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FX计划,是美国天基激光武器发展计划,是美国防部科研局与美国空军共同勾画的21世纪用激光武器进行太空作战的美好蓝图。此计划预计到2013年完成,计划的前期和中期工作目前已完成,美空军正集中精力攻克难关。美国在激光武器研制方面,不仅仅把目标局限在太空,同时把触角伸向空基机载激光武器和地面反卫星激光武器的研制上,并与以色列联合开发地面战术激光武器。美国的天基武器计划耗资庞大,其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太空激光武器
目前,美国防部认为,太空激光武器是用来摧毁洲际导弹、助推阶段的战役一战术导弹最有效的武器,并且能在几百到几千公里的距离上摧毁空中和太空中的任何其他目标。美国科研局在导弹防御计划中关于这个问题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工作:研制高能化学激光和研制识别目标、跟踪目标系统、目标制导系统以及火控系统等。美国科研局设计的未来太空激光武器如下:太空激光武器的激光介质能连续发光200-500秒;激光波长为2.7微米;激光功率为5~10兆瓦;轨道高度为800~1000公里;倾斜角为40度;一颗卫星的覆盖面积为地球表面积的1/10;航程为4000~12000公里;发光直径为0.3-1米;最大射程为3000米;一次射击时间为10秒;平均瞄准时间为1秒;质量为3.5万千克;整个系统由20颗卫星和10个轨道镜组成。
美国导弹防御局制定了研制太空激光武器的计划,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施ALE计划,主要内容是把激光“阿尔法”与发光仪器LODE进行集成。目前美国的TRM公司已经研制出了氟化氢高能化学激光“阿尔法”,是在1991年开始研制的。此外,还研制出了发光仪器LODE,LODE上装有直径为4米的圆镜LAMP。截止到1994年末,按照ALE计划,进行了大约10次的“阿尔法”发光实验。在1996年又重新进行了一次发光试验,试验结果发光持续时间为5秒。在2000年3月进行了第22次太空实验,发光持续时间达到了6秒。
第二阶段把目标识别、跟踪、制导系统与火控系统进行合成试验。在2001年初使用新型的目标识别、跟踪、制导系统与激光调整系统进行了实验。
第三阶段组建太空激光武器的演示模型,并进行地面和飞行试验。在1999年2月,导弹防御局与公司集团(波音、洛·马、TRW)签订了1.27亿美元的合同,组建太空激光武器演示器并进行最后阶段的综合太空试验IFX计划,用以检验这种激光武器摧毁导弹的能力。IFX计划中激光系统的实验部分由TRW公司负责,同时负责研制、生产激光控制系统,主镜控制系统,以及研制超声冷却剂HYLTE。IFX计划中的目标识别、跟踪及目标制导系统计划尽量用联营公司为机载激光武器研制的同类系统。IFX实验原计划持续到2012年结束,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太空激光武器识别目标、跟踪目标以及目标激光制导的能力、激光控制能力,打算在实验中使用在HABE计划中研制的高空气球为载体。在实验成功的条件下,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空军签订附加合同,进行最后阶段的综合太空实验IFX计划,空军专家表示计划将在2013年完成。在实验准备阶段还计划研制新型自动冷却喷口,喷口的作用是向共振器内喷射激光介质,要求使用新型喷口能提高输出功率的30%。还计划研制硅状镜的生产工艺。并且由洛·马公司负责卫星的设计。
太空激光武器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包括怎样把大型的激光装置送入轨道。主要问题就是发光装置主镜的直径过大,解决的主要办法是研制能在运载火箭的货舱内放得下的折叠式主镜,并且在太空激光武器进入预定轨道后能自动打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向轨道上的太空激光武器补充化学介质。激光武器使用的都是化学激光,没有介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能产生激光。美国科研局和美国空军,在太空激光武器研制的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攻克上述难题。
机载激光武器
