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南在留学生教育上取得的成就与其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身份不相匹配,留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文化教学分离、文化教学缺乏内涵形式、教材未实现本土化、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本文从高校教育、孔子学院、湖南媒体和湖南企业四方面探讨了在来湘留学生中传播湖湘语言文化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湖湘语言文化;来湘留学生;传播路径
湖湘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魅力,从内涵上可分为外层、中层和内核三个层面。外层是物质性的语言文化形式,具有象征性的器物,如马王堆中的历史文物,屈原的诗歌艺术,岳麓书院等。中层是广义的语言文化,即各种语言文化的综合形式,如湖南各地方言,湖湘地方戏曲,湖湘民俗民风,湖湘教育等。内核是语言思想文化,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如湖湘文化“敢为人先”和“经世致用”的精神,湖湘哲学思想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语言是中国参与文化互鉴的重要基础,强调了语言在促进人文交流中的作用。湖湘语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与发扬的民族使命和时代使命。然而,当今国际社会上,某些国家发表的“中国威胁论”、“文化入侵”、“中国马歇尔计划”等负面言论甚嚣尘上,别有用心地扭曲解读了中国语言文化对外传播的意图,不利于世界人民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作为有责任心、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和教育大省,湖南有必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强化、深化推广湖湘语言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让世界人民通过湖湘文化全面、深入、立体地认识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湖湘语言文化在对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世界公民不仅了解湖湘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语言文化,而且了解到在此基础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样有利于弥补国家新闻媒体国际传播力不足、解决声音偏小偏弱的难题,有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全面理解中国“不称霸”政策的历史底蕴,形成和谐、融洽、互惠互利的新型国家关系,壮大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
1湖湘语言文化在来湘留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2018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显示,留学生超过10000人的省市有15个,湖南省留学生总数为6871人,而相邻的湖北省为21371人,广东省为22034人。作为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湖南吸引留学生的程度与其本身文化和教育地位不相匹配。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已招收了超过300名语言进修生,然而在选择高校學习专业时,只有不到10人选择了湖南的高校,多数学生选择去他们心中的“文化大省”深造。由此可见,来湘留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可度不高。来湘留学生的语言文化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四点:
1.1语言与文化教学分离
来湘留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汉语言学习能力。作为留学生聚集地的高校肩负着主要的语言文化传播重任。语言传播离不开文化传播的推动,文化传播可以激发人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大多数高校并未将文化课与语言课同等对待,而是将文化课作为语言课的一门辅助课或是附属课。文化课课时少,学期短,不系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1.2文化教学缺乏内涵形式
为保证课堂趣味性和实用性,抓住留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大多数教师在教授中国文化时,会选用具有器物性或者形式性的文化要素开展教学。例如,在介绍端午节时,教师常将教学重点放在粽子、赛龙舟、屈原投江的故事上,而忽视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还原屈原投江的时代背景上,从而体会“忧国忧民”的湖南人的风骨情怀。某些老师甚至错认为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就是一门手工艺课或者一门故事课,忽略对文化要素内涵的深挖,缺乏文化内涵的讲解。
1.3教材未实现本土化
大多数老师向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时会使用全国统一的文化教材,没有将湖湘文化充分融入到文化授课中。例如,在讲解中国传统戏剧时,大多数老师会使用教学资源更为丰富的京剧作为代表,略谈甚至忽略湖南花鼓戏。京剧虽享誉世界,但是在湖南,花鼓戏的传唱度更高。在湖南重点介绍京剧将会使语言文化形式脱离存在的具体环境,不利于留学生深刻体会中国文化的内涵,而引导留学生近距离感受湖南本土花鼓戏更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营造有意义的文化学习氛围,强化留学生对湖湘文化的感受,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领悟。
1.4 师资队伍良莠不齐
留学生授课老师多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例如汉语国际教育、英语、计算机、艺术等。不同领域的融合为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但是在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方面教师展示出来的能力参差不齐。受学科限制,某些老师自己的文化体系尚不完善,在讲解文化时更是浅尝辄止,只见树木不见林。
2湖南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湖南已在教育界和贸易领取取得了对外交流传播的诸多成就。目前,湖南省已有27所高校招收了外国留学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友人。湖南在海外已建有14所孔子学院,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为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奠定了良好的格局。 2008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落户长沙,成为世界认识湖南的一张名片,大大提升了湖南在海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2018 年9月在长沙举办了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发布了《岳麓宣言(草案)》,成为我国参与世界语言治理的重要成果。2019年12月,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此外,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世界计算机大会永久落户湖南,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
湖南已经被世界所关注,在传播语言文化方面已崭露头角,并且传播渠道逐渐多元化、立体化。世界人民已经开始接触湖湘语言文化,进一步凸显湖湘语言文化的辨识度、知名度对于湖南省的发展至关重要。
3湖湘语言文化在来湘留学生中传播的途径
湖南文化传播的主体已多元化,受众已遍布全球,传播渠道已多样化,领域已全面化,取得了初步的传播效果。在诸多有利条件下,强化湖湘语言文化在来湘留学生中的传播是切实可行的,具体的传播路径可分为以下几点。 3.1高校教育
高校作为培养留学生的主阵地,应合理布局顶层设计,整体筹划,结合本地文化特色,鼓励教师使用活页教材,汇编出具有地方特色、彰显湖湘优秀语言文化特色的系列教材,服务于“汉语+”来湘留学生教育。同时,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重视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其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是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文化教学要克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方式,也要克服打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幌子开展文化“手工”课的伪现代方式。
3.2孔子学院
大多数留学生来中国之前是通过本国的孔子学院接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湖南已在海外建立了14所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在海外传播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同时,成为了连接留学生与湖湘语言文化的重要桥梁。通过孔子学院传播湖湘优秀语言文化不仅能为传统文化提供众多文化素材,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能扩大来湘学习湖湘语言文化留学生的生源范围,提高来湘留学生的整体质量。
此外,也可通过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汉语桥”中文比赛让世界更进一步关注湖南以及湖湘文化,这就需要挖掘其辐射功能,拓展其衍生产品,将短暂的比赛效应映射于相关的文化产业领域,扩大“汉语桥”品牌优势,彰显湖湘文化特色。
3.3湖南媒体
湖南卫视以其敏锐的传媒洞察力,灵活多变的节目形式,以及时尚潮流的感悟力,收获了国内外大批观众的认可。湖南国际频道的节目深受海外人士喜爱。在打造年轻人风尚标的同时,湖南可以打造汉语学习以及文化传播类的系列节目推送给海外受众,以湖南的器物文化、文化形式和思想内涵为主线,结合传统媒体和融媒体的优势,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微课堂、广告宣传片等。
3.4湖南企业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湖南省“走出去”战略,湖南企业发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境外投资的企业已突破1600家。这些企业在严把质量关卡的同时,应注意自己企业文化的建立与宣传,促进沿线人民与湖南以及中国的民心相通,这也是湖南企业在境外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参与境外投资的湖南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企业涉及的国家以及领域,强化在留学生尤其是来湘留学生中的宣传,这样不仅可以强化留学生对这些湖南企业文化的认可,还可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湖南学习语言文化。反过来,加强对来湘留学生的语言文化推广不仅可以促进留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而且可以提高其对湖湘文化的认可、对湖南的认可,助力湖湘语言文化和湖南的对外发展。
4结论
以来湘留学生为突破口,让海外公民接受湖湘语言文化,可以衍生出与其相关的政策以及产品,其影响将会辐射到政治、经济和教育领域,有利于湖南对外展开全方位、立体化、高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湖南省“一带一部”和“三高四新”战略与国际接轨,完成湖南的“中部崛起”;有利于带动湖南周边区域和其他省份相关产业的发展,服务于中国海外的投资、经贸发展、国际竞争与合作。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源远流长,兼收并蓄。文化之間有差异之别,但是绝对没有优劣之分。湖湘文化在对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必将接触异域文化,与其交流互鉴,可以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文化自信,彰显文化魅力,有利传递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升我国的语言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孙传明,何琪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语言路径.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114-120.
[2]李艳.在文化传播中拓展语言传播,以语言传播深化文化传播[J].语言文字应用,2014(3):125-132.
[3]沈敏.新时代汉语国际传播的湖南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21(2):143-149.
作者简介
陈珊(1989.08-),女,汉,湖南常德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部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
◆关键词:湖湘语言文化;来湘留学生;传播路径
湖湘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魅力,从内涵上可分为外层、中层和内核三个层面。外层是物质性的语言文化形式,具有象征性的器物,如马王堆中的历史文物,屈原的诗歌艺术,岳麓书院等。中层是广义的语言文化,即各种语言文化的综合形式,如湖南各地方言,湖湘地方戏曲,湖湘民俗民风,湖湘教育等。内核是语言思想文化,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如湖湘文化“敢为人先”和“经世致用”的精神,湖湘哲学思想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语言是中国参与文化互鉴的重要基础,强调了语言在促进人文交流中的作用。湖湘语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与发扬的民族使命和时代使命。然而,当今国际社会上,某些国家发表的“中国威胁论”、“文化入侵”、“中国马歇尔计划”等负面言论甚嚣尘上,别有用心地扭曲解读了中国语言文化对外传播的意图,不利于世界人民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作为有责任心、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和教育大省,湖南有必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强化、深化推广湖湘语言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让世界人民通过湖湘文化全面、深入、立体地认识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湖湘语言文化在对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世界公民不仅了解湖湘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语言文化,而且了解到在此基础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样有利于弥补国家新闻媒体国际传播力不足、解决声音偏小偏弱的难题,有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全面理解中国“不称霸”政策的历史底蕴,形成和谐、融洽、互惠互利的新型国家关系,壮大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
1湖湘语言文化在来湘留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2018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显示,留学生超过10000人的省市有15个,湖南省留学生总数为6871人,而相邻的湖北省为21371人,广东省为22034人。作为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湖南吸引留学生的程度与其本身文化和教育地位不相匹配。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已招收了超过300名语言进修生,然而在选择高校學习专业时,只有不到10人选择了湖南的高校,多数学生选择去他们心中的“文化大省”深造。由此可见,来湘留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可度不高。来湘留学生的语言文化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四点:
1.1语言与文化教学分离
来湘留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汉语言学习能力。作为留学生聚集地的高校肩负着主要的语言文化传播重任。语言传播离不开文化传播的推动,文化传播可以激发人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大多数高校并未将文化课与语言课同等对待,而是将文化课作为语言课的一门辅助课或是附属课。文化课课时少,学期短,不系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1.2文化教学缺乏内涵形式
为保证课堂趣味性和实用性,抓住留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大多数教师在教授中国文化时,会选用具有器物性或者形式性的文化要素开展教学。例如,在介绍端午节时,教师常将教学重点放在粽子、赛龙舟、屈原投江的故事上,而忽视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还原屈原投江的时代背景上,从而体会“忧国忧民”的湖南人的风骨情怀。某些老师甚至错认为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就是一门手工艺课或者一门故事课,忽略对文化要素内涵的深挖,缺乏文化内涵的讲解。
1.3教材未实现本土化
大多数老师向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时会使用全国统一的文化教材,没有将湖湘文化充分融入到文化授课中。例如,在讲解中国传统戏剧时,大多数老师会使用教学资源更为丰富的京剧作为代表,略谈甚至忽略湖南花鼓戏。京剧虽享誉世界,但是在湖南,花鼓戏的传唱度更高。在湖南重点介绍京剧将会使语言文化形式脱离存在的具体环境,不利于留学生深刻体会中国文化的内涵,而引导留学生近距离感受湖南本土花鼓戏更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营造有意义的文化学习氛围,强化留学生对湖湘文化的感受,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领悟。
1.4 师资队伍良莠不齐
留学生授课老师多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例如汉语国际教育、英语、计算机、艺术等。不同领域的融合为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但是在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方面教师展示出来的能力参差不齐。受学科限制,某些老师自己的文化体系尚不完善,在讲解文化时更是浅尝辄止,只见树木不见林。
2湖南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湖南已在教育界和贸易领取取得了对外交流传播的诸多成就。目前,湖南省已有27所高校招收了外国留学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友人。湖南在海外已建有14所孔子学院,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为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奠定了良好的格局。 2008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落户长沙,成为世界认识湖南的一张名片,大大提升了湖南在海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2018 年9月在长沙举办了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发布了《岳麓宣言(草案)》,成为我国参与世界语言治理的重要成果。2019年12月,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此外,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世界计算机大会永久落户湖南,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
湖南已经被世界所关注,在传播语言文化方面已崭露头角,并且传播渠道逐渐多元化、立体化。世界人民已经开始接触湖湘语言文化,进一步凸显湖湘语言文化的辨识度、知名度对于湖南省的发展至关重要。
3湖湘语言文化在来湘留学生中传播的途径
湖南文化传播的主体已多元化,受众已遍布全球,传播渠道已多样化,领域已全面化,取得了初步的传播效果。在诸多有利条件下,强化湖湘语言文化在来湘留学生中的传播是切实可行的,具体的传播路径可分为以下几点。 3.1高校教育
高校作为培养留学生的主阵地,应合理布局顶层设计,整体筹划,结合本地文化特色,鼓励教师使用活页教材,汇编出具有地方特色、彰显湖湘优秀语言文化特色的系列教材,服务于“汉语+”来湘留学生教育。同时,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重视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其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是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文化教学要克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方式,也要克服打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幌子开展文化“手工”课的伪现代方式。
3.2孔子学院
大多数留学生来中国之前是通过本国的孔子学院接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湖南已在海外建立了14所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在海外传播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同时,成为了连接留学生与湖湘语言文化的重要桥梁。通过孔子学院传播湖湘优秀语言文化不仅能为传统文化提供众多文化素材,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能扩大来湘学习湖湘语言文化留学生的生源范围,提高来湘留学生的整体质量。
此外,也可通过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汉语桥”中文比赛让世界更进一步关注湖南以及湖湘文化,这就需要挖掘其辐射功能,拓展其衍生产品,将短暂的比赛效应映射于相关的文化产业领域,扩大“汉语桥”品牌优势,彰显湖湘文化特色。
3.3湖南媒体
湖南卫视以其敏锐的传媒洞察力,灵活多变的节目形式,以及时尚潮流的感悟力,收获了国内外大批观众的认可。湖南国际频道的节目深受海外人士喜爱。在打造年轻人风尚标的同时,湖南可以打造汉语学习以及文化传播类的系列节目推送给海外受众,以湖南的器物文化、文化形式和思想内涵为主线,结合传统媒体和融媒体的优势,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微课堂、广告宣传片等。
3.4湖南企业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湖南省“走出去”战略,湖南企业发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境外投资的企业已突破1600家。这些企业在严把质量关卡的同时,应注意自己企业文化的建立与宣传,促进沿线人民与湖南以及中国的民心相通,这也是湖南企业在境外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参与境外投资的湖南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企业涉及的国家以及领域,强化在留学生尤其是来湘留学生中的宣传,这样不仅可以强化留学生对这些湖南企业文化的认可,还可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湖南学习语言文化。反过来,加强对来湘留学生的语言文化推广不仅可以促进留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而且可以提高其对湖湘文化的认可、对湖南的认可,助力湖湘语言文化和湖南的对外发展。
4结论
以来湘留学生为突破口,让海外公民接受湖湘语言文化,可以衍生出与其相关的政策以及产品,其影响将会辐射到政治、经济和教育领域,有利于湖南对外展开全方位、立体化、高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湖南省“一带一部”和“三高四新”战略与国际接轨,完成湖南的“中部崛起”;有利于带动湖南周边区域和其他省份相关产业的发展,服务于中国海外的投资、经贸发展、国际竞争与合作。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源远流长,兼收并蓄。文化之間有差异之别,但是绝对没有优劣之分。湖湘文化在对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必将接触异域文化,与其交流互鉴,可以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文化自信,彰显文化魅力,有利传递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升我国的语言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孙传明,何琪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语言路径.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114-120.
[2]李艳.在文化传播中拓展语言传播,以语言传播深化文化传播[J].语言文字应用,2014(3):125-132.
[3]沈敏.新时代汉语国际传播的湖南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21(2):143-149.
作者简介
陈珊(1989.08-),女,汉,湖南常德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部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