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探赜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anj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健康如同爱情一般一直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及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生理刺激等对身体的作用。随着新时代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身体方面的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相对减少,传统意义上的“无病即健康”的健康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谐等生活品质的需求。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引起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与日俱增,焦虑、失眠、强迫倾向、抑郁等不健康状态充斥于生活中。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由“以生理健康”为主导转变为崇尚生理、心理皆良好的整体健康观。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实施与普及,丰富了高校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多元化,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心理学也从一个边缘学科逐渐成为当前高校的通识课程。但是,由社会转型、竞争激烈、价值多元等带来的思想困惑、理想迷失、道德滑坡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步向高校大学生渗透,信息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学业及求职的双重压力、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以及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日渐深刻,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
  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囿于思想认识、工作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基本是西方化的理论教育,对心理健康的认定也完全参照西方的标准,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很不均衡,在教育成效方面地域差异也比较大。鉴于此,探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基点,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汲取养分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土化、特色化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以“三达德”“八条目”促人生意义之思


  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的个性,首先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意义作一番独立的思考。
  人生意义的问题是当代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时常面临的问题。关于人生意义,儒家有“三达德”与“八条目”的论述。在《论语·子罕》中,孔子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中庸·问政》中也提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道也。”所以,在先贤往圣看来,智、仁、勇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是举足轻重的,只有三者结合、兼备,才会有完美的道德实践和健全的理想人格,从而为树立“八条目”的人生意义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大学》中,儒家揭示了作为一代儒士的终极人生意义,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种对人生意义的阐释是以修身为中心,以向内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及外在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导向的,从而消除个体内心的迷失和无措,消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障碍和隔阂,达到“和内外”的精神境界。在各条目的展现过程中,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以体现,人生意义也得以彰显。反观当代高校大学生,他们在精神上处于价值观形成期与成熟期之间,迫切需要人生意义指导。因为人生意义的掌握对个体内在的情感与外化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导向功能。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普遍处于迷惘的状态,此种人生意义的失落既不利于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又容易导致大学生们在面临自己没有预想的情景时出现负面的心理状态。因此,高校应以儒家八条目为理论基点,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主动进行有关人生意义的思考,真正做到认识自己、探索人生,学会自主探索和建构人生,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形地融入学生的成长、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及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中。

二、以“重生之道”启生命之敬


  生死问题在中国古典哲学中从来不乏討论。在老庄看来,生死并不神秘,不过是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过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生死死、循环往复、永不停息,成就一种和谐与均衡的状态。与道家相比,儒家则更强调生命的可贵,“未知生,焉知死?”在儒家的理论架构中,“生”不仅仅是普遍意义的生存,更是具有哲学意义的生活,即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相比于人的物质生命,儒家更重视人的道德生命,并且认为每一个体都不能随意处置自己的生命。儒家先贤深知“人至所欲,生甚矣;人至所恶,死甚矣”的人类心理共性,由此申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重视,以及对生命的珍爱。此种“重生”的思想在当代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已成为我国自杀高发群体。这种极端现象的产生不仅与社会转型所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有关,而且在不断恶化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诸如生理缺陷、人生观的扭曲、精神方面的疾病、心理方面的人格障碍、社会适应不良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自杀的诱因。因此,汲取传统文化中“重生”的理念,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高校应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之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们学会对生命充满敬畏,尊重生命,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人之异于动物在于:人的生命不只是一种生物性、直接性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历史性的存在。这种精神性和历史性正是人类生命存在的高级自觉和永恒追求,它引导个体深刻认识生命的本质,揭示生命的艺术,从而真正做到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三、以“忠恕之道”导人际认知之悟