在氧化碘化学激光基础上研制的机载激光武器的任务是用来摧毁助推阶段的战术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这种激光的最大优点是波长小,输出功率大,并且激光仪器是模块式的,简化了安装程序,有利于维修和改装。依据美国空军的计划,在2010年前将组建7架携带激光武器的作战飞机。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美国加紧了机载激光武器的研制。在1996年11月美国空军与联合公司(波音、TRW、洛·马)签订了11亿美元的计划,时间历时77个月,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研制机载激光武器演示器,命名为YAL-1,以747-400F型运载飞机为作战平台。在这一计划中准备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包括TRW公司研制的氧化碘激光、洛·马公司研制的光学仪器和激光控制系统、波音公司研制的集成系统。最为关键的是,波音公司为机载激光武器研制了一个旋转型的射击架,质量为5.9吨,射击角为120度,并装有直径为1.5米的主镜,并带有一个球面形的射击口。
美国设想的未来机载激光武器,能够自动发现导弹,使用红外夜视瞄准具能够搜索和跟踪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传输给监测系统和激光控制系统。但是,这些设想必须在机载激光武器演示器进行综合飞行实验后才能得到验证。
在1998年末,TRW公司完成了新型激光模块的实验。这种新型模块的质量符合机载激光武器的要求,在试验过程中激光功率超出预计的10%。在2002年1月进行了又一次的试验,在这次试验中最大输出功率超过预计的18%。计划在演示中安装6个这样的激光模块,大型运载飞机最多可以携带14个这样的模块。
在飞机平台上,除主激光外还装备一些小功率的辅助激光,其中有三种千瓦级的激光,作用是对机载激光武器与目标之间的空气流进行测定,激光控制系统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激光进行修正。还有一种千瓦级的激光,功能是捕获目标信息,并选定瞄准点。另一种辅助激光为测距系统APC,用来测定目标的速度和距离。目前,APC系统已经通过了实验,正准备用于作战。
美国设想的未来机载激光武器的性能如下:飞机机舱内储存的激光介质射击次数能达到40次;辐射目标的时间为3-5秒;激光功率为3兆瓦特;最大射程为600公里;平均巡航时间为48小时。
在2000年初,准备在一架新的波音747-400F飞机平台上安装机载激光武器演示器,但是,在安装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必须对飞机进行更大范围的改装,主要原因就是激光装置的质量和外形不符合要求,因此,美国导弹防御局决定实验推迟。 在2001年初,洛·马公司建成了一座新的实验中心,目的是对激光检测系统和激光控制系统进行实验,经过实验检验的系统被运到了空军基地,在2002年被安装到YAL-1演示器上,整个系统(包括旋转射击架)为15吨。
2002年12月11日,YAL—1系统参加了在北美进行的导弹防御实验,它通过在高空11.5公里的传感器,可以捕捉到480公里远处的飞行导弹。2003年初,用战术运输机KC-135成功地为机载激光武器进行了空中补充燃料,增加了它在作战地区的巡航时间。
美国导弹防御局准备扩大机载激光武器的功能,打击范围扩大到能够摧毁地面目标、飞行中的导弹以及敌机。
在为反导系统研制机载激光武器的过程中,美国防部对研制战术型机载激光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999年波音公司就进行了功率约为300千瓦的激光实验,这种激光装置安装在V-22飞机上。预计这种激光武器的输出功率为100~200千瓦,从地面射击空中目标时射程为10公里,而从空中发射打击地面和空中目标时射程为20公里。预计把V-22飞机、CH-47直升机、AC-130特种飞机作为这种激光武器的作战平台。在这种激光武器中还准备使用由TRW公司研制的固态激光。美国五角大楼对这种激光武器有浓厚的兴趣。
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
美国研制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实验中计划使用氟化氘的红外化学激光器MIKACL,并按计划对激光装置不断改进。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的拨款计划被削减,所有计划被迫停止了。
研制工作重新开始是在1997年。在1997年10月17日进行了又一次实验,实验的目标是完成工作期限的MSTI-3卫星,使用MIKACL激光器的高能化学激光对其照射。
