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都在技术更新的IT行业,大学里的教材却还是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在第三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上,中外多名专家批评高校应用型学科的教材太滞后,需要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进行革新。
近年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严重缺陷是,人才培养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博士不博”一度是坊间议论的焦点。如何加大理论知识贡献的力度,一方面尽可能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能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麦可思调查发现,许多应用型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与他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并不吻合。笔者以为,这固然与学校课程设置、教师知识储备和教材内容编写有关,关键还在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而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培养人,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理想的“人”?
还记得1936年爱因斯坦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稿,以《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为题,阐释了他所理解的理想的“人”。它包含两个层面内涵:第一,具备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把为社会服务看做人生的最高目标。第一点主要解决个人的生活能力问题,第二点主要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問题。
教育要想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教学内容改革至关重要。由此出发,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关键的是要更新教学内容,把科学发展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认识社会的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学到了什么”向“如何学”转变,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事实上是“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现行教育需要的学生”。不同的外界环境,对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这一点,从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到社会舆论氛围等,可能都需要作出改变。
近年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严重缺陷是,人才培养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博士不博”一度是坊间议论的焦点。如何加大理论知识贡献的力度,一方面尽可能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能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麦可思调查发现,许多应用型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与他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并不吻合。笔者以为,这固然与学校课程设置、教师知识储备和教材内容编写有关,关键还在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而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培养人,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理想的“人”?
还记得1936年爱因斯坦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稿,以《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为题,阐释了他所理解的理想的“人”。它包含两个层面内涵:第一,具备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把为社会服务看做人生的最高目标。第一点主要解决个人的生活能力问题,第二点主要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問题。
教育要想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教学内容改革至关重要。由此出发,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关键的是要更新教学内容,把科学发展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认识社会的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学到了什么”向“如何学”转变,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事实上是“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现行教育需要的学生”。不同的外界环境,对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这一点,从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到社会舆论氛围等,可能都需要作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