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炎性反应程度对小鼠炎性肠病(IBD)癌变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联合运用致癌剂氧化偶氮甲烷(AOM)和致炎剂硫酸葡聚糖钠(DSS)于36只C57BL/6J雌性小鼠,构建IBD癌变的动物模型,通过改变DSS的浓度,构建不同炎性反应程度的动物模型,即低炎性反应组(1%DSS, 12只)、高炎性反应组(2%DSS,12只)及对照组(无DSS,正常饮用水,12只),通过计算3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炎性反应评分来评估炎性反应程度,通过实时定量PCR来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来检测STAT3信号通路在不同炎性反应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同时观察小鼠成瘤情况。
结果高炎性反应组DAI评分和组织学炎性反应评分均较低炎性反应组显著升高(均P<0.05),而对照组未见组织学炎性反应。高炎性反应组小鼠的结肠组织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较低炎性反应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 0.05)。高炎性反应组较低炎性反应组成瘤率[100% (12/12)比58.3%(7/12)]、成瘤数目[(12.5± 0.5)个比(6.6±1.0)个]及肿瘤负荷[(44.2±2.4)mm比(18.7±2.7)mm]均显著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未见肿瘤形成。p-STAT3 (Tyr705)在低炎性反应组中的表达的免疫组化评分为(3.67±0.19)分,明显低于高炎性反应组的(4.33±0.22)分(P=0.033)。
结论炎性反应可以促进IBD癌变,这可能与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