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很形象,但是当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却显得有些单调,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我们的画面变得丰富多彩呢?以小兔子为例,添加不同的背景(龟兔赛跑、小兔拔萝卜、守株待兔等),表现不同的内容,呈现不同的小故事。学生实践:用七巧板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动物、植物、人物),并为这个作品添加简单的背景(案例见图4)。
图4
3.环节三:创编故事(依托学生创编的含背景的七巧板拼图讲故事)
让学生为自己的七巧板拼图创编一个故事,并讲给同学听。全班分享故事。以下是两位学生创编的故事。
【作品1】
贪吃的小熊
有一天,小熊在森林里发现了一棵树上有很多的蜂蜜,它心想又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它爬上树一摸,才发现是马蜂窝,它撒腿就跑,跑啊跑,来到一条河边,尽管自己不会游泳小熊却依然跳进去了,呛了好几口水。马蜂找不着它了就回家了。突然间小熊发觉自己浮起来了,原来小熊会游泳!它一回头,发现马蜂不见了。从此以后,小熊再也不贪吃了。
【作品2】
小鱼和青蛙
每天小鱼都在河里游来游去,有一天,一只青蛙游过来,小鱼问,青蛙大哥,你在这里干什么?青蛙说,我在岸上玩了半天,太热了,来洗个澡。小鱼问,岸上是什么样的?我从来没去过。青蛙说,我背着你去吧。小鱼说,不行,我离开水会干死的。青蛙说,每天晚上我来给你讲一些岸上的故事。从此,每天傍晚,池塘边就有了呱呱的叫声。
“玩转七巧板”课程是由三个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完成的。这种跨学科整合课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很有价值。对教师而言,一是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二是教师在一起做整体性工作,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满足感,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教师已经改变了教学方法,从教科书教学转变到主题计划教学。在主题计划中,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而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则更富有意义和实际价值。
对学生而言,将跨学科主题单元进行课程整合研究,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是一堆互不关联的零碎知识、科目不相干的技能,学生将学习理解为最有意义、持续时间最长、参与思考水平最高的体验式课堂活动,这样能更好地满足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本课程实施者:朱冠楠、路欣艳、梁素霞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