10月8日用LPCL进行跟踪和定位,时间持续1秒;10月17日用MIRACL以≤500千瓦(最大功率为2.2兆瓦)的功率照射目标卫星,时间为10秒。10月17日和21日又利用LPCL进行2次发射,检测损伤效果。两次均使卫星上传感器达到饱和(失去功能但未损坏)并收到卫星上传回的数据。
MSTI-3于1996年5月17日发射,飞行速度26800公里/小时,轨道高度425公里,倾角97度,周期93分钟,重量211公斤,其中有效载荷52公斤,推进剂21公斤。星上传感器是一个地面分辨率为9米的三波段望远成像系统,其中256x256元锑化铟中短波红外摄像机的波长分别为3.5-4.5微米和2.5-3.3微米,498x768元可见光硅电荷耦合器(cCD)摄像机的波长为0.6~0.8微米。
试验表明,根据激光器现有的跟踪瞄准能力,在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使卫星上的传感器饱和,数百瓦激光照射即可。使星上红外传感器饱和与使之被破坏的激光功率阈值相差几个数量级。到达卫星上的激光功率大小,除与卫星的轨道高度有关外,还取决于地面激光器输出功率、激光束质量、跟踪瞄准精度和大气对激光传输的影响。考虑到400多公里的距离和大气影响等因素,500千瓦的功率值可能不足以造成卫星上传感器的永久性破坏。这次试验成功是美军激光反卫星武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美国激光反卫星武器开始或即将拥有实战能力。激光反卫星武器试验,旨在为美军降低其航天器的易损性、提高生存能力以及为发展实战用武器提供试验数据。这些试验表明,美国已开始实际发展空间控制能力,同时又显示其军事技术实力,以达到威慑其他国家的效果,并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空间军备竞赛。1997年10月17日,美国首次公开聚焦激光束反卫星试验后,研制力度已经加大。美陆军激光反卫星武器系统的主要设备是MIRACL和主照射镜为1.5米的海石光束定向器(SLBD)。美国防部目前正在实施“22010计划”,主要内容是在美国和盟国上空,用反卫星激光武器迷盲非友好国家卫星。
《美国空军2025年》战略规划的研究报告认为,2025年世界地缘政治将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战争等级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发达后的工业社会之间的大多数主要战争,甚至可能不会在地球表面发生,冲突可能会部分或主要发生在空间或信息空间。美军在外层空间作战的战略构想中最核心的系统之一是全球打击系统。它由空基高能激光武器、天基动能武器和跨大气层飞行器组成。空基高能激光将会借助卫星上的反射镜(轨道镜),对地面、空中以及轨道上的目标实施打击。目前天基激光武器系统的发射费极高,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3倍多。天基激光武器的重量一般小于10万磅(每磅合0.454公斤),目前每一磅的发射费用高达4万美元。
战略构想提出要建立高超音速攻击平台,如向多个目标发射大规模火力的巡航导弹拦阻弹幕,或是把新卫星投放到轨道去修理损坏的卫星,或是攻击敌方太空核心设施的跨大气层飞行器。
进入21世纪,外层空间优势将是美国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美国战略构想中建议未来予以发展的进攻性太空对抗措施有寄生性微型卫星(机器虫)、充分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跨大气层飞行器(TAV)、天基高能以及太阳能激光空间作战系统。防御系统包括能够探测和拦截空间威胁的微型防御卫星群以及保护昂贵的太空资产的太空遮断网。
设想中的跨大气层飞行器以采用超音速空气喷气技术的火箭作动力,可从地球表面到地球低轨道提供空间支持和到达能力(运送小卫星)。它能垂直起飞,在地面、空中和空间加油,并能在常规跑道上着陆,具有可变负载有效载荷能力4539公斤。它既可作传感器(探测平台),又可作武器平台,执行的任务包括自近地轨道投放和回收卫星以及发射反卫星武器。
天基高能和太阳能激光系统都是倍兆瓦功率级的高能化学星座式激光器群武器系统,具备多种工作方式。在预警方式下,它用低能量激光作主动的照射,或成像或在激光不工作时进行被动成像,以提供光学预警;在武器发射方式下,激光处于极高能量状态,能攻击地面、空中和空间的卫星目标。15~20个运行在1280公里高空上的激光器系统,就能覆盖全球的所有地区,每个激光器的使用时间为200~500秒。
