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十根手指有高低,手心手掌都是肉”。一个班集体,五十多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学生的底子参差不齐,难免会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教育教学中既重要又伟大的教育工程。而我身为老师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我深有几点体会:
一、摸清导致后进的原因,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
要转化后进生就得“对症下药”,所以我首先分析一下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后进生的产生有来自各方面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1.个体因素
除去智力因素外,有的是自低段开始就基础薄弱,而没有及时补救,久而久之,造成知识断层,积累的问题越多,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而逐渐失去学习信心;有的是因为过于贪玩,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勤奋刻苦,别人花10分钟学习,他却要花费30分钟,甚至1个小时,并不是他的智力有缺陷,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又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日积月累,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2.家庭因素
一个乡镇中心学校的孩子生源较复杂,一大半来自四面八方的小村寨,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一部分个体户子女,个别进城镇务工子女,还有个别单亲子女。城镇居民大多素质较高,自小给孩子了良好的家庭熏陶教育;而部分个体户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只在物质上无限供给,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思想对孩子耳濡目染;留守儿童家长把孩子完全托付給学校,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他们因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只管孩子吃、穿,这些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单亲家庭子女内心创伤,学习没劲,产生自卑感,甚至有逆反心理。
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后进生往往有两种矛盾心理:一是认为别人看不起他们,二是他们也有自尊心,也想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在集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针对后进生这一心理特点,我首先亲近他们并随时随地去观察他们。我采取的做法是:向同学了解,掌握他们过去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向班上和他们要好的同学了解,掌握他们不易被人发现的种种心态和表现;向他本人谈心了解,掌握他现实的内心思想状况;向家长了解,掌握家庭教育的情况。在了解他们的同时,决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后进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心,打好转化的起点。
二、建立和谐的友好关系,用爱唤醒后进生的心
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和农村留守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的爱就好像一阵春风吹拂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里。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
“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三、培养兴趣,把握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时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善于激发后进生各方面的兴趣,针对个人的问题和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诱发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享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的信心,慢慢地把成功的经验转移到学习上来。我们五年级(2)班的岑新翻同学,上学期开学初语文成绩特别的差,而且特别厌学,一到语文课就露出痛苦的表情。他喜欢听故事,我在课堂上插有一片段小故事,他很好奇故事的原因和结果,我让他自己在文章里寻找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久而久之他渐渐的对语文感兴趣了。
四、以优生带差生,优差共进
教师不管怎样关心学生的学习,毕竟不可能总在其身边随时辅导,及时纠正。因此为了能使后进生真正达到进步的目的,学生间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在座位编排调动时,总把较差的学生安排与较好的学生坐在一起。也许有人问:这样一来难道不会影响优生吗?不会!因为我在安排时,会跟优生说,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好,所以请他帮助辅导同学。这对优生就有一个压力和动力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而对于差生来说则效果更是明显。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学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总之,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要获得丰收,需要辛勤耕耘,加强田间管理,更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只有教师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对后进生,我们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只要我们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一定能更好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摸清导致后进的原因,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
要转化后进生就得“对症下药”,所以我首先分析一下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后进生的产生有来自各方面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1.个体因素
除去智力因素外,有的是自低段开始就基础薄弱,而没有及时补救,久而久之,造成知识断层,积累的问题越多,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而逐渐失去学习信心;有的是因为过于贪玩,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勤奋刻苦,别人花10分钟学习,他却要花费30分钟,甚至1个小时,并不是他的智力有缺陷,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又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日积月累,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2.家庭因素
一个乡镇中心学校的孩子生源较复杂,一大半来自四面八方的小村寨,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一部分个体户子女,个别进城镇务工子女,还有个别单亲子女。城镇居民大多素质较高,自小给孩子了良好的家庭熏陶教育;而部分个体户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只在物质上无限供给,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思想对孩子耳濡目染;留守儿童家长把孩子完全托付給学校,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他们因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只管孩子吃、穿,这些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单亲家庭子女内心创伤,学习没劲,产生自卑感,甚至有逆反心理。
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后进生往往有两种矛盾心理:一是认为别人看不起他们,二是他们也有自尊心,也想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在集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针对后进生这一心理特点,我首先亲近他们并随时随地去观察他们。我采取的做法是:向同学了解,掌握他们过去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向班上和他们要好的同学了解,掌握他们不易被人发现的种种心态和表现;向他本人谈心了解,掌握他现实的内心思想状况;向家长了解,掌握家庭教育的情况。在了解他们的同时,决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后进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心,打好转化的起点。
二、建立和谐的友好关系,用爱唤醒后进生的心
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和农村留守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的爱就好像一阵春风吹拂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里。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
“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三、培养兴趣,把握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时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善于激发后进生各方面的兴趣,针对个人的问题和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诱发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享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的信心,慢慢地把成功的经验转移到学习上来。我们五年级(2)班的岑新翻同学,上学期开学初语文成绩特别的差,而且特别厌学,一到语文课就露出痛苦的表情。他喜欢听故事,我在课堂上插有一片段小故事,他很好奇故事的原因和结果,我让他自己在文章里寻找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久而久之他渐渐的对语文感兴趣了。
四、以优生带差生,优差共进
教师不管怎样关心学生的学习,毕竟不可能总在其身边随时辅导,及时纠正。因此为了能使后进生真正达到进步的目的,学生间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在座位编排调动时,总把较差的学生安排与较好的学生坐在一起。也许有人问:这样一来难道不会影响优生吗?不会!因为我在安排时,会跟优生说,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好,所以请他帮助辅导同学。这对优生就有一个压力和动力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而对于差生来说则效果更是明显。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学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总之,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要获得丰收,需要辛勤耕耘,加强田间管理,更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只有教师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对后进生,我们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只要我们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一定能更好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