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一体化办学 彰显高职教育活力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1987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昆钢公司举办的一所普通公办高职院校,始于1964年,有50年的职业教育历史, 30多年的高等教育历史。近年来,作为云南省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在云南省教育厅和昆钢公司的领导下,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工业企业生产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发挥国企办学优势,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特色办学之路。
  企业办学“基因” 助推校企深度合作
  学院由企业而产生,因企业、产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构建了“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机制。学校校园同企业厂区、学校教学同企业生产有机融为一体。昆钢公司遍布云南省各州市的所有二级单位的生产基地则为学校提供了真实的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无缝“对接” 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教学为生产奠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生产对教学提出新的教学要求,教学和生产从内容上实现一体化和一致性,实现理实一体、学以致用,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校企合作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引入教学中,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组织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活动。探索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的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将生产情景浓缩进课堂,由教室延伸到企业生产车间,校企一体的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有制度、有计划、有深度、有效果。
  “双师型”师资队伍一体化 学院同企业的紧密关系,为一体化的“双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直接来自昆钢企业的上千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为学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保障。学校新到校的专职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深入到企业车间一线锻炼和服务,缺什么补什么。教师能将企业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融汇到教学内容中,能及时把握知识更新和专业领域的新动向。
  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任课教师,40%以上由直接来自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担任。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了“师资队伍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昆钢公司以文件形式作出了统一要求,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履职传授制度,将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任课情况作为职称、职业技术资格聘用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
  校企一体“机制” 助推职院特色发展
  学院在校企一体“机制”下,明确了“立足冶金矿业和现代服务业,面向昆钢多元产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在探索“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企业和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特色鲜明。
  职教集团与企业集团融合共进 学院利用云南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平台,积极发挥昆钢公司“多元化产业”发展以及二级子公司遍布云南省各州市的优势,与科研机构、企业、中职学校形成紧密的职教集团,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合作培养有内容、有深度,扩大订单试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此为桥梁,发展集团成员(企业和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办学(如镇康职中、金平职中、新平职中等),利用昆钢产业优势,与贫困县开展定向招生、订单培养,为昆钢在当地的企业培养合格稳定的未来员工,达到双赢。
  仿真实训与生产真实有机结合 学院冶金仿真实训室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操控系统进行仿真,通过网络通信实现与虚拟场景和设备的完全互动,在物理模型、工艺模型驱动下实现了真实转炉炼钢工艺过程的操作训练。初学者先在校内仿真实训室操作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后再到真实环境进行实操,达到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这种模式也直接引入到企业职工转岗培训、技能提高培训,与企业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提升专业服务企业及社会能力,为昆钢炼钢厂提供了炼钢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很好地解决了以前在企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中,企业出于对安全风险和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学生(培训员工)不能直接实操、培训效果低的难题。
  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 由于冶金企业的特殊性,生产现场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其工艺链较长,学生实习效果差,成本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利用好校企一体的优势,发挥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各自特长和优势,学校教师与炼铁厂、炼钢厂的工程师一起,按照钢铁生产“含铁粉料→烧结矿、球团矿→铁水→钢水→连铸坯→轧材”的生产链,把各生产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按昆钢企业实际设备的一定比例缩小后,绘制出图纸,共同研发制作了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模型展示室,学生在展示室中通过专业教师对照工艺流程模型的讲解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运转,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了一个全貌的整体的认识,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经济效益。
  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根据昆钢产业发展,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起,进行矿山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明确了在新一轮的矿产开发结构调整中,各矿山企业的产能规模与人力资源结构状况,从2010年,学院连续三年为昆钢订单培养矿山地质、测量和采矿方向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院与矿山企业共同制订了《校企共育、半工半读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年在校内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第二、三学年在企业进行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生到矿山一边进行实习、一边由校内專职教师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矿山实际生产工艺、设备情况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及职业操作技能学习,学校企业共同教育、管理、培养学生。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于学生与矿山工人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矿山工人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影响,受到企业文化和职业安全文化的熏陶,为今后成长为合格的矿山员工、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为企业服务能力强 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2011年起,学院每年安排专业能力强的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选派到昆钢红河矿业公司地质队挂职的地质专业硕士毕业生、骨干教师在挂职实践过程中为所在单位较好地完成大量的矿山地质勘察及设计工作,并承担部分职工培训任务。
  专业老师结合生产,开发专利研究项目,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学院教师融入企业科研工作,参与了“红河矿业勐桥铁钛分离项目”“昆钢大红山管道运行模拟实景平台的研究”等19个项目的科研与评审工作。
  校企一体化的成功探索,为学校人才培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8%以上,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2%,到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82%,到云南省外就业的云南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1%,学校荣获“2013年度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院校”“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奖”“2013年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等荣誉。除此之外,学院作为昆钢公司的职工培训教育基地,每年为企业和云南社会培训职工15000余人次。
其他文献
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不同掺伪样品,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法分别建立掺伪大鲵黏液粉的2分类(纯大鲵黏液粉和掺伪样品)和5分类(纯大鲵黏液粉、掺入土豆淀粉、大鲵肉粉、大鲵蛋白
目的探讨PCR-Sanger测序法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至6月因各种消化道症状于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且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提示存在Hp感染
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共9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移民安置工程空间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明确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基于评价模型和GIS技术,将移民工程选址空间适宜性分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较不适宜区、最不适宜区五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最适宜区占全区面积的2.61%,散布于研究区北部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区;(2)较适宜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7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知识及人的素质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
文章对我国加入WTO后的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阐明了入WTO后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中国教育情报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
利用三参数上半连续端点函数表示Fuzzy数,提出一种特殊度量,在这种度量意义下,讨论Fuzzy级数的收敛性问题.
釉里红自元代创烧以来,经过陶工们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试验,到清代时期,人们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红色,这时期出现了瑰丽的珍宝-霁红、郎红等高温铜红釉。发展
[摘要]在分析研究生诚信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研究生诚信教育应选择以强化研究生自我教育,加强道德自律;以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以加强制度保障,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强化监督作用为路径。  [关键词]诚信 研究生 诚信教育 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门雨颖(1975- ),女,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吉林 132012)  [课题
目的探讨昆明(KM)种稀毛鼠与正常鼠的生长繁殖是否有差异。方法对KM种稀毛鼠与正常鼠1~8胎进行平均胎间隔、受胎率、产仔数、初生体重、仔鼠离乳成活率等繁殖力指标及1~12周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