建立太空遮断网所需要的系统包括有超电磁探测器、音响、远程和可变当量武器;侦察网络和微型无人值守地面探测器;动能和粒子束武器,以及虚拟DODA(观察、定向、决策和行动)循环系统。
太空激光武器
目前,美国防部认为,太空激光武器是用来摧毁洲际导弹、助推阶段的战役一战术导弹最有效的武器,并且能在几百到几千公里的距离上摧毁空中和太空中的任何其他目标。美国科研局在导弹防御计划中关于这个问题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工作:研制高能化学激光和研制识别目标、跟踪目标系统、目标制导系统以及火控系统等。美国科研局设计的未来太空激光武器如下:太空激光武器的激光介质能连续发光200-500秒;激光波长为2.7微米;激光功率为5~10兆瓦;轨道高度为800~1000公里;倾斜角为40度;一颗卫星的覆盖面积为地球表面积的1/10;航程为4000~12000公里;发光直径为0.3-1米;最大射程为3000米;一次射击时间为10秒;平均瞄准时间为1秒;质量为3.5万千克;整个系统由20颗卫星和10个轨道镜组成。
美国导弹防御局制定了研制太空激光武器的计划,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施ALE计划,主要内容是把激光“阿尔法”与发光仪器LODE进行集成。目前美国的TRM公司已经研制出了氟化氢高能化学激光“阿尔法”,是在1991年开始研制的。此外,还研制出了发光仪器LODE,LODE上装有直径为4米的圆镜LAMP。截止到1994年末,按照ALE计划,进行了大约10次的“阿尔法”发光实验。在1996年又重新进行了一次发光试验,试验结果发光持续时间为5秒。在2000年3月进行了第22次太空实验,发光持续时间达到了6秒。
第二阶段把目标识别、跟踪、制导系统与火控系统进行合成试验。在2001年初使用新型的目标识别、跟踪、制导系统与激光调整系统进行了实验。
第三阶段组建太空激光武器的演示模型,并进行地面和飞行试验。在1999年2月,导弹防御局与公司集团(波音、洛·马、TRW)签订了1.27亿美元的合同,组建太空激光武器演示器并进行最后阶段的综合太空试验IFX计划,用以检验这种激光武器摧毁导弹的能力。IFX计划中激光系统的实验部分由TRW公司负责,同时负责研制、生产激光控制系统,主镜控制系统,以及研制超声冷却剂HYLTE。IFX计划中的目标识别、跟踪及目标制导系统计划尽量用联营公司为机载激光武器研制的同类系统。IFX实验原计划持续到2012年结束,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太空激光武器识别目标、跟踪目标以及目标激光制导的能力、激光控制能力,打算在实验中使用在HABE计划中研制的高空气球为载体。在实验成功的条件下,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空军签订附加合同,进行最后阶段的综合太空实验IFX计划,空军专家表示计划将在2013年完成。在实验准备阶段还计划研制新型自动冷却喷口,喷口的作用是向共振器内喷射激光介质,要求使用新型喷口能提高输出功率的30%。还计划研制硅状镜的生产工艺。并且由洛·马公司负责卫星的设计。
太空激光武器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包括怎样把大型的激光装置送入轨道。主要问题就是发光装置主镜的直径过大,解决的主要办法是研制能在运载火箭的货舱内放得下的折叠式主镜,并且在太空激光武器进入预定轨道后能自动打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向轨道上的太空激光武器补充化学介质。激光武器使用的都是化学激光,没有介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能产生激光。美国科研局和美国空军,在太空激光武器研制的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攻克上述难题。
机载激光武器
在氧化碘化学激光基础上研制的机载激光武器的任务是用来摧毁助推阶段的战术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这种激光的最大优点是波长小,输出功率大,并且激光仪器是模块式的,简化了安装程序,有利于维修和改装。依据美国空军的计划,在2010年前将组建7架携带激光武器的作战飞机。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美国加紧了机载激光武器的研制。在1996年11月美国空军与联合公司(波音、TRW、洛·马)签订了11亿美元的计划,时间历时77个月,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研制机载激光武器演示器,命名为YAL-1,以747-400F型运载飞机为作战平台。在这一计划中准备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包括TRW公司研制的氧化碘激光、洛·马公司研制的光学仪器和激光控制系统、波音公司研制的集成系统。最为关键的是,波音公司为机载激光武器研制了一个旋转型的射击架,质量为5.9吨,射击角为120度,并装有直径为1.5米的主镜,并带有一个球面形的射击口。
美国设想的未来机载激光武器,能够自动发现导弹,使用红外夜视瞄准具能够搜索和跟踪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传输给监测系统和激光控制系统。但是,这些设想必须在机载激光武器演示器进行综合飞行实验后才能得到验证。
在1998年末,TRW公司完成了新型激光模块的实验。这种新型模块的质量符合机载激光武器的要求,在试验过程中激光功率超出预计的10%。在2002年1月进行了又一次的试验,在这次试验中最大输出功率超过预计的18%。计划在演示中安装6个这样的激光模块,大型运载飞机最多可以携带14个这样的模块。
在飞机平台上,除主激光外还装备一些小功率的辅助激光,其中有三种千瓦级的激光,作用是对机载激光武器与目标之间的空气流进行测定,激光控制系统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激光进行修正。还有一种千瓦级的激光,功能是捕获目标信息,并选定瞄准点。另一种辅助激光为测距系统APC,用来测定目标的速度和距离。目前,APC系统已经通过了实验,正准备用于作战。
美国设想的未来机载激光武器的性能如下:飞机机舱内储存的激光介质射击次数能达到40次;辐射目标的时间为3-5秒;激光功率为3兆瓦特;最大射程为600公里;平均巡航时间为48小时。
在2000年初,准备在一架新的波音747-400F飞机平台上安装机载激光武器演示器,但是,在安装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必须对飞机进行更大范围的改装,主要原因就是激光装置的质量和外形不符合要求,因此,美国导弹防御局决定实验推迟。 在2001年初,洛·马公司建成了一座新的实验中心,目的是对激光检测系统和激光控制系统进行实验,经过实验检验的系统被运到了空军基地,在2002年被安装到YAL-1演示器上,整个系统(包括旋转射击架)为15吨。
2002年12月11日,YAL—1系统参加了在北美进行的导弹防御实验,它通过在高空11.5公里的传感器,可以捕捉到480公里远处的飞行导弹。2003年初,用战术运输机KC-135成功地为机载激光武器进行了空中补充燃料,增加了它在作战地区的巡航时间。
美国导弹防御局准备扩大机载激光武器的功能,打击范围扩大到能够摧毁地面目标、飞行中的导弹以及敌机。
在为反导系统研制机载激光武器的过程中,美国防部对研制战术型机载激光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999年波音公司就进行了功率约为300千瓦的激光实验,这种激光装置安装在V-22飞机上。预计这种激光武器的输出功率为100~200千瓦,从地面射击空中目标时射程为10公里,而从空中发射打击地面和空中目标时射程为20公里。预计把V-22飞机、CH-47直升机、AC-130特种飞机作为这种激光武器的作战平台。在这种激光武器中还准备使用由TRW公司研制的固态激光。美国五角大楼对这种激光武器有浓厚的兴趣。
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
美国研制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实验中计划使用氟化氘的红外化学激光器MIKACL,并按计划对激光装置不断改进。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的拨款计划被削减,所有计划被迫停止了。
研制工作重新开始是在1997年。在1997年10月17日进行了又一次实验,实验的目标是完成工作期限的MSTI-3卫星,使用MIKACL激光器的高能化学激光对其照射。
10月8日用LPCL进行跟踪和定位,时间持续1秒;10月17日用MIRACL以≤500千瓦(最大功率为2.2兆瓦)的功率照射目标卫星,时间为10秒。10月17日和21日又利用LPCL进行2次发射,检测损伤效果。两次均使卫星上传感器达到饱和(失去功能但未损坏)并收到卫星上传回的数据。
MSTI-3于1996年5月17日发射,飞行速度26800公里/小时,轨道高度425公里,倾角97度,周期93分钟,重量211公斤,其中有效载荷52公斤,推进剂21公斤。星上传感器是一个地面分辨率为9米的三波段望远成像系统,其中256x256元锑化铟中短波红外摄像机的波长分别为3.5-4.5微米和2.5-3.3微米,498x768元可见光硅电荷耦合器(cCD)摄像机的波长为0.6~0.8微米。
试验表明,根据激光器现有的跟踪瞄准能力,在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使卫星上的传感器饱和,数百瓦激光照射即可。使星上红外传感器饱和与使之被破坏的激光功率阈值相差几个数量级。到达卫星上的激光功率大小,除与卫星的轨道高度有关外,还取决于地面激光器输出功率、激光束质量、跟踪瞄准精度和大气对激光传输的影响。考虑到400多公里的距离和大气影响等因素,500千瓦的功率值可能不足以造成卫星上传感器的永久性破坏。这次试验成功是美军激光反卫星武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美国激光反卫星武器开始或即将拥有实战能力。激光反卫星武器试验,旨在为美军降低其航天器的易损性、提高生存能力以及为发展实战用武器提供试验数据。这些试验表明,美国已开始实际发展空间控制能力,同时又显示其军事技术实力,以达到威慑其他国家的效果,并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空间军备竞赛。1997年10月17日,美国首次公开聚焦激光束反卫星试验后,研制力度已经加大。美陆军激光反卫星武器系统的主要设备是MIRACL和主照射镜为1.5米的海石光束定向器(SLBD)。美国防部目前正在实施“22010计划”,主要内容是在美国和盟国上空,用反卫星激光武器迷盲非友好国家卫星。
《美国空军2025年》战略规划的研究报告认为,2025年世界地缘政治将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战争等级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发达后的工业社会之间的大多数主要战争,甚至可能不会在地球表面发生,冲突可能会部分或主要发生在空间或信息空间。美军在外层空间作战的战略构想中最核心的系统之一是全球打击系统。它由空基高能激光武器、天基动能武器和跨大气层飞行器组成。空基高能激光将会借助卫星上的反射镜(轨道镜),对地面、空中以及轨道上的目标实施打击。目前天基激光武器系统的发射费极高,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3倍多。天基激光武器的重量一般小于10万磅(每磅合0.454公斤),目前每一磅的发射费用高达4万美元。
战略构想提出要建立高超音速攻击平台,如向多个目标发射大规模火力的巡航导弹拦阻弹幕,或是把新卫星投放到轨道去修理损坏的卫星,或是攻击敌方太空核心设施的跨大气层飞行器。
进入21世纪,外层空间优势将是美国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美国战略构想中建议未来予以发展的进攻性太空对抗措施有寄生性微型卫星(机器虫)、充分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跨大气层飞行器(TAV)、天基高能以及太阳能激光空间作战系统。防御系统包括能够探测和拦截空间威胁的微型防御卫星群以及保护昂贵的太空资产的太空遮断网。
设想中的跨大气层飞行器以采用超音速空气喷气技术的火箭作动力,可从地球表面到地球低轨道提供空间支持和到达能力(运送小卫星)。它能垂直起飞,在地面、空中和空间加油,并能在常规跑道上着陆,具有可变负载有效载荷能力4539公斤。它既可作传感器(探测平台),又可作武器平台,执行的任务包括自近地轨道投放和回收卫星以及发射反卫星武器。
天基高能和太阳能激光系统都是倍兆瓦功率级的高能化学星座式激光器群武器系统,具备多种工作方式。在预警方式下,它用低能量激光作主动的照射,或成像或在激光不工作时进行被动成像,以提供光学预警;在武器发射方式下,激光处于极高能量状态,能攻击地面、空中和空间的卫星目标。15~20个运行在1280公里高空上的激光器系统,就能覆盖全球的所有地区,每个激光器的使用时间为200~500秒。
建立太空遮断网所需要的系统包括有超电磁探测器、音响、远程和可变当量武器;侦察网络和微型无人值守地面探测器;动能和粒子束武器,以及虚拟DODA(观察、定向、决策和行动)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