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批量的建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员的缺乏必然成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建立的第一大障碍,首先社会上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能直接进入学校,其次学校与专科医院联姻,结构性、部门之间沟通衔接存在问题。注定很多学校的咨询人员不得不从刚毕业的心理学大学生和辅导员队伍中产生。然而,刚毕业的心理学大学生和学校辅导员老师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同咨询师与当事人的关系在目的和要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的问题。两者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障碍,本人结合自身几年工作实践,对此作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词:辅导员;障碍;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78-01
新疆的各个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按照现行国际标准,大学的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这样算来,新疆有17所大学院校,在校生人数在十万左右,按照比例需要心理咨询师两千余人。目前全疆现有的大学生心理教师数量中,其中70%以上为辅导员兼任,真正专职的只有四分之一。调查显示,其中相当数量的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活动形式的理解十分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手段和形式。这就导致由辅导员开展的心理咨询质量上难以满足要求,活动形式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陈旧案例,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更谈不上科学性。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心理障碍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越来越重要。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经验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辅导员,是近几年来各大学院校经常提到的一个新兴群体,在大学院校辅导员的要求中也提到过要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但在许多大专院校中多数辅导员基本上是按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常规思维来面对心理咨询的学生。显然,很多辅导员在处理来做心理咨询的学生关系上存在问题,虽然有时接触到心理卫生问题,但一般不能看作心理咨询。根据研究,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转换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障碍一,来自于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和有限的工作时间。心理咨询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获得成功,辅导员工作繁而杂很多辅导员经常处于疲劳状态,而处于疲劳状态下的人很难进行成功的咨询。
障碍二,二者的知识储备和自身技能存在显著差别。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复杂化、多样化,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往往难以胜任,高校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方面和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差异较大,因此可见需要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方可让他们合格地从事专业的学生心理咨询与疏导工作。
障碍三,来自于辅导员本身的权威性。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指挥学生,负责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且他们一个人或几个人必须面对一个系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各项安排和部署,他们工作的方式往往是“落实、落实、再落实。”的工作方式,作为一个辅导员老师,他必须具有一种支配、控制、指挥、操纵、评估和惩罚的倾向。咨询师则必须抛弃这些倾向,而代之以宽容、非支配、非评判、非压制性的态度。
障碍四,学生往往对于辅导员有着思维定势与成见。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往往是1:200左右,也就是一个辅导员要带五六个班级,因此从工作层面讲辅导员需要听话顺从的学生及干部,这往往导致二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进而影响心理疏导与咨询的效果。及时大部分辅导员能够做到民主平等、深入学生中间、放低姿态和学生交流,但是学生往往带着对于老师的成见和辅导员进行交流,即“我是被谈话的,我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真正和辅导员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因此,学生在被通知与辅导员谈话时都带着猜疑、提防甚至敌意,而辅导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事倍功半,效果甚微。尽管这种态度可以经过交流改变,但辅导员老师往往要费大力气去克服这个沟通的“坚冰”。但是如果辅导员的经验不足、沟通技巧差的情况下,就更难改变学生的这种成见。而成功的咨询师与学生之间所具有的平等、信任和理解,就会很少会出现这样的困难局面。
二、教师向心理咨询师角色转换的对策研究
面对高校对于心理咨询师越来越大的缺口,解决之道在哪里?笔者认为,推进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的跨业结合或是解决的办法。我国高校辅导员往往作为单一的“服务角色”,成为大学生的“保姆”,如果让他们在职业中加入心理咨询方面的考核,积极推动他们去学习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考取心理咨询师等级证,进行专业化培训,就会轻易地解决当前的尴尬局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各大专院校应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投入,各大学院校应把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培训纳入辅导员老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并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自治区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但就整体情况来看,效果差强人意,多数院校对这件事的重要性還认识不够,有应付检查之嫌。相关地方教育厅应加强对这方面的经费投入,通过经费支持来解决这一难题。
(二)重视对学校心理咨询现状的研究和调查。建立全疆大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体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展开科研调查。因为各大学院校心理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停留在“心理活动课”上,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职业能力、专业化和队伍的职业化规范不得不做。
(三)建立进入专业机构深造机制。心理咨询技能的提高是个系统工程,也不是可以迅速提高的。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老师要系统的学习咨询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实践技能。各大学院校应每年按比例选派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到专科医院学习。如:乌鲁木齐第四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等。
(四)建立大学院校专家团。定期对各学院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督导。要抛开教师咨询师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要靠提高心理咨询技能,摸索与实践中有明人之路便会豁然开朗。