  现代心理健康知识体系常把是否具有正确对待外界事物影响的能力作为健康的指标之一。也就是说,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人际认知是个体人际交往技能的基本构成因素。对于人际认知方式,西方心理学提倡“共情”原则及“黄金原则”(黄金原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有理解对方心理状态意愿的基础上,在内心扮演对方的角色,体验对方的情绪和内心感受,从而判断对方的心理过程。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与“共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忠恕之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现代心理学的话语翻译即是个体以自己的心理状态判断他人心理并进行相应反应的过程,其本质也就是“推己及人”的思维及实践过程。这种“忠恕”式整体的人际认知方式比起西方将认知教育、交往知识及技巧教育肢解的做法更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以一颗入世的积极之心,拥有正确的人生追求、有容乃大的胸襟,理性地应对生活;以谦谦君子的儒雅之气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变消极情感、冲突情感为积极、健康的情感;以忠信之义避免人际认知中的第一印象、刻板效应、晕轮效应和近因效应,以拥抱的姿势和开放的心态走向人群,编织健康的人际关系网;以一种“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情怀悦纳自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从儒家文化中汲取积极的心理教育思想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本土化、实效化具有重大意义。李泽厚先生曾在《论语今读》中写道:“由孔子创立的这一套文化思想在长久的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社会中,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民的观念、行为、风俗、信仰、思想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处理各种事物、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更加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种在古代社会形成的思想范式已经积淀为一种文化,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充分挖掘传统儒家文化在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因为这种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不仅仅是器物化的知识体系的架构,更是一种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的传达。

参考文献:


  [1]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刘贤峰,刘 龙.浅议儒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借鉴[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
  [3]刘姗姗.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从儒家文化视角[J].商品与质量,2010(S4).
  [4]王家莲.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J].商,2013(4).
  [5]李澤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6]韩刚亚.儒家文化与心理健康[J].学习月刊,2010(3).
  [7]董光前,刘占波.论儒家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契合”[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8]秦 喆,陈家麟.儒家和谐理念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9]宋 健.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学界(理论版),2012(9).
  [10]董云波,陈中永.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1]周执前,姜巧玲.儒家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
  [12]马建新.基于儒家思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J].江苏高教,2012(6).
其他文献
销售真的只是靠推销产品吗?从事直销事业,很多人说:"这就是推销,卖产品。向熟人推销,赚熟人的钱不好意思;向陌生的人推销,陌生人不相信,赚不到钱。"一句话:难做!其实,要想真正让更
在城市扩张、人口膨胀的21世纪,生态小镇为释放都市工作压力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生态小镇将城市功能重新布局,通过产业带动,把人口从市区疏散到郊区,为城市和谐发展寻找了
进入企业发展第九年,北方大陆紧跟“二五规划”方针,从2015年提出“直销+”概念,到形成链接大健康、医美、店铺、母婴、电商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成功实现了从跨界到无界的蜕变
教育并非是简单的道德说教和知识堆积,它必然要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们要通过教育来挖掘出人内在的“闪光点”,并让它发亮、发光,以助于人更好的发展。同时,教育更是人格心灵
<正>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果能在父母居住的城市找到一个有前景的事业发展机会,相信做子女的也愿意呆在父母身边,每天陪父母说说话,吃吃饭,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
摘 要:篮球运动是对抗性激烈、观赏性强的一项运动。在篮球运动中,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竞赛阶段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篮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状态及调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篮球;焦虑;自我调节;信息采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一、注重赛前心理疏导,克服不良心理焦虑  笔者通过与篮球运动员赛前谈话了解到,运动员担心比赛中自己技术动作发挥失常出现失误,比赛的恐惧感形成了条
为丧失原本功能的寺庙建筑物赋予不同的用途或功能,同时保留其历史特征。分析适应性再利用潜力模型(ARP),通过提供一种工具可以识别和排列具有高适应性再利用潜力的现有建筑
摘 要:相比于注重高效达成协议的人民调解方式,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纠纷强调通过缓和医患关系以增强调解的长效性。作为现有人民调解的补充,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纠纷调解具有增强调解预防性、完善医院管理机制以及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优势。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醫患纠纷需要从设立纠纷处置小组的组织路径、使用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路径以及采取危机干预模式的行动路径进行全方位建设。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医患纠纷调解;路径
2013年,当中华预防医学会发起“营养与疾病预防”全国医生营养继续教育项目时,葆婴自告奋勇,毫不犹豫,申请成为了唯一支持单位。
10月16日,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四家国有企业签署协议成立合资企业。中国企业正式赢得雅加达-万隆高铁。