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翻转式课堂构建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外国建筑史教学中采用“混合式学习”理论,构建外国建筑史课程“翻转式课堂”体系,结合教学实践将“泛在学习”变成学习的重要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式课堂;协作学习
  资助项目1: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外国建筑史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资助项目2:吉林建筑大学质量工程项目:外国建筑历史课程信息化平台建设
  【分类号】G633.2
  1.引言
  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学生提高基本建筑素养、丰富设计知识,培养建筑观的主要途径。如何加强理论课的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质量,是各个院校关注与重视的课题。
  2.研究背景
  2.1“翻转式课堂”的起源和发展
  “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最初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把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制成音频和视频,供补课的学生在家里学习,效果显著,两位教师将这种做法进行推广,教学模式获得成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主体结合教师的讲授为主,单一的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听课,“翻转式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改变了学生上课听课,下课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2“混合式学习”的背景和特点
  21世纪,网络技术成为影响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学习也被混合式学习方式所取代,将二者结合,可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多媒体、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以“知识”为核心资源的知识经济相辅相成的发展,一方面加速了知识总量指数式增长和日新月异的更新,另一方面也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环境。“混合式教学”理论研究角度众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实现课程教学系统化、完整化和最优化。
  2.3构建的意义
  “混合学习型翻转式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结合混合式学习的内容策划,在学生互动交流的背景下,混合方法和学习模式,在确保知识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的要求下,让学生主动深入思考,通过发散思维,加强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建立科学可行的“互补式课堂”形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构建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模式
  3.1协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学生成立“协作学习小组”是翻转式课堂的基础,按照兴趣,自拟题目自由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群体学习,查阅文献和资料,完成微信公众号的相关内容发布,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学生与老师建立微信学习群,每周四下午六点到八点,选择交流母题,由相关题目负责小组主持,进行答疑和讨论,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学习互动。最终成果组织展览,由课题组教师、学院专家委员会、本系学生综合打分,结合学习小组互评,最终确定名次与成绩,成绩与最终课程成绩挂钩。
  3.2辩论式的学习形式
  在协作学习小组形成的“分组-合作-讨论-统一”的横向学习主线基础上,从不同角度组织辩论会,进行纵向的交叉学习,一是以内容为主题的辩论会,主要选取外国建筑史的重点学习内容为主题;第二以國家地域为主线,与协作学习小组进行互动,不定期在微信学习群发布思考题,为本校学生提供深入交流的语境,让建筑史与建筑理论的学习互动,帮助学生关注思想多与关注形式,理解认识建筑历史,加强建筑与其根植的文化、地域的联系,真正进入研究式的学习阶段。
  3.3混合式的思考方法
  注重启发式的思维训练,设计“互动思维”的知识点,采用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中西对比”[1],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形成整体分析学习的思维模式,重点布置两个对比题目,一是卢浮宫与紫禁城,结合时代、社会、政治、审美的大背景辨析,思考中西方的文化和美学差异,就中西建筑的平面形制、空间尺度等进行讨论,对材料技术和结构形式进行比较;二是天安门广场与圣马可广场,学生在课下制作模型,从多角度阐述,加入城市史、园林史和文化史多方面内容,实现从认知、理解到鉴赏的提升。
  3.4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多学科的交融、互动是新思想和新知识点产生的基础,一是将历史分析的思考方法引入学习,在讲解外国建筑史中结合地方建筑历史概述的内容,与日本、长春的建筑进行类比和拓展,结合实际的勘测与调研,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加强学生对建筑的直观认识和空间想象力;二是结合建筑设计课程:长春新民大街旅馆建筑设计,以历史街区为建筑设计课程基础条件,将历史元素应用与建筑设计之中,将外国建筑史和地方建筑历史概述的课程融入建筑设计课程之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同时结合经典案例的教学,学生历史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4 实施评价
  4.1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整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课程实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主观能动性与三个方面相关联,即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以及认识改造过程中所具备的精神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想”“做”,以及“动力、决心、意志”[2]。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思辨思维,完成知识结构的新型构建,养成自觉思考和自主运用的习惯,真正培养个性化的建筑观和综合设计能力。
  4.2需要继续深入的问题
  “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点和建筑界的热点、焦点,扩展学生视野;协作学习小组的构建需要继续加强,需要增加专题式的系统研究,为当代和未来建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完善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价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沟通机会。
  结语
  以“混合式教学理论”为基础的“翻转式课堂构建”还在实践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探索信息化背景下外国建筑史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先觉,外国建筑史教学之道-跨文化与研究的思考[J],南方建筑,2008.
  [2]顾乃忠,主观能动性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23-25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学段的教学内容多,知识难度比小学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大,容易产生畏难和厌学的情绪,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认真探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各项工作,引导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  [Abstract]: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content segment and more knowledge of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对初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加大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视程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不断探究。本文简要介绍了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顺利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措施,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