总而言之,提高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咨询中的角色影响,不但要靠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的自身努力,更要靠有关部门和各大学院领导们的支持和帮助。心理咨询如长征之路,从事心理咨询人们,不在乎目的地,更在乎的是沿途美丽的风景和作为心灵净化器的那份使命。
(作者单位:新疆工程学院学生处)
关键词:辅导员;障碍;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78-01
新疆的各个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按照现行国际标准,大学的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这样算来,新疆有17所大学院校,在校生人数在十万左右,按照比例需要心理咨询师两千余人。目前全疆现有的大学生心理教师数量中,其中70%以上为辅导员兼任,真正专职的只有四分之一。调查显示,其中相当数量的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活动形式的理解十分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手段和形式。这就导致由辅导员开展的心理咨询质量上难以满足要求,活动形式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陈旧案例,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更谈不上科学性。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心理障碍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越来越重要。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经验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辅导员,是近几年来各大学院校经常提到的一个新兴群体,在大学院校辅导员的要求中也提到过要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但在许多大专院校中多数辅导员基本上是按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常规思维来面对心理咨询的学生。显然,很多辅导员在处理来做心理咨询的学生关系上存在问题,虽然有时接触到心理卫生问题,但一般不能看作心理咨询。根据研究,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转换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障碍一,来自于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和有限的工作时间。心理咨询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获得成功,辅导员工作繁而杂很多辅导员经常处于疲劳状态,而处于疲劳状态下的人很难进行成功的咨询。
障碍二,二者的知识储备和自身技能存在显著差别。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复杂化、多样化,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往往难以胜任,高校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方面和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差异较大,因此可见需要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方可让他们合格地从事专业的学生心理咨询与疏导工作。
障碍三,来自于辅导员本身的权威性。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指挥学生,负责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且他们一个人或几个人必须面对一个系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各项安排和部署,他们工作的方式往往是“落实、落实、再落实。”的工作方式,作为一个辅导员老师,他必须具有一种支配、控制、指挥、操纵、评估和惩罚的倾向。咨询师则必须抛弃这些倾向,而代之以宽容、非支配、非评判、非压制性的态度。
障碍四,学生往往对于辅导员有着思维定势与成见。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往往是1:200左右,也就是一个辅导员要带五六个班级,因此从工作层面讲辅导员需要听话顺从的学生及干部,这往往导致二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进而影响心理疏导与咨询的效果。及时大部分辅导员能够做到民主平等、深入学生中间、放低姿态和学生交流,但是学生往往带着对于老师的成见和辅导员进行交流,即“我是被谈话的,我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真正和辅导员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因此,学生在被通知与辅导员谈话时都带着猜疑、提防甚至敌意,而辅导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事倍功半,效果甚微。尽管这种态度可以经过交流改变,但辅导员老师往往要费大力气去克服这个沟通的“坚冰”。但是如果辅导员的经验不足、沟通技巧差的情况下,就更难改变学生的这种成见。而成功的咨询师与学生之间所具有的平等、信任和理解,就会很少会出现这样的困难局面。
二、教师向心理咨询师角色转换的对策研究
面对高校对于心理咨询师越来越大的缺口,解决之道在哪里?笔者认为,推进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的跨业结合或是解决的办法。我国高校辅导员往往作为单一的“服务角色”,成为大学生的“保姆”,如果让他们在职业中加入心理咨询方面的考核,积极推动他们去学习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考取心理咨询师等级证,进行专业化培训,就会轻易地解决当前的尴尬局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各大专院校应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投入,各大学院校应把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培训纳入辅导员老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并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自治区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但就整体情况来看,效果差强人意,多数院校对这件事的重要性還认识不够,有应付检查之嫌。相关地方教育厅应加强对这方面的经费投入,通过经费支持来解决这一难题。
(二)重视对学校心理咨询现状的研究和调查。建立全疆大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体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展开科研调查。因为各大学院校心理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停留在“心理活动课”上,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职业能力、专业化和队伍的职业化规范不得不做。
(三)建立进入专业机构深造机制。心理咨询技能的提高是个系统工程,也不是可以迅速提高的。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老师要系统的学习咨询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实践技能。各大学院校应每年按比例选派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到专科医院学习。如:乌鲁木齐第四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等。
(四)建立大学院校专家团。定期对各学院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督导。要抛开教师咨询师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要靠提高心理咨询技能,摸索与实践中有明人之路便会豁然开朗。
总而言之,提高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咨询中的角色影响,不但要靠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的自身努力,更要靠有关部门和各大学院领导们的支持和帮助。心理咨询如长征之路,从事心理咨询人们,不在乎目的地,更在乎的是沿途美丽的风景和作为心灵净化器的那份使命。
(作者单位:新疆工程学院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