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从2006年开始,经历了参观学习洋思、东庐、梅岭经验——各学科自主探究教法——学校提出课改指导思想——通过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来达到课改的目的等几个步骤。应该说这几个环节我都参与其中,感受是深刻的,体会是切肤的。作为一名教学经验并不是很丰富的教师,我感觉到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对我们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试验,让我更深地理解了教学的本质目标,让我更好地去思考和分析教材,让我更全面地去考虑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求我要更充分地去寻找最佳的教学活动方式,而不仅仅是为了上课而去上课。
下面我针对本学期的一次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课,谈谈我对改革中的一些看法。(教案附后)
此种课堂设计的可取点:
(1)层次分明
课堂教学改革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教师以往的备课方式,以往教师只是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例题写在教案上,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课堂程序设计,见步行步。这种方法对于富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应该不是问题,而对于我们这些教学经验不是很多的青年教师来说,就显得比较苍白。如果上课前没有将课堂的程序预想一遍,课堂上就有可能出现“东讲一下,西讲一下”这种混乱的情况,学生也会因为这样而分不清老师讲的内容是否存在着联系,结果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而新课堂改革改善了这一点,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时间控制和内容安排,教师只需要在课前将各个环节组织并串连起来,那么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2)重点突出
在新的课堂改革中,很明显出现了一项内容,就是老师在写教案时需要将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大概估计出来。这里看像是规定时间,其实本质我觉得是要教师分清本节课的主次,或者说是重点和非重点。在备课时紧紧抓住考纲,在讲述重点的知识点和内容的时候就需要安排比较充足的教学和反馈练习时间;而对于一些非重点的内容只需要一点时间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也有效率地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
(3)活动方式明显
课堂的活动方式有很多种,以前教师比较喜欢的是一个人唱独角戏,最多就是让学生也朗读、抄写或者做练习,但这些行为都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控制,并没有在上课前去做好充分的思考,思考这个活动是否适合学生开展。那么在新的课改前提下,我们备课的时候就需要认真考虑每一步应该要干什么。比如在我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那么我就要想,究竟用什么方法去呈现呢?可以是教师口头表述,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而我最后采取的是利用课件来投影,那么我就在活动方式中很明显地写出来,提醒自己在第一步应该利用电脑来完成。其它的环节也是同样道理,哪一步应该是教师用什么工具去完成教学,哪一步应该是学生去完成学习,都清清楚楚地书写出来,那么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了。
(4)反馈及时
在新的课改试验中,“活动主体”这个内容极大地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这种习惯,因为在教师备课时如果在这一栏写得都是“教师”,而没有“学生”的参与,自己都会感觉不妥。所以课改的另一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知识,而不是教师去填鸭子。这样,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会安排很多环节的活动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在教师的设计下,去思考,去探索,去练习。这也是符合很多学校提出的“教师只讲18分钟,学生要活动27分钟”。如果学生在大部分的课堂上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那么在课后就不用布置那么多的课后练习,厌学的情绪也会相对少一点。
同时,新课堂改革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地方。比如,在备课过程中,教案中的活动设计比较多,但呈现的教学内容比较少,那么就要求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课件或者其它地方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备课。但这样做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教案如果以后要重新参考的话就需要配合其它的工具,这会比较麻烦。同时没有详细的教学内容对于青年教师上课也会有一定的难度。
不管怎样,这次的课堂改革试验对于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它使我摆脱了以往的一些教学上的陋习,真正地认识了课堂的本意,充分挖掘了自己研究课堂的潜力,对于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同时自己亦会继续参与课堂改革试验,不断提升自己。
下面我针对本学期的一次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课,谈谈我对改革中的一些看法。(教案附后)
此种课堂设计的可取点:
(1)层次分明
课堂教学改革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教师以往的备课方式,以往教师只是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例题写在教案上,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课堂程序设计,见步行步。这种方法对于富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应该不是问题,而对于我们这些教学经验不是很多的青年教师来说,就显得比较苍白。如果上课前没有将课堂的程序预想一遍,课堂上就有可能出现“东讲一下,西讲一下”这种混乱的情况,学生也会因为这样而分不清老师讲的内容是否存在着联系,结果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而新课堂改革改善了这一点,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时间控制和内容安排,教师只需要在课前将各个环节组织并串连起来,那么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2)重点突出
在新的课堂改革中,很明显出现了一项内容,就是老师在写教案时需要将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大概估计出来。这里看像是规定时间,其实本质我觉得是要教师分清本节课的主次,或者说是重点和非重点。在备课时紧紧抓住考纲,在讲述重点的知识点和内容的时候就需要安排比较充足的教学和反馈练习时间;而对于一些非重点的内容只需要一点时间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也有效率地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
(3)活动方式明显
课堂的活动方式有很多种,以前教师比较喜欢的是一个人唱独角戏,最多就是让学生也朗读、抄写或者做练习,但这些行为都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控制,并没有在上课前去做好充分的思考,思考这个活动是否适合学生开展。那么在新的课改前提下,我们备课的时候就需要认真考虑每一步应该要干什么。比如在我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那么我就要想,究竟用什么方法去呈现呢?可以是教师口头表述,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而我最后采取的是利用课件来投影,那么我就在活动方式中很明显地写出来,提醒自己在第一步应该利用电脑来完成。其它的环节也是同样道理,哪一步应该是教师用什么工具去完成教学,哪一步应该是学生去完成学习,都清清楚楚地书写出来,那么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了。
(4)反馈及时
在新的课改试验中,“活动主体”这个内容极大地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这种习惯,因为在教师备课时如果在这一栏写得都是“教师”,而没有“学生”的参与,自己都会感觉不妥。所以课改的另一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知识,而不是教师去填鸭子。这样,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会安排很多环节的活动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在教师的设计下,去思考,去探索,去练习。这也是符合很多学校提出的“教师只讲18分钟,学生要活动27分钟”。如果学生在大部分的课堂上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那么在课后就不用布置那么多的课后练习,厌学的情绪也会相对少一点。
同时,新课堂改革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地方。比如,在备课过程中,教案中的活动设计比较多,但呈现的教学内容比较少,那么就要求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课件或者其它地方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备课。但这样做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教案如果以后要重新参考的话就需要配合其它的工具,这会比较麻烦。同时没有详细的教学内容对于青年教师上课也会有一定的难度。
不管怎样,这次的课堂改革试验对于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它使我摆脱了以往的一些教学上的陋习,真正地认识了课堂的本意,充分挖掘了自己研究课堂的潜力,对于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同时自己亦会继续参与课堂改革试验,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