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调查分析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既是更新和完善语文教学理念的需求,又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二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课程资源更受教师的关注。与城市相比,农村中学教学条件差、师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农村中学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笔者对南宫市的三所农村中学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现状分析
  梳理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农村中学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
  (一)重视程度差,开发和利用水平低
  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0%的教师在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56%的教师偶尔才会想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另外34%的教师则根本没有考虑过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通过进一步观察和走访,我们看到,农村中学教师所利用的课程资源表现出简单、直观、常见的特点,诸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亭台楼阁等等。即使是这些资源,他们也仅凭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对其进行简单的解读,很少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二)目光狭窄,忽略隐性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内涵丰富,从地域上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从存在方式上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但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莫过于图书报刊、实物、图片、文字、影片等显性资源了,很少有人将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当成课程资源,更没有人去开发校外的课程资源。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上述问题,我提出如下四条建议。
  (一)转变观念,以教材为中心,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资源
  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我们必须承认,语文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我们同时还要看到,教科书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只不过是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例子而已。在现代教学理念看来,“教材”是一个多元的、立体的概念,既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挂图、杂志、报刊等平面教材,又包括音像制品、广播电视等视听教材,还包括交互式课件、网站博客等数字化教材。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例,在预习阶段可以考虑让学生通过百度百科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科书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来解读文章中不同人物的形象言语、举手投足,在解读完课文之后与学生共同学唱《枉凝梅》,再次品味名著的经典所在。这样一来,学生对林黛玉、《红楼梦》、曹雪芹的认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2.树立广阔的教学观。在现代教学理念看来,语文教学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美丽的校园、巍峨的高山、宽广的湖面等等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舞台。农村中学虽不及城市中学条件优越,但校园内的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景观的设计与管理,在美化校园的过程中感受和表达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认识校内的花草树木,在研究性学习之中增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制订班级公约,在打造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可以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
  (二)关注农村,关注生活,挖掘特色课程资源
  农村中学生对于身边的一切都习以为常,然而农村的一切都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不可多得的特色课程资源。
  1.发挥地域优势,挖掘乡土文化。农村天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民风纯朴,一切都是活生生的乡土教材。南宫市虽属邢台市管辖,却临近衡水市;虽属河北省管辖,却距离山东、河南不远,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铿锵有力的河北梆子,也能听到韵味纯正的豫剧;可以看到如假包换的少林功夫,也能看到精湛的太极拳。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来进行南宫民俗大调查,让学生在调查采访之中体会多元、包容的南宫精神。
  2.根植家乡热土,展现人文情怀。对于地处南宫市的农村中学来说,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做:
  (1)游南宫湖,与自然对话。南宫湖位于南宫市西北郊,是河北省南部最大的人工湖,湖畔建有占地三百亩的南宫湖公园。一到夏天,南宫湖湖水清澈、水鸟徘徊,湖边公园芳草依依、绿树成荫,学生来这里与自然亲近,身心俱静,精神异常。游完之后或写说明文、或写游记,言语之间无不是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激。
  (2)观烈士陵园,感悟生活之美。冀南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以千计的人民英雄在这里长眠。参观烈士陵园,看那高耸的纪念塔、庄重的纪念堂、肃穆的纪念亭,让人无比珍惜今日之生活,心生奋发崛起之志。
  (三)借助网络,畅享科技,领略大千世界
  农村中学现在已经今非昔比,所有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微机室,部分学校还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这就为语文教学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借助网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飞上太空,与嫦娥共舞;可以周游五大洲四大洋,赏风景识民俗;可以回溯到千百年前,辨析是是非非。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借助这一平台,我们的视觉变得更加开阔,一切似乎都在眼前。
  (四)家校携手,协调联动,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不管到什么时候,人都是最具活力的课程资源。就农村中学来说,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务必重视师资培训,特别是要强化校本研训,增强教师发现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我们还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以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化。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引导家长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为教学提供意见与建议。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身边的一景一物、传说故事都可以用来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与教科书互相补充,让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学生,可以调动其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变得更加愉悦、舒服。我们必须承认,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让农村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上更具优势,但这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提高自身素养,主动面对各种难题,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更具特色。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予他很高评价.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
通过白银公司噪声分析出(1)用C声级补充A声级的评价方法,可以罗准确地表示出工业厂矿噪声环境的污染程度。(2)目前没有脉冲噪声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可用噪声能量和出现次数评价脉冲噪声对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斯大林崇高而又神圣的地位,便平地风波,一落千丈。毛泽东对苏联发生的事变,震惊之余,立刻以审慎、敏锐的眼光,纵览斯大林的功过是非,透视这一事件的利弊
期刊
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 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热爱的情感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厚葬祖先,荫泽子孙”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习俗。伟人周恩来生前却从我国地少人多的实际国情出发,大力提倡殡葬改革,自已率先带头平祖坟,还耕地,后来又交代火化后骨灰一点不留,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回归大地,为全国人民开殡葬改革的一代新风,留下了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    焚香,怀念母亲:绕绕不能释怀    周恩来曾祖辈是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从绍兴迁居淮安定居的。当时土地是私有制,周家也和其
解放初的北京“八一”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军队干部子弟,平常住校学习,星期天也很少回家。开学或放假时,孩子们除了学习用品外,还有被褥等生活用品,自已背不动,所以不少有车的干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离开了父母,学校是他们的家。因此,留守儿童的管理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亲情化、制度化、多样化、竞争化、具体化五个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会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可见词汇在英语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探究、完善,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精心研读文本,把握教学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心的准备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