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赤散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青赤散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50只雄性C57BL/6 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天自由饮用双蒸水,其他组小鼠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建立UC小鼠模型.青赤散高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低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青赤散24.15g/kg、12.08 g/kg、6.04 g/kg灌肠治疗7 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9%NaCL灌肠7 d.灌肠治疗7 d后,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示踪法观察各组小鼠肠黏膜通透性,以小鼠血浆中FITC-D含量表示.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计算体质量变化率.实验第7天脱颈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评分;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MCP-1、IL-1β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Hes1、ATOH1、MUC2;采用PAS染色法测算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血浆中FITC-D含量升高,在第4~7天的体质量变化率降低,结肠长度变短,结肠组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血浆中FITC-D含量降低,在第4~7天的体质量变化率升高,结肠长度变长,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与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相比,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血浆中FITC-D含量降低,在第4~7天的体质量变化率升高,结肠长度变长,炎症细胞浸润最少,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MCP-1、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肠组织中Notch、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肠组织中ATOH1、MUC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减少(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MCP-1、IL-1β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组织中Notch、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组织中ATOH1、MUC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增多(P均<0.05).与青赤散低剂量组、青赤散中剂量组相比,青赤散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MCP-1、IL-1β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组织中Notch、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组织中ATOH1、MUC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增多(P均<0.05).结论 青赤散灌肠对UC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tch信号通路来减轻肠道炎症有关;24.15 g/kg青赤散灌肠对UC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较好.
其他文献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形成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自噬与肾结石形成密切有关,因此,自噬可能是治疗肾结石的一个潜在靶点.目前西医治疗肾结石多采用手术方法,但手术治疗存在复发率高、费用高昂等问题,中医应用中草药治疗肾结石悠久历史且疗效良好,因而中草药治疗肾结石的研究成了该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自噬及其在肾结石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中草药防治肾结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肾结石提供理论思路.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是一类生长因子,以旁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增殖与分化、胚胎发育、血管生成、伤口愈合、组织修复及调控糖脂代谢等.随着对其家族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发现旁分泌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和内分泌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于炎症性疾病中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些发现为炎症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HSC)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筛选PMF向AML转化过程中HSC的核心基因.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选取PMF向AML转化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53319,利用R语言对数据集进行质控、降维、聚类和注释,筛选出HSC和细胞间高度变化的基因.利用R语言的Seurat包Findmarkers函数筛选PMF慢性期和AML转化期HSC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和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PMF向AM
艾草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领域.艾草含有挥发油、黄酮、三萜、酚类、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艾草散发特殊的香气,主要是因为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成分主要为黄酮和黄酮醇;三萜类成分结构类型多样,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多糖类成分主要是酸性多糖.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酚类及微量元素.本文对艾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艾草提供参考.
目的 观察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B)基因DNA甲基化/感染ACACB基因过表达慢病毒dCAS9-VP64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3B、MHCC97H、MHCC97L及正常肝细胞株LO2中ACACB mRNA,采用焦磷酸测序实验测算SMMC7721、Hep3B、MHCC97H、MHCC97L、LO2细胞中ACACB基因cg06131338位点甲基化率.选取甲基化率相对较高的肝癌细胞株分为5-Aza-CdR组和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基因逆转录保守区(P区)单位点和多位点突变、低中高HBV DNA载量、轻中重度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CHB患者61例,采用基因测序确认HBV多聚酶基因P区位点突变,另取3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比较CHB患者HBV多聚酶基因P区位点突变前后及对照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变化.61例CHB患者又根据发生P区耐药基因突变的位点个数分为单位点者(29例)和多位点者(32例),根据HBV DNA载量分为低拷贝者(6例)、中拷贝
目的 观察外源性Klotho对糖尿病肾病小鼠成骨细胞甲状旁腺激素(PTH)刺激的分化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18周龄KK-Ay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及C57BL/6J对照小鼠各12只,处死后取股骨,采用骨片贴壁分离筛选法获取成骨细胞,分为A、B组,KK-Ay小鼠成骨细胞为A组,C57BL/6J小鼠成骨细胞为B组.A组成骨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TH(1-34)、Klotho,分别记为A1、A2、A3、A4、A5组,其中A1组加入0μg/mL的PTH(1-34),A2组加入0.05μg/mL的PTH(1-34),
目的 比较分别采用逐增剂量法和稳定剂量法腹腔注射羟考酮的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方法 选取清洁级20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A组大鼠腹腔注射羟考酮,剂量为0.2 mg/(kg·d),1次/d,连续14 d;B组大鼠腹腔注射羟考酮,剂量从0.1 mg/(kg·d)递增至0.7 mg/(kg·d),每日递增剂量0.1 mg/kg,1次/d,连续7 d;C组大鼠腹注射生理盐水,2 mL/d,1次/d,连续7 d.给药或生理盐水结束后开始进行水迷宫游泳训练和测试,训练为期3 d.训练后进行
目的 观察经尿道刀口变向钬激光膀胱黏膜剥脱术(THoLBMS)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腺性膀胱炎女性患者67例,其中35例接受THoLBMS治疗(THoLBMS组),32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汽化术(TUV)治疗(TUV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手术过程中有无膀胱穿孔及闭孔反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GB)和Na+变化值,术后有无出现膀胱刺激征状、术后6个月时膀胱炎症量表(ICSI)评分.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THoLBMS组患者治疗有效3
目的 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负载软骨衍生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和地塞米松(DEX)的盘状脂质纳米粒(DLNPs)对膝关节炎新西兰兔血清和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DEX组、CDMP-1组、DLNPs组,每组7只,其中模型组、DEX组、CDMP-1组、DLNPs组新西兰兔采用Hulth改良法制备膝关节炎新西兰兔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在第1、4、7、10天于膝关节腔内注射药物,DEX组注射9.8%的DEX,CDMP